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树花开 于 2025-4-2 14:20 编辑
在我的家里,有一小罐钱币,里面有元、角、分多少不等的几百个硬币,那是母亲临终前送我的财富。她说,“这是我积攒的一些零钱,你拿去,留个纪念。”
母亲是个节俭的人。我们一家子女六个,吃穿住行,样样都要用钱。母亲就把手头的钱分成几个部分,哪是买柴米油盐的钱,哪是买生活用品的钱等等,都一一分类,稍有结余,就把它储存在一个罐子里,作为特殊开支和我们读书用的零钱。由于母亲精简持家,我们一家的生活并不很紧缩,日子也还算过得殷实。
在兄弟姊妹当中,我最小,也是母亲最疼爱的。1980年,我从乡下进城读书,由一字不识、满身泥巴气的“乡巴佬”变成了“街巴老”,在吃穿用度和学习上老是受同学们的嘲笑,那段时间,我很自卑,情绪很是低落。母亲得知后,劝慰我说,“孩子,靠父母靠得了一时,靠不了一世。不要和他们攀比,要比自立自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够给自己创造幸福生活。”
从那时开始,母亲就从买柴米油盐的钱中额外挤出一部分,存在储蓄罐里,给我添置一些衣物,还每天给我一点零花钱,有时候一毛钱,有时候两毛钱,让我买零食吃。看着并不宽裕的家境和一再叮咛的母亲,我始终舍不得用,总是积攒起来买学习用品,不想辜负母亲的期望。也就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成绩渐渐有了起色,小升初,我竟然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升入本地初中名校。母亲高兴得不得了,特别加了两个荤菜搞了一个庆贺。她说:“孩子,生活上勤俭节约不是坏事,关键是要自立自强,自食其力,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我读高中,读大学,花费也越来越多,母亲从买柴米油盐中支出的零钱也越来越多,她就干脆把储蓄罐里的钱做为我的专项零用资金,参加一个球队购买衣物,她从储蓄罐里支取;参加一个乐队购买乐器,她从储蓄罐里支取;参加一个技能考试购买书籍,她从储蓄罐里支取。只要有益于我能力发展的,她都毫不吝啬地支取,仿佛储蓄罐就是一个源源不竭的银行。而她自己却一直省吃俭用,只要有结余,她就毫不犹豫地储存起来,以备我们不时之需。她的这个储存零钱的习惯就此一直保持着,直到我参加工作,成家立业。
母亲勤俭节约,把钱花在培养子女身上的好习惯深深影响了我,传承给了我们这个小家,也成了我们三口之家的家风。我们家没有抽烟打牌的,也不特别追求时尚,从不乱开销,却注重民主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把读书、运动、健康作为生活的品质去追求。我们家的孩子在这个氛围之中也变得特别懂事,在能力上自信,在生活上自立自强。我们家也先后被评为全县绿色家庭、全县最美家庭。
如今,看着这个储蓄罐,睹物思人,我非常感恩母亲,是她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们在困苦中不为外物所惑,不为困苦所卑,始终自立、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