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7|回复: 1

【德老话常德】逝去的沙坪老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石板,吊脚楼,一河清水似弯弓,大小两座屋儿桥架在首尾。”很多文学如此描述作品对沙坪老街;《竹山青青》《葫芦晃悠悠》《铁牛镇》《西去北丈峡》《女儿船》等影视作品取景沙坪老街,让桃源儿女津津乐道、引以自豪。这不仅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在桃源沅水一级支流澄溪中上游,山高林密的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有一个古老的集镇——沙坪镇。据史料记载,沙坪原是蛮荒之地。元末明初,有老百姓躲避兵祸流徙到这里,见这里山明水秀,桐茶竹木资源丰富,于是定居兴业。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沙坪的茶叶成为明清两代朝廷贡茶,沙坪也成为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成为茶叶集散的埠头。澄溪北岸,逐渐形成街市,接纳四方商贾。林产品由此集中出澄溪,进沅江,入洞庭,达汉口、南京;工业品由澄溪出口麦家河运至沙坪,再由马帮转运至各地。抗日战争时期,沙坪设有三大会馆:江西会馆、长沙会馆、五世公会馆;常德会战时,为躲避战乱,常德行政公署曾转移至此。那时,沙坪常住人口有三万余人,来自十二省九十六县。街上路面以青石板铺就,两旁商铺为木制二层吊脚楼,除源和昌茶行、同德堂茶行等九家茶行外,还有南北货店、药店、布店各近十家,屠户店、米行、客栈、豆腐店林立。靠茶起家、靠茶兴盛的沙坪一时成为常德西南热阔、富饶、美丽的“小南京”。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曾路过沙坪,沙坪镇往芦花潭方向的一长排几十栋吊脚木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度以为那就是沙坪老街。后来,在网上、在公众号上看了很多文章,才知道我的理解有误。2016年,县人大陈元林主任在调研古镇保护时曾写过一篇《沙坪印象》。他在文中说:在我的眼里,堪称古镇老街的当指而今镇卫生院以上沿溪北岸夹街而建的百十栋老木屋。漫步在这老街,我以近乎猎奇的目光搜寻着一切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刻画着时代年轮的文化元素。然而,在他后面的描述中,老街上,一栋栋钢筋混凝土洋楼拔地而起,尚存的老木屋夹杂在洋楼之间破败不堪,他感慨“这些老屋正在慢慢老去,这老屋的生存环境已经慢慢变得孤独”。
前几天,我寻访了沙坪老街。过沙坪大桥后在十字路口右拐进去,街道似乎只有四五百米,走到尽头,却是藏着一条小巷。只是,巷子是水泥路面,并没有一块青石板。向巷子深处走,两旁一栋栋高大的现代私人楼房中,有木房间杂其中,有吊脚楼,也有平房,保存较好的有人居住。我怀疑自己找错了地方,因为既没有青石板,也没有集中的吊脚楼。有一位大姐正站在敞亮的现代楼房前与人聊天,我上前询问。她告诉我这里便是老街,她是三十年前嫁到这里的,那时,街巷也时这么宽,只是一半是土路,一半是水渠,水渠上铺着过桥青石板;两旁的房屋都是木房子,大部分是吊脚楼。后来,政府改善人居环境,把水渠改成管道,将路面全部硬化;居住在老街的人们也一户接一户拆掉木房子,建成砖瓦楼房。在巷子中段,一栋老旧的木平房里,独居着一位九十岁的老奶奶。房子进深很深,里面光线很差,灶台已经弃用,老奶奶在厨房后面屋子里搭了个简单锅灶,此刻正在做早饭。老式木屋很高,铺有楼板,老奶奶睡觉的地方就在楼板上。楼梯很窄且没有扶手,我小心翼翼爬上去。老奶奶的床安置在屋脊下面,采光靠玻纤瓦。床的对面是老人做饭的屋顶,瓦面五花八门。我很担心老奶奶的安全,既因这楼梯,这昏暗的光线,也因这四处透风的屋顶。老奶奶除了听力稍差以外,身体还算健康。她说自己有四个女儿,都想接她去安享晚年,可她只想守着这老房子,自在。
    我看着老奶奶,看着老奶奶的老木屋,看着仅剩下二十三栋木屋的街巷,而这些木屋大多破败不堪,心里五味杂陈。沙坪老街已经渐渐逝去了,消失在时代的发展里、消失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也许不远的将来,所有的木屋都会被钢筋混凝土取代,沙坪老街再无从循迹。我忽发奇想,如果将沙坪老街在澄溪畔移地复原,与旅游融合,不知能否再现当年的盛况。

澄溪

澄溪

原沙坪老街

原沙坪老街

沙坪老街现状

沙坪老街现状
90奶奶.jpg

老木屋

老木屋
木屋.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叙述得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3 14:58 , Processed in 0.0342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