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8|回复: 4

交往较多的三个邻居《十年津澧路 (棠华篇.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交往较多的三个邻居
               《十年津澧路 (棠华篇.7)》


      棠华铺旁边的六屋岗上,有两个单位,一个是棠华中学,另一个是棠华公社卫生院,不过棠华中学是由多年前的棠华完小演变而成,而公社卫生院的建立则迟得多。这两个单位不仅同在一个山岗上,而且距离非常之近,再加上两个单位之间又没有围墙之类的隔断,所以在不了解情况的外人看来,这就是一个整体,是同一个单位。

      卫生院主体建筑是一栋长长的土墙瓦房,在东端伸出两间横屋做厨房,整体建筑的平面图就如同木匠用的曲尺。房子前面有一个不大宽阔的红土操坪,打打羽毛球还是可以的,土操坪的外沿有几棵一米多高的柏枝树。那一长溜房屋紧挨在我们学校前面的操坪边上,走过操坪下坡几步就是它,屋基比操坪低一米多点。
DSC03518.JPG
                   棠华卫生院现貌


      我开始分到中学时,学校南面的几栋两栋教室距离卫生院的主体建筑只约百米,学校的厨房兼食堂就在卫生院西边的坡底的堰塘边。一年后学校在操坪南端修建了一栋教师宿舍,宿舍与卫生院主体建筑平行且相距不到十米,就更像是同一个单位。

       学校与卫生院虽互为邻居,但两个单位却没有什么交往,那时候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对学校的学生一定要进行体检的要求。卫生院一共有多少职工我也不知道。记忆中与我有些交往的个人只有三个:刘湘,蒋爱华,郭竹舫。

       刘湘,与那位四川的国民党军阀同名,可能其父母在四十年代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军阀叫刘湘,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我在当时也没有觉得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只是近些年关于长征或抗战的电视剧看多了,才知道刘湘还是四川省的省长。

       刘湘,我认识他算是比较早的一个。最近我让一直在棠华本地工作生活的成德焱老师谈谈对刘湘的印象时,他用了如下八个字:身材魁梧,长得很好。的确如此。刘湘的年龄估摸比我大三四岁,身高大约一米七五,挺帅气的一个小伙子,十多年前在央视三套看到那位客串电视节目《谢天谢地》主持人的年青演员沙溢时,立马就会与印象中的刘湘联系起来,觉得两人太像了!他不是棠华人,好像是城里人吧,早几年卫校毕业后分配到棠华卫生院,穿着比较讲究,与农村出身的其他医生有着明显区别。他不固定待在卫生院,医院安排他经常下到各个大队去巡诊,对此安排他也没有流露出不满情绪。也许是卫生院没什么年青人,他得知中学分来了我和陈本明两人后,多次来学校找我们玩玩,咵咵白话,聊聊天,有时晚餐后溜达到学校,见我们在打排球,他将袖子一挽,也参合进来玩几下。我刚来棠华不久,学校有老师告诉我们,说刘湘 “ 有点花 ” ,但也没说出一个所以然来。我觉得他在那个男人二十岁就结婚的年代已经算大龄青年了,尚未结婚,谈谈恋爱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他的眼光肯定比较高,即使几次恋爱没有谈成功,也并不奇怪,给一个 “ 有点花 ” 的评价似乎也有失公允。从与他一些简单接触来看,他留给我的印象并不坏,觉得他性格开朗,也不轻浮,谈吐文明,不说脏话。他爱摄影,自己有一部 “ 幺二零 ” 相机,在棠华三年,我曾经几次借用。七一年十二月我们带学生去湖南拖拉机厂等工厂参观学习(),我也借了他的相机,那幅与邓杏初老师在津市轮渡码头的坡上的那幅照片,就用他相机的自拍功能拍的。

       蒋爱华,卫生院的一个女护士,是刚从卫校毕业分配来的,好像不到二十岁。因为医院没有什么年轻人,她和那些多数由大队赤脚医生提上来的年龄也比较大的医生玩不到一块儿去,就经常会到学校来与陈本明和我一块儿聊上几句,她长在津市城里,从小生活优越,长得比较结实,眉下生着一双两端略微上翘的丹凤眼,性格比较大方,健谈,虽不太爱打扮,但对卫生院的 “ 不卫生 ” 环境偶发牢骚,不像农村长大的女孩那般羞涩。有一次闲聊时得知我们想买手表,她当即表示她可以想办法解决。那时候是计划经济,物资供应紧缺,诸如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等这些高档商品均为紧俏物资,购买必须要有专门的购买票证。蒋爱华的母亲在居委会负责,津市市里分发各类购物票证一般派发给单位和居委会,她所在居委会的票证由她母亲发放给居民。大概是手表这种奢侈品对居民来说并不像对自行车缝纫机之类那样有购买欲望,相对容易一点,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一个手表的购买券,帮陈本明买了一块,再过两个月后,她帮我也买到了一块。我们两人买的都是上海手表厂制造的17钻全钢防震手表,这在当时是国产手表中最好的一款,手表一百二十元,另外配一副两块多的金属表带,这得需攒半年的工资才够数呢。幸亏在农场领取的工资还有点剩余,比较顺利的买了这在当时算得上是贵重物品的装备。

      记得在军垦农场时,我所在的四排只有几个华侨学生戴手表,开国上将萧克的儿子肖星华一度也好几个月没有戴手表,他的手表与二排的一个华侨学生换一部外国新款七波段收音机了。我戴过几回手表,那是夜晚站岗向我们蔬菜班的印尼华侨宋春荣借的,有一次晚上站岗恰遇第二天连队放假,就没有马上归还,第二天上午和几个同学去玩,我还戴着那块手表拍了幅照片呢。这次有了自己的手表,有些兴奋,开始几天,把它视为珍宝,深怕碰到或擦到硬物造成划痕,晚上睡觉时将手表褪下,用一块手帕小心翼翼地包好,放在枕头下面,清脆的滴答声敲打耳膜,好惬意,有时还忍不住从枕下取出来端详一下这个亮晶晶的小宝贝。

       郭竹舫是卫生院一位老中医,棠华本地人,五十多岁,“少年木匠老郎中”,算是卫生院的权威吧。他的两个儿子和长女我都见到过,他的长女是老大,印象中也在卫生院上班。长子(老二)是公社党委委员,次子与陈本明是同样在文革期间毕业于湖南师院物理系,后来我调澧县六中(那时候叫官垸中学)我们也就成为同事,那时 “工基” 已经拆开为物理、化学,他教物理课,八十年代中期调到常德地区的一所技校任校长。在我尚未见到郭医生之时,就听学校的老师们给我八卦他家的一些事,他的女婿姓李(名字我就不说了),也是棠华人,是湖南师院的中文系的系主任,郭家老二的媳妇则是大女婿的亲妹子,两家的子女交错联姻,可谓亲上加亲。但后来女婿与其长女发生了婚变,接下来郭家长子也便与其姐夫的妹子离了婚,与本公社一个女民办教师结了婚。学校的老师们也没有说那位系主任女婿婚变到底因何缘由,或许他们本来也不知道内情吧,但两对夫妻相继离婚却是事实。我这里说到郭老医生,倒不是也为了八卦他家的这些家事,我要说的是,第二年春季,我因病求医于郭老医生,他虽是本地公认医术最高的中医,无奈医院基本上没有什么检测仪器而被他误诊,两个多月,天天煨吃按他开的处方抓的中药,病情越来越重,差点让我命丧棠华,这是后话。

       我不善交际也不喜交际,在棠华三年,公社单位有好些个,我只同一山头的卫生院算认识几个人,三年后我调离棠华,再不曾与他们谋面,也不知道他们的消息,准备写此篇时,我曾按常理猜测了一番:郭医生应该一直在棠华坚守,直至退休后去世。刘湘和蒋爱华,他们应该不会在棠华卫生院久留,用不了几年就会到另外的大医院就职去了,当然现今亦与我一般,是颐养天年的古稀老人。

       三年前找几个估计知道他们情况的棠华本地人询问,所获情况与我的猜测有吻合部分,也存在差异:郭医生无疑已故多年, 刘湘与蒋爱华先后调去了新洲和津市,蒋爱华退休后住蔡家河的中医院那里,近两年他们单位的人也没看见她了,可能是跟着孩子到外地去了。刘湘先在新洲卫生院上班后来在新洲自营医疗事业,前几年发现患了胃癌,已经病逝三年多了,而且逝世前双耳也聋了,更可叹的是,他的儿子还先他病故,可谓世事无常也!

DSC03519.JPG
  如今的棠华卫生院

  注:那时候高中数学课本有识图内容,为学习制图知识,也为贯彻开门办学的方针,我们带学生去津市参观学习往返一周时间,其中在湖南拖拉机厂学机械制图四天,参观津市造纸厂和无线电厂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佳图美!学习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品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精彩美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拜读欣赏,为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4:39 , Processed in 0.0351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