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19|回复: 26

走进沈从文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 15: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兵1986 于 2017-5-1 15:23 编辑

                            走进沈从文故居(水兵1986)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文字与他的故乡民风淳朴的湘西一样都成为今人愿意亲近的所在。他的前半生用笔记述着他所热爱的湘西,文字优美动人;他的后半生依然用笔,但却变成了一位文物研究专家。他的一生著作等身,但他的名字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几乎湮没无闻,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的文学大师身份才为人们重新审视。在美国汉学家金介甫所著的《沈从文论》中,他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他还两度进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终审名单。据披露,1988年沈从文如果没有离开人世,当年10月诺奖桂冠将被沈从文先生获得。
    许多人到凤凰都是慕沈从文之名而来。因为《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自他笔下流出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沈老曾经生活学习创作的地方位于凤凰古城营街,是一座具有浓郁湘西特色的四合院,具有明显的明清建筑风格。院落别致小巧,清净,保存完整。室内陈列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与艺术品。故居内的书店可以买到沈老的书,书上会盖个故居纪念的印章,十分有纪念意义。沈从文故居也是凤凰人文风景的一个亮点。
     沈从文一生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人生道路坎坷。
     他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17年,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他只读过几年小学,而成为中国近代文学巨匠。
     他童年参军。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
     他在1922年脱下军装,来到北京。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的沈从文,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就在北京大学旁听。沈从文自己曾有过描述:来北大旁听半年之后,我到北大出版社文史哲编辑部兼职做校对,专门负责《全宋诗》的校对。这份工作的好处就是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影响我旁听喜欢的课程。我一般周末和晚上校对,平时就去北大听课。当时这份兼职的工资也比较优裕,每月有数千元的收入,这让我有了一些积蓄。我开始逛书店、跑书摊,买上一大摞书籍,那段时间是我求知欲望最旺盛的时期。我租住的屋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巢”。一年半后,我主动放弃了这个兼职。我开始了独立研究学问的道路,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在北大最初的几年时间,我先后旁听了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院系的课程,虽然缺乏系统,但多少走马观花了解了一番。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北大教授们的治学路径与人格操守,有了深切的感受,他们让我受益终生。
……
    1929年,沈从文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大学生张兆和,是他的学生。
     沈从文曾写过一段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在中国公学,张兆和不一定是“校花”,但至少是个“回头率”极高的美丽女孩。张兆和有一幅摄于1935年夏天的照片,照片中的张兆和的确是经典美女:额头饱满,鼻梁高挺,秀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清丽脱俗……
     张兆和的美丽和高雅气质大概让沈从文一见钟情,使这个潦倒的书生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
     1930年7月的一个下午,略显腼腆的女学生张兆和出现在胡适校长的客厅。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当得知张兆和的态度后,胡适才“不再唠叨”了,只是“为沈叹了一气,说是社会上有了这样的天才,人人应该帮助他,使他有发展的机会!”言外之意,乃是怪责张兆和不积极帮助沈从文这位天才。在随后写给沈从文的信中,胡适校长说:“张兆和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此人太年轻,生活经验太少……故能拒人自喜。”
    看来,胡校长的爱情观真是大大落后于形势了——张兆和不接受沈从文的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又何曾有“拒人自喜”的心理?再说,你胡校长看上的男人,难道她张兆和也非得看上?这是什么逻辑呢?   
     在沈从文锲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也开始动摇起来:“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是谁个安排了这样不近情理的事,叫人人看了摇头?”看得出来,她的“动摇”几乎完全出自同情。然而,同情也是爱情。沈从文这个“顽固”的年轻作家,硬是凭着一股韧劲,经过近四年的努力,终于将张兆和追到了手。
     有关沈、张的爱情,还有一个故事被传为佳话:沈从文曾跟张兆和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等父亲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后,张兆和即发电报给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电报员感到奇怪,问是什么意思,张兆和不好意思地说:“你甭管,照拍好了。”
     从《湘行书简》可以看出,在婚后几年的时间里,小夫妻感情如胶似漆,卿卿我我,幸福甜蜜,写信以“三三”、“二哥”等亲昵的称呼,让人称羡不已。
    婚后,沈从文、张兆和夫妇生有二子。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解放后初期,两人爱情也曾经有些磕碰……
     ……
  沈从文作品具有自己鲜明的文学特点:
  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最终,沈从文的作品经受住了时代风云和时间的考验,成为了经典。但更为重要的是,读者喜欢阅读沈从文的文字,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
   ……
    沈从文一生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成就:
    其一生创作过80多部文学作品,但主要集中在1948年前,1948年成为沈从文命运和事业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并不会有明确的前半生与后半生界限,权因这种时间区间里所发生的诸多事件,与前半生有着鲜明的差别。
    ……
     凤凰家乡人民非常崇敬沈从文: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 ——凤凰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清明立。
     ……
   沈从文先生,作为20世纪的文学大师,是湖南乃至中国人民的骄傲!


参考资料:
1. 无从驯服的沈从文  
2. 沈从文的意义被低估了?  
3. 众人总是看向最热闹的地方,可沈从文不是 他会把头偏开,自顾自地做自己
4. “沈从文的 自我 贯穿一生”
5. 沈从文扶掖萧干
6. 最新《沈从文文集》出版:再现沈从文的湘西与“人性”
7. 被恐惧缠绕的沈从文  
8. 沈从文:一生从文一世淡泊
9. 沈从文故居
10. 文章千秋墓无铭
11. 沈从文地图:身临其境丈量文学大师传奇人生
12. 甜酒·苦酒——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恋故事




水兵1986走进沈从文故居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15: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从文先生图片

沈从文01.jpg
沈从文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15: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从文先生图片
沈从文03.jpg
沈从文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15: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从文和张兆和夫妇图片
沈从文和张兆和夫妇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15: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兵1986夫妇走进沈从文先生故居

水兵1986走进沈从文故居01.jpg
水兵1986夫人走进沈从文故居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15: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兵1986夫妇走进沈从文先生故居

水兵1986走进沈从文故居03.jpg
水兵1986走进沈从文故居04.jpg
水兵1986走进沈从文故居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 15: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 ——凤凰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清明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 15: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 ——凤凰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清明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 15: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 16: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从文先生,作为20世纪的文学大师,是湖南乃至中国人民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2:09 , Processed in 0.0394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