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5-4-21 14:23 编辑
瞿鸿禨:晚清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陈希奇
在湖南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无数杰出人物,他们或以文治武功著称,或以思想学识流芳。瞿鸿禨,便是这众多璀璨星辰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他的生平事迹与湖南百年辉煌历史紧密相连,共同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
瞿鸿禨,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生于1850年,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学,凭借着自身的努力,17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任庶吉士,入翰林。1875年大考名列一等第二,擢升侍讲学士,后晋升为内阁学士。早期的瞿鸿禨在翰林院潜心磨砺,凭借出色的文学素养和政治见解,得到了朝廷的赏识。此后,他历任福建、广西乡试考官,河南、浙江、四川学政等职。在这些岗位上,他秉持公正,慧眼识才,为国家选拔了众多优秀人才,为晚清的人才储备做出了积极贡献。 甲午朝鲜战争爆发,他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四路进兵等御敌策略,虽因种种原因未能完全实施,但展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敏锐的军事洞察力。义和团运动后,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与光绪仓皇西逃。瞿鸿禨临危受命,先是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后任工部尚书,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被授予大学士的崇高荣誉,开始深度参与国家核心决策。他更是以勤敏缜密的办事态度,承担了大量政务,并得到了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特殊信任。 在这一时期,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协调能力,努力维持着朝廷运转,试图在风雨飘摇中寻找国家的出路,付出了很多心血,做了大量工作。
一、积极推行政治改革与制度建设 1906年,清朝进行官制改革时,瞿鸿禨在核定官制时提出裁减整顿建议,主张在上下议院未设、地方自治未行的情况下,保留军机处。认为中国官制之弊“不在法,而在行法之人”,其意见被清政府采纳。他和孙家鼐负责对官制改革方案进行全面审核、把关和裁定,以确保方案符合朝廷的利益和改革的目标。对稳定当时的政治局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瞿鸿禨积极参与筹划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晚清政治制度向近代化方向变革,在一些具体制度的讨论和设计中,他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预备立宪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思路。 他还积极参与了晚清的诸多改革,包括废科举、止捐纳、除凌迟酷刑等,以及推动预备立宪等。在戊戌变法期间,瞿鸿禨虽未直接参与变法,但他却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变法。他保举了经济特科陈三立、屠寄等人,并因这些活动几被株连。然而,他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念。 二、积极推行经济改革与开源节流 瞿鸿禨提倡自主经营,支持民间投资,禁止政府过度干预,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当时的一些民间投资的商办工业,在其理念影响下得到一定程度上发展。 瞿鸿禨主张节省财政开支,他奏请裁减河道总督的职位,裁减内务府冗员,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在各地借兴办新政巧取豪夺时,他请降旨禁革苛派,让户部正杂诸款供地方正用,宫中用费量入为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 三、积极参与外交事务与权益维护 中俄战争结束后,瞿鸿禨担任全权代表,主导对日本的外交谈判。在谈判中,他据理力争,为国家夺回了不少权利,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瞿鸿禨支持收回路权。1905年,湘、鄂、粤三省人民要求废除中美《粤汉铁路借款续约》,收回自办。瞿鸿禨积极支持,“电令驻美公使与美政府直接交涉”,最终成功收回粤汉路权,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和主权。
四、公正严格选拔人才与培养人才 瞿鸿禨担任福建、广西乡试考官以及多省学政时,拒绝请客送礼、铺张浪费,严禁部下索扰地方,保证了选拔过程的公正廉洁,让有真才实学的学子得以脱颖而出。 瞿鸿禨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他提出研经籍、通时务,使学子能学以致用。提出设立经济特别科,试图通过这一方式选拔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能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然而,瞿鸿禨并非一帆风顺。他因主张裁并骈枝机构、黜汰滥职冗员而得罪了军机领袖奕劻和北洋大臣袁世凯等人。这些人趁机鼓动朝臣打倒他,并最终导致他被开缺回籍。尽管遭遇挫折,但瞿鸿禨并未放弃改革信念。他回到长沙后,筑公馆于寿星街,与王闿运等吟咏结社,逍遥度日。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瞿鸿禨虽已年迈,但仍心系国家。他迁居上海后,始终坚守自己的政治立场,拒绝了袁世凯和黎元洪的邀请,于1918年在上海病逝,享年68岁,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有诗为证: 湘江碧水育麒麟, 翰苑春深护玉真。 庙殿云开承紫诏, 瀛台雨落拭青筠。 擎天欲补山河裂, 守夜甘焚蜡泪新。 一领寒衫藏旧史, 风前犹带御炉尘。 瞿鸿禨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使豫日记》《使闽日记》《圣德纪略》《儤直纪略》《恩遇纪略》《旧闻纪略》《止盦年谱》《汉书笺释》《止盦诗文集》《越輶采风录》《瞿文慎公文存》《瞿文慎公遗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瞿文慎公文存》《瞿鸿禨集》等,为后世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 瞿鸿禨作为晚清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改革者。他以其坚定的改革信念和卓越的才能,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一生虽历经风雨,但他的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却永载史册,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