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6|回复: 0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39)] 毛泽东写给丁玲几首词的史实钩沉(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7 13: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凌云清风 于 2025-6-8 06:16 编辑

[常德诗词诗人史料研究 (39)]


        毛泽东写给丁玲几首词的史实钩沉(1)


             凌 云 清 风
      
   1936年,毛泽东写《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的词,在党史和丁玲研究上都是一件有影响的事情。现在,这首词在常德市丁玲纪念馆和临澧县丁玲故居均呈现在显要的位置。其实,毛泽东随后还抄录了几首其它词给丁玲。关于这方面的史实,在网络和出版物上多有报道,但我收阅后发现,这些报道有的地方模糊不清,互相矛盾,或者是误传错论。因此,写此文对各主要版本予以对照、互证和分析。

         一 毛泽东写《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的背景

   首先是丁玲来到陕北保安县和党中央热烈欢迎她的情况。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6月29日发布的消息(作者李友唐)称:“丁玲,著名作家,1933年5月被国民党关进监狱,后被软禁在南京。1936年9月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化装逃离南京。11月1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假扮东北军的家属,由两女四男结伴,从西安西关坐汽车前往陕甘宁苏区。第一天到耀县,第二天到洛川。在洛川休息一天,第三天由一名连长(东北军的)带领十几个人来接她。他们骑马翻山越岭走了八九天,于11月12日到达保安县(今志丹县)。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保安的窑洞里为丁玲召开了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出席。”
   《丁玲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作者:李向东、王增如。王增如在20世纪80年代做过丁玲的秘书)对丁玲到陕北的过程有更详细的叙述。关于中央宣传部开欢迎会的情况,该书根据丁玲1980年2-3月间的一次谈话描述:到保安县的第二或第三天(也就是1936年11月13日或11月14日),中央宣传部在一个大窑洞召开欢迎会,靠窗户这边是一个大炕,地上摆了三张桌子,坐满了人,很挤。会餐形式,有几个菜。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丁玲印象深刻的是,会上刘群先(博古的爱人)、阿金(罗迈的爱人)非常活泼,刘英(张闻天的爱人)去拉毛主席,说毛主席刮过脸了,今天漂亮了。毛主席说是的,因为今天欢迎丁玲同志,我今天刮了脸,不过我没有理发。他进来没有好久就开会了。他没有讲话,就问了一两句,路上怎么样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吴亮平主持会议,致欢迎词。让丁玲讲话时,她介绍了自己在南京与敌人作斗争的情况。讲话完了,邓颖超和李克农还表演了一个节目,反串《武家坡》。邓颖超演薛平贵,李克农演王宝钏,就在炕上,稍微走动。
   中国新闻网2011年5月25日转载香港《大公报》一篇文章(作者:陆茂清)称:“在欢迎丁玲的晚会上,毛泽东一见丁玲的面,就热情地伸过手来:‘久闻大名,我们还是同乡呐!’他举杯向丁玲一点头:‘为出笼自由飞翔的小鸟丁玲同志干杯!’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丁玲。丁玲兴奋得满脸通红,很少喝酒的她一饮而尽。”“席间,毛泽东关切地询问她在国统区的不幸遭遇,丁玲诉说了所受的残暴折磨,拿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就像从远方回到家里的一个孩子,在向父母那样亲呢地喋喋不休的饶舌。’”
“听完丁玲的诉说,毛泽东不失风趣地劝慰道:‘黑暗已成过去,身处光明世界,你可尽情发挥了。’”
   这个版本不知道有什么根据,与李向东、王增如的版本可以互证。只是毛泽东是否说过那些话,李向东、王增如版本没有提及。
   其次是党中央对丁玲同志到保安后的工作安排情况。
   李友唐的版本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保安的窑洞里为丁玲召开了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出席。毛泽东说:‘你是从国统区来到苏区的第一个作家,现在这里的条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来了好,可以把苏区的文化工作开展起来。你在上海领导过左联工作,多想些办法,多发挥一点作用。’”“丁玲就建议:‘先要成立组织,比如文艺俱乐部之类,把文艺爱好者聚集起来,然后开展活动。’于是,她发起并组织中国文艺协会,担任主席。11月22日,毛泽东出席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讲,称赞‘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黄土沟里来了位大作家,也真是‘人物一时新’了。”
   这个版本容易让人理解是在中央宣传部召开丁玲欢迎会时就谈到了丁玲工作安排的问题。而李向东、王增如的版本却是另一番说法:丁玲到苏区开始没有正式参加什么工作,因为苏区是个新天地,所以她东跑跑西坐坐,企图先能一般地了解苏区的情形。
召开欢迎会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14日前后),刘群先带丁玲去看毛主席。谈话从叙旧开始,越说越近。毛泽东第一句话就问:听说你认识杨开慧,你们是同学?丁玲说她在岳云中学时与杨开慧是同学。在船山书院一同参加暑假补习班时,听说你要来讲课,但是没有来。还说到毛泽东的几位同学与新民学会会员:周南中学丁玲的语文教员陈启明;向警予是丁玲母亲的同学、好朋友;丁玲的母亲曾托付向警予和周南中学的管理员陶斯咏照料丁玲。自此,毛泽东与丁玲交往多了起来。
   《丁玲传》中没有提到这次谈话是否谈到丁玲的工作安排。只是说,成立文艺协会,党是开会商量过的,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吴亮平来看过丁玲两次。按道理说,丁玲的工作安排,应由中央宣传部与她谈,不应由当时担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出面谈。如果李友唐版本说毛泽东提出要丁玲把苏区的文化工作开展起来的话是真实的,只能解释为,丁玲是全国闻名的第一个到苏区的大作家,又是毛泽东的同乡,为了体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所以,由毛泽东出面与丁玲谈她的工作安排。而且,这个谈话很可能是开欢迎会后的第二天,丁玲去见毛泽东时谈的。因为11月15日,就召开了正式发起成立文艺协会的座谈会。
   再次,丁玲到前线和收到毛泽东《临江仙》词的情况。
   李友唐版本说:“丁玲要求到前线去看看,毛泽东说:‘还来得及,还赶得上最后一个仗。明天有队伍上前线去,你就跟着杨尚昆主任他们走吧!’丁玲就去了陇东前线甘肃庆阳。”
   李友唐版本没有说丁玲要求上前线的具体时间。陆茂清版本说在欢迎丁玲的晚会上毛泽东就同意了丁玲上前线去的要求,这个显然是误传的。
   李向东、王增如的版本说:丁玲初到陕北时,心思不在成立文艺协会,就是一心想要上前线。她到苏区来的重要动机之一,就是“要参加红军的实际生活”,“能真实了解红军的内在生活”。有一次毛泽东问她还想做什么工作,丁玲说想当红军,去看打仗。毛泽东说,你还赶得及。他给肖劲光写信,要他给丁玲准备马匹和勤务员。
   11月23日,丁玲被推举为文艺协会主任。第二天,就出发上前线了,杨尚昆骑马来约丁玲一道走。(由此推论,毛泽东安排丁玲上前线,应该就在11月24日前几天。)
丁玲到定边前线后,结识了一批红军指挥员,其中有彭德怀、任弼时、萧克、贺龙、陈赓、王震、杨得志,黄克诚等。她每天都在观察和记录,搜索写作素材。写了一篇《速写彭德怀》,画了一张彭德怀的头像速写,刊登在1937年2月3日《新中华副刊》上。西安事变之后,同胡宗南的仗不打了。1936年12月20日,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前敌总政委任弼时率红军主力南下支援友军,严防亲日派对杨虎城、张学良部队发动袭击。丁玲随总司令部急行军,11月26日到达甘肃庆阳,后转随左权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一军团行动。(我在地图上查了一下,定边县在陕西省的西边,庆阳在甘肃省东部,即所谓“阵图开向陇山东”,两地相距200多公里。丁玲上前线应是先到定边,然后随部队到达庆阳。)
   1936年底(陆茂清版本说是“当年12月30日”)毛泽东作了一首《临江仙》词,用电报发给随红一军团南下的丁玲: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这首词是由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转交的。他当喜事告诉丁玲,要丁玲回个电报。丁玲不敢用电报,写了一封回信。
   中国新闻网2009年5月18日转载《天天新报》一篇文章(作者:柯云)》,居然误传:由于工作调动,丁玲未收到这首词,多日后,她从前线回来,才从毛泽东处得到这首词。(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4 21:16 , Processed in 0.0323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