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888|回复: 43

震撼,一部悲壮而崇高感的好影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2 00: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超球 于 2025-6-17 09:17 编辑

    震撼,一部悲壮而崇高感的好影片


    震撼,一部悲壮而崇高的好影片!
    这是上周六的午夜,我在央视电影频道,观看《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后,震撼非常时,竟情不自禁地,感慨了自己的上述观感。
    要知道,面对这部感人的好影片,我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观赏过程中,几乎是,时时感受着,片中那异常悲壮崇高的审美情感
4cccf24afae7a540cfd21b1985107ce.png
    因为,这部影片再现的是,在那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1943年,地处江苏淮安淮阴的刘老庄村,新四军的一个连队,即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82位勇士奉命随大部队转移战场,途经刘老庄时,只见这里到处是横冲直闯的鬼子,他们向着正在撤离的老百姓杀了过去。救同胞要紧!为保护刘老庄百姓的生命,这个连队的指战员们,不顾自身队伍的势单力薄,一个个怒不可遏,迎着强敌就冲了过去。
    其中,如下的几组镜头,一下便铭刻到了我的脑海中
    ——看到大约一个团的鬼子,一边朝庄里开枪开炮、一边朝街头巷尾逃离的百姓冲去见状的连长白思才,与戴眼镜的指导员李学鹏对眼后,迅即率领战友们,朝着在坦克掩护下、端着明晃晃刺刀的鬼子队伍,展开了激烈的搏杀阻击战
    ——迎着敌人的猛烈炮火,还有一辆辆打出炮弹坦克,4连的勇士们,要么抱起炸药包,要么甩出一串串手榴弹,扑向眼前的钢铁巨兽、投向冲过来的鬼子。一时间,刘老庄火光冲天、鬼哭狼嚎。
       ——炮兵出身的副连长,为将仅有两箱炮弹威力发挥到极致,他在阵前用大拇指测距的同时,招还呼着身边的战友开炮。一时间,不是打得碾压过来的坦克趴了窝,就是炸得鬼子们血肉横飞。
d1fabc6a8a573598b1d6bc53a87e9e8.png
    ——见刘老爹父子他们绕过鬼子跑来阵前,惊问他们为何还不躲离这里时,得到的回答令人动容。原来,他们是特地赶来,告诉子弟兵们撤离渠道的!他们招呼道:一千多鬼子,全朝这里压过来了!白连长见状,十分感动。他当即命令一排长带着他的战友们,既保护刘老爹他们安全转移出去,在熟识路线后赶回来一同撤离这里。在护送刘老爹他们安全出庄后,一排长发现了附近鬼子炮兵阵地,正朝刘老庄开炮时,便带着群情激愤的战友们,同时甩出手榴弹,突袭了这炮兵阵地。面对还未炸死的鬼子上校他们,又怒吼着杀了过去。最后,排长他们终因寡不敌众,牺牲在了阵前
       ——受一排长委托,跑回来报信的狙击手,在完成报信任务后,便向自己原来的狙击战位时,遇敌杀敌、见鬼就砍,最后,也因弹尽力竭,壮烈牺牲。
90ed1953472f37e45c1d6c7a186343a.png
    ——在与鬼子最后厮杀时,白连长的右臂被炮弹炸断,鲜血直流。虽经卫生员简单包扎,可那撕心裂肺的疼痛岂能忍受?这时候,他在指导员阵前批准战士火线入党的文书上,用左手歪歪扭扭签字后,就和指导员一道,带领大家与冲上来的鬼子,展开了牺牲前的血战。
89e2f1fb138a485a6a81b950f8db34d.png
    ——年少的一名战士,不顾连长要他好好隐藏自己的命令,见到鬼子正刺向战友时,就抢先一步射杀了鬼子。当连长喊出快按爆器时,奄奄一息的他闻声后,咬紧牙关,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起身来,按响了阵地上事先安好的起爆器……
       虽然,刘老庄的枪炮声没了,4连的八十二位勇士全部壮烈了,可这场抗击日寇侵略者、保护老百姓的拼杀战斗,却显得异常的悲壮、非常的崇高,让人久久地仰望着,这些出生入死倒地的英雄们!
    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之所以非常地震撼人,就在于,这部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艺术品,十分形象地再现了新四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极致升华的生动过程
    这部撼人的电影,确实拍的好,也实在感人至深了。为表达自己对这部影片的观感,我不妨以下几个维度,浅谈一下其震撼力的根源:     
    第一,源自历史真实的悲壮底色。就如影片最后打出的几行字来说,就彰显出了新四军这四连八十二位壮士的不凡。他们在刘老庄为掩护主力转移、救出被困的刘老庄百姓,与日军1600余人,激战12小时,歼敌170人。毙伤400多人。虽然,最终全员壮烈牺牲,可这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后来还被军事史视为步兵防御战的典范。而且,影片中战士用步枪对抗日军的坦克、以刺刀拼杀到最后一刻的情节,均源自当时战报记载。还有,日军战后收敛遗体时发现,有的战士牺牲时,仍保持着射击姿势,这种对真实细节的影视化呈现,是极具冲击力的。
ba7217ab507050c11cc6ca3678027cd.png
    第二,源自人性化的英雄塑造。影片突破传统英雄片的模式,展现出了勇士们个体的鲜活特质——有想家的新兵、爱写日记的文化教员、新婚的一排长。通过战前生活片段与战场抉择的对比,如发现百姓未转移而主动求战,让英雄形象既有血肉又有精神高度。影片对英雄集体肖像刻画,是立体的。如对八十二位壮士的刻画,并非模糊的群体符号。我从有关的影评中得知,拍摄时,导演通过对机枪组、爆破组、狙击手的战术分工,恰到好处地与有关指战员性格的碰撞,构建出了层次分明的英雄谱系,使人能从不同的视角,感受战场的战斗。
    第三,源自军事美学的极致表达。战术智慧可视化。电影详实呈现了4连利用交通壕机动、制造"假阵地"诱敌、近距离手榴弹反击,等等的经典战术,将军事教科书中的"弹性防御",转化为直观的银幕语言。还有暴力美学的节制运用。这部影片,不同于商业战争片的感官刺激,总是以冷峻镜头表现血腥。如被炸掉左臂的白思才连长、肠子外露仍坚持射击的战士,不仅在残酷中凸显精神韧性,符合新四军"铁军"的历史气质,更凸显出了4连指战员在刘老庄之战中的悲壮与崇高,感人得很!
4520073b1889968c17bc115d2965394.png
    第四,源自象征体系的现代叙事。数字隐喻:82位勇士对阵鬼子1600多人,构成数学上的"不可能等式",而日军第17师团最终伤亡比例那么大,创造了精神对物质的胜利公式。影片通过弹药耗尽后,勇士们举着空枪冲锋的慢镜头,将这种隐喻视觉化。又如器物符号:反复出现的钢笔(文化象征)、残缺的党旗(信仰符号),与日军钢盔(机械暴力)形成意象对抗,构建出超越时代的文明冲突主题。
    第五,源自现实回响与价值重构。如对当代军人的精神溯源。记得影片上映时的2013年,正值我国军队改革深化期,4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基因,正被官方阐释为新时代强军文化的源头之一。如展现解放军"刘老庄连",至今仍保留着荣誉称号。又如平民英雄观的觉醒。影片中,通过展示普通农民如何成长为铁血战士(如主角白思才,就是从放牛娃到指挥员的蜕变),回应了大众对"平凡人非凡勇气"的情感需求。
d3f55349bea35b7127490543a7c05ee.png
    总之,影片所产生的悲壮与崇高之感,这种震撼的本质,实际上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共振——当观众意识到银幕上每一颗子弹的轨迹,都有其战史的档案佐证,每一个牺牲镜头,都对应着真实姓名,如现今的刘老庄烈士陵园里,有82座墓碑,其艺术感染力,便一下升华为民族集体记忆的唤醒。影片结尾处,日军指挥官脱帽致敬的历史场景再现,更以敌方的视角,完成了对英雄主义的终极确认。
187e9bab3f96b08690cffe268f595ed.png
    这夜看的电影,之所以让人兴奋异常,久久地无法成眠,正是自己对影片悲壮与崇高精神的深深感怀。感念八十二位壮士当年的视死如归、壮怀激烈,在令人振奋不已时,不免在崇敬英雄时,忍不住,竟在睡梦中,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伟大教员那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句来了: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92a131aabfe6253b24f1d2f7ac9f55c.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2 06: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12 06: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源 发表于 2025-6-12 06:13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2 10: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张老师精品佳作,学习欣赏,点赞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12 13: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希奇 发表于 2025-6-12 10:18
拜读张老师精品佳作,学习欣赏,点赞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2 16: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深刻,评析到位。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12 19: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5-6-12 16:06
体会深刻,评析到位。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感谢好友的鼓励!
祝福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2 20:0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2 21: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3 05: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2 05:46 , Processed in 0.0506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