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程忠艺 于 2025-3-21 15:42 编辑
红枫耀武陵 网宣绽芳华 ——武陵区老干网宣协会的奋进答卷
武陵区老干网宣协会自2018年12月4日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深切关怀下,在常德市老干网宣协会的悉心指导下,在区委组织部、区老干办、区民政局、区委网信办等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团结全体会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热情讴歌新时代。我们致力于讲述武陵故事,弘扬武陵精神,传播武陵好声音,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六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在武陵红枫、正扬网及国内主流网络媒体上发布作品超过5万件,连续多年荣获常德市老干网宣协会先进集体称号。其中,程忠艺多次被评为市老干网宣协会优秀会员,袁永忠多次荣获红网优秀网友称号,曹先辉、袁永忠、许建勇等被评为正扬网优秀网友,顾群惠被评为正扬网网坛新秀,有45件作品被评为正扬网优秀作品。在常德市老干网宣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上,程忠艺、袁永忠荣获常德市老干部网络宣传突出贡献奖。六年来,会员们积极在网络平台发声,为时事政治助力,为改革发展鼓劲,为优秀人文喝彩,为民生民意呼吁,为峥嵘岁月纪实,为老年生活抒怀。在网络宣传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热情讴歌新时代。
(一)构建规范、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
为确保协会顺畅运行,我们制定了全面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提升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广泛吸纳各方精英,不断壮大队伍。目前,会员队伍中既有才华横溢的作家,也有诗书画影方面的大师,更有新媒体领域的大咖。协会设有普通会员和骨干会员两支队伍,骨干会员队伍以作品质量为标准,实施动态优化机制,成为协会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经验分享、实地采风等活动,我们不断提升会员的网络宣传技能和水平,加深会员对武陵的了解,激发创作灵感,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协会高质量发展。
(二)精心打造“武陵红枫”品牌
顺应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潮流,我们开通了“武陵红枫”视频号和公众号,成为协会的重要工作平台。经过精心策划和运营,“武陵红枫”已成为分享会员佳作,讲述武陵故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武陵红枫推出了许多优秀的公众号文章。毛先金在《当年向毛主席拱手的细伢子在常德》中,细腻勾勒出领袖与民众间的深厚情谊,兼具历史深度与人文温情;徐虹雨的《文艺村落里的年味》,借艺丹沅传统年味体验,巧妙诠释艺术与乡村融合之美,视角独特,画面感十足;袁清香在《三棒鼓》里,凭借儿时记忆串联起三棒鼓这一国家级非遗,将对非遗的珍视与乡村生活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向立波的《高炮团长回忆:援越抗美打敌机》,生动回溯援越抗美那段热血历史,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刘明的《常德河街散记》,深入剖析常德河街作为湖南文化名片,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见解独到;曹先辉的《穿紫河,常德人幸福指数的风向标》,通过穿紫河的变迁,开辟新视角,让大众重新认识这条河对于常德的非凡意义;龙明曦的《城市新农人》,鲜活描绘城市居民于东江菜园回归田园、体验农耕的场景,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新型生活方式。这些佳作从不同维度,或挖掘历史,或展现人文,或聚焦发展,为读者带来了丰富且深刻的阅读体验。
凭借高质量的内容、精细化的运营策略和协会会员的共同努力,“武陵红枫”品牌在武陵区已经打响,尤其是视频号知名度越来越高,累计播放量达到400万次,并产生了一批播放量超过10万的爆款作品。如:张伟华的《亲亲常德待客来》,黄德武的《常德河街惊现黄包车》,喻应献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金辉的《常德春晚王相周激情献唱<十全十美>》等。
(三)立足正扬网,着眼红网,用心传播武陵故事
会员们积极在正扬网和红网发帖,宣传武陵形象,推介武陵特色,展现武陵亮点。产生了一大批爆款作品。其中,万里云的《武陵区老干网宣协会开展“踏春寻迹,缅怀英烈”主题党日活动》阅读量近14万,红网上的《夜幕下的姻缘河》阅读量近18万。尤为可喜的是,在红网时刻新闻上,刘灵芝的《常德是个好地方》阅读量高达45.2万,陈正军的《壮观至极!在常德这个风电项目现场拍摄,我腿软了》阅读量达20.9万,蒋世平的《龙凤湖观鹭》阅读量达14.1万,展现了武陵区老干网宣协会佳作的强大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积极助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我们准确把握党媒舆论导向,密切关注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活动和项目,紧跟市区主流媒体的热点聚焦,及时发布网络作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抗击冰雪灾害、沅水防汛救灾等方面,我们开展了高密度、大力度的宣传,为武陵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具体来讲,有以下六个方面亮点工作:
1、开展文化抗疫、网络抗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会员们精心创作并发布了一系列网络作品,为疫情防控加油鼓劲。如顾群惠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最美女“战士”》、周春艳的《女儿被抽调为防控疫情阻击联络员》、杨卓群的《“宅”家小记》等文章,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抗疫故事,生动感人;崔建湘为常德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心理疏导专家和医护人员现场作画,并创作油画作品《白衣执甲》,苏至庆、许建辉、惜墨为钟南山等抗疫专家和医护人员画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世平创作国画作品《病树前头万木春》,期盼疫去春来,表达了抗疫必胜的信心;喻应献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疫视频作品在视频号上的播放量超过10万次。
2、直击抗击冰灾现场。2024年春,面对湖南近50年来的最强寒潮,会员们不畏艰险,踏冰踩雪,深入抗冰救灾一线,捕捉感人故事,有连夜用铲车打通城市主干道的职能部门,有大街小巷穿着红马甲铲雪的志愿者,有帮人推车的热心市民。夏玉学拍摄的“小马哥”在路上无偿帮人拖车解困的视频,迅速火爆网络,受到网民广泛赞誉。
3、深入防汛救灾第一线。2024年6月,常德市遭受严重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兰笑在沙坪突遇山洪过境时拍摄的视频作品在网上爆火,播放量超过60万次,并作为灾区第一现场素材被省市媒体和多家视频号使用。我省发生洞庭湖团洲垸决口灾情后,周沛会员多次深入灾区现场,走进灾民家中,系列报道当地受灾救灾情况。展现了我们会员在关键时刻的责任与担当。
4、跟随总书记的足迹看常德。去年,习总书记来到常德视察,常德一下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我们也积极行动,前往常德河街和港中坪村,开展跟随总书记的足迹看常德活动,真切感受领袖对常德人民的深情厚爱和对常德发展的殷切期望,并发布了《走进常德河街,品味一场非遗盛宴》等视频作品和《常德河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等网络文章。黄德武的《常德河街惊现黄包车》在视频号播放量达26万次。因总书记在鸳鸯走马楼观看了非遗技艺展示,鸳鸯走马楼人气爆棚。我们也将目光聚焦到了这里。金辉在这里拍摄的《廉洁是吉祥》(由张新民作词,李小平作曲,蒋莉丽演唱)节目视频,一经发布,迅速走红网络,评论区网友留言多达270多条,该视频获学习强国平台推介,婀娜如雪视频号将该歌曲编排成了手势舞,东城阳光家园组织孩子们集体演唱,区老年大学二胡班学员排成节目表演,市民纷纷学唱,广泛流传。
5、推动非遗文化传播。我们把常德丝弦列为非遗文化宣传的重点,先后编发了非遗人物专访、非遗节目演出、非遗展演活动、非遗集市等非遗视频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李庭婷在湖南春晚录制现场辅导常德丝弦方言发音》视频在抖音上播放量达16.8万。
6、聚焦市区重大活动、骨干企业。每逢市区举办重大活动,总有我们的会员出现在现场,如袁永忠、金辉、周泽帆、卢健等,并第一时间编发视频进行宣传。兰笑、周泽帆等会员深入华星电器、千年国酒业等市区骨干企业,实地感受常德市高质量发展成果,采用新媒体传播视角,扩大全社会对高质量发展的共鸣。
(五)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强化思想引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组织会员召开座谈会,积极参加正扬网主题征文,深入艺丹沅文艺部落、常德河街非遗文化街区、武陵互联网文创产业园等地采访和调研。组织会员参观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雷锋纪念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太浮山红色纪念园、浯溪河大捷旧址文化墙、南乡起义策源地,瞻仰彭德怀故居、林伯渠故居、段德昌烈士陵园、陈兆森烈士陵园、孤峰公园烈士陵园,踏访岳麓山红色印记,这些活动强化了协会的思想引领作用,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