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06|回复: 13

乐善好施黎学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3 18: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乐善好施黎学锦

   
    清代,龙阳县黎学锦捐巨资,赠腴田,兴办龙池学院,值得浓墨重彩。
    黎学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乐善好施,政绩显著,不仅朝廷嘉奖他,而且在他故乡和工作过的地方,修牌坊嘉奖他,竖“黎青天”碑彰表他,建黎公广场纪念他,列名宦祠缅怀他,编诗文集歌颂他。他的老家汉寿县至今流传着口碑:“若要义举成,除非黎六(学锦排行六)临。”四川遂宁人张问陶有一首《云屏观察义行册》诗,高度概括和赞扬了黎学锦的义举:
京兆家声旧,湘南甲第雄。高怀应不世,盛德并推公。
慈幼开仁域,怜才足古风。济川歌利涉,焚券悯孤穷。
更切人文念,爰兴教育功。生徒千里聚,广厦万间通。
疆吏陈舆论,贤名达帝聪。九重优诏渥,三品晋阶崇。
天眷真逾格,臣心益效忠。沅江流惠泽,淑气日葱茏。
    《常德市志》说:“黎学锦(1776—1838),字云屏,生于龙阳大围堤(今汉寿县围堤湖乡)富豪人家。自幼好学,弱冠中郡庠生,旋选贡生,入国子监。嘉庆六年(1801)以学行优异,授四川候补道。次年,钦加盐运使衔。九年,参加甲子科文武两闱监试;2月,署盐茶道,5月实授川北兵备道。道光四年(1824)8月,调广东惠潮嘉道,到任不久,因母丧回里。九年补授河南粮储道,兼署布政使。道光十六年(1836)黎学锦告老还乡。十八年病卒于家,葬于汉寿县崔家桥乡蔺家山。”黎学锦一生乐善好施。

    嘉庆三年(1798)黎学锦捐银两万两,在龙阳县城东门外位南侧(后名书院巷)创办龙池书院。开馆后又捐田600亩,为书院师生常年膏火费之用。当时,常德知府胡文铨特撰写《劝捐龙池书院膏火序》,向社会募捐,得“捐银四千有奇”。龙池书院落成,主体建筑分东、中、西3个部分,建筑面积3800平米。
    在黎学锦义举的感召下,龙池书院建成以后,陆续又到不少捐赠。截止1874年,计良田1500余亩,荒地开辟的田1700余亩,湖洲100亩,钱3400缗,房屋1栋,大塘1口。由于全县人民的鼎力相助,龙池书院“经费之富,甲乎诸县”。其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居常德府各县之冠。
    为表彰黎学锦,朝廷诰封黎学锦为中议大夫,其父为中宪大夫,在书院大门前修建牌坊,皇上赐“乐善好施”额,并赐黎学锦盐运使司盐运使衔。巡抚、学政、知府、知县等地方官员也纷纷题额,或“髦士云从”,或“蜚声腾实”;或“激昂云路”,或 “乐育英才”云云。
    黎学锦疏财重义的善德义举,何止龙池,可随手辑来。
    嘉庆六年夏,京城连绵降雨,常德会馆房屋倒塌。在京学习的黎学锦,又慷慨捐银670余两,全面整修一新。嘉庆十一年初,莅川北兵备道之际.正逢川北大饥,又慷慨解囊,设粥场18处,时经数月。道光十一年(1831)汉寿县境水灾,堤垸溃决,灾民流离失所,居官河南的他,闻讯忧心如焚,即刻寄回俸银2.000两。

    黎学锦在阆中任职10多年,更是乐捐不断,人们立“黎青天”碑以彰其德,入名宦祠以感其恩。今天,阆中人又兴建立黎公广场纪念他,倡导他的善德精神。
淸初,四川省会设在阆中达17年,在阆中设置品位很高的“分巡川北兵备道”、“盐茶道”。此时出任分巡川北兵备道(兼盐运使衔)的黎学锦,为阆中人办了不少惠民工程,主要有三件。
    一修渠。嘉庆二十二年冬,黎学锦实地勘察规划,兴建了沙溪场到观音寺地段的水渠,架筒车抽嘉陵江水,并引北岩寺山泉水入渠,以灌溉数千亩田地。水渠宽约3丈,深1丈余,修渠经费大部分为黎学锦自捐俸银。百姓为该渠取名为“黎公渠”,黎学锦坚决不受,根据其用途命名“通济渠”。
    二筑堤。嘉庆二十五年,黎学锦同保宁知府徐三桂、知县李传杰,自捐俸银,并向全县士绅募捐,增筑西门嘉陵江河堤,即在旧堤之外再筑新堤,并在旧堤叠砌石柜以杀水势,又在新堤上分筑鱼翅形成分流,对旧堤中的单薄地段进行增筑加固,低洼处更行增高。江堤南接南门外,北抵玉台山麓,有效地保护了古城城基。
    三兴教。创办“云屏书院”,并将锦屏山的白塔山、北岩寺、滕王亭子、桓侯祠、凤凰楼等开发修葺一新。
    黎学锦在河南粮储道任内,也扩建贡院,振兴文教,并建“憩园”一所,供学子习经吟诗。此前,祥符(即今开封市,清代为府治)所属各县三科乡试无人登第,但从此人文蔚起,科第连绵。河南人士感其功德,吟诗作文以颂其事,并编为《憩林雅韵》专辑留世。
    虽然黎学锦出生富豪,捐资有源,但与他同富、比他更富的的官商,恐怕历朝历代不乏其人,尤其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当今时代,更如雨后春笋。然而,也许我孤陋寡闻,几乎没有黎学锦般的义举。有人敛财无极,挥霍无度;也有人视财如命,以命赌财,宁愿以千万、亿万巨资去换取终生牢狱,甚至顶着花岗岩般的脑袋去碰撞那粒“花生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09: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过去也涉笔过黎学锦的善举之事。
毛大师对黎氏相当熟知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15: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黎学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乐善好施,政绩显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7 1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善好施黎学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00: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幽谷兰馨 于 2015-4-8 00:21 编辑

如今的官都像黎学锦,习主席就轻松很多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9 10: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中,需要像黎学锦这样的好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9 14: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善好施乃中华道德之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1 23: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善好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8 19: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4 16: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今天核心价值观应有的内容,值得大力发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9:37 , Processed in 0.03931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