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与高桂英在澧州⑩
(原创长篇历史小说连载)
丁仕先著
(十)大顺夫人寨整编
却说在夫人寨的议事大厅,众人聚集一堂,经过深入而细致的商讨,最终明确了大顺军的行动宗旨——即“联南明、抗清廷、建窝子、保百姓”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个字简洁而有力,凝聚了全体将士的共同意志与决心。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一宗旨不仅符合当前的时局需要,更是体现了大顺军心系天下、以民为本的高尚情怀,大会一致认为这个宗旨是极其正确且是迫切需要的。
紧接着,议题转到了关乎大顺军未来发展的部队整编问题上,厅内气氛顿时变得更为热烈。各路将领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强化精锐部队,提高战斗力;有的则强调扩充兵力,广泛吸纳有志之士;还有人提出应优化编制结构,确保指挥灵活、行动迅速。讨论之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整个会议室内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气息。通过这番激烈的讨论,不仅进一步凝聚了人心,也为大顺军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我军效仿了明朝的一些编制,好乱的。有的人带了一群人,就由他统领。”高一功说道。
“我们这次整编,一定要统一,一定要打破一堆一块。通过整编后,要使我军能够所向无敌。”高桂英看了一下其他将领,遂又说道:“我们既要作战,又要建窝子,澧州七县及湘鄂边界就是我们建窝子的目标。”
高桂英说到这里,张鼐在心中叹道:“要是皇上当时能听李岩的话,或按现在皇后的做法,何致现在归隐呢!”他又在心里说道:“就是当初没有听李岩的话,而后来撤退到山西后,李岩也再三要求到河南去经营,要是皇上当时不听牛金星的挑唆,也不致如此啊!”
其实,要说部队整编,李过、高一功是最有发言权的。可是李过不想多说,因为怕一整编,他所带的部队就要分出一些。还有,他还想着继位的事呢!
“母后,我有个提议,不知可否?”李兰芝说道。她的病虽然好了,可还是没有完全恢复元气。
“你有什么好主意,就说说吧。”高桂英说道。
“目前我军的编制好乱的,这样很不利于指挥。我在长安时,看了一些藏书,其中看到了一些外国军队的编制,也看了我国古代军队的一些编制。综合起来,我认为应把我军部队编成师、团、营、连、排、班。一个班十二人,一个排五个班,以此类推,一个师约三万多人。根据我军现在的兵力情况,要满编制是有困难的。我的意见是,组建一个元帅府,下设几个师。鉴于有的人过去封侯拜将的情况,现在也只有按新编制了。师长可授予大将军衔,由元帅任命,副师长授予中将军衔、团长可授予少将军衔,由大将军提名,报元帅审批任命。以此类推,不知我的意见可采纳否?
李兰芝的话一说完,张鼐立即表示赞同。他说道:“公主所说的这个编制,也与清军军队编制暗合。清八旗兵源自牛录,所谓牛录,乃是女真人对基本狩猎单位的称呼,那时只由十人组成。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趁机编董鄂部之后,所辖部众骤然增多,深感牛录数目过多,指挥有所不便。于是创制军制,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开始努尔哈赤只编四个固山,分别授以黄、红、蓝、白四种不同顔色的旗帜,这就是四个最早的正旗。”
“满清的一牛录,也就是公主所说的一个连。”吴汝义说道。
那么以此类推,满清的一固山约七千五百人,相当一个团。四固山也就是三万多人。相当于一个师的编制。”李兰芝说道。
“八旗兵在努尔哈赤时代为满、蒙、汉混同编制。后来由于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愈来愈多,皇太极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分设蒙古八旗,于后金崇德七年(1642年)分设汉军八旗。”
张鼐习惯性地摸了一绺头上的软发,又说道:“我军整编后。一要准备打仗,二要建窝子,建窝子也要有机动部队。我的建议是:设一个元帅府,下设五个师,根据我军现有的4万多人,一个排编制4个班,一个连编制4个排,以此类推。即便如此,5个师的编员可能还不够,待建有稳固的根据后再行充实。
“讲到部队编制方面,看来只有张鼐与李兰芝懂得多一些。他们看了这方面的不少书藉。”慧英说道。
李兰芝今天来参加会议时,见到了张鼐,亲热的喊了声张鼐哥。张鼐看到她长成大人了,也好高兴的。问了几句话,因男女有别,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尚神仙、长顺,你们可是“老八队”的元老,你们说说看行不行?”高桂英问道。
“这个我一听就懂,便于带兵打仗。不要搞什么‘游击’、‘把总’一类的东西了。”郝摇旗插嘴说道。
“摇旗,你听听尚神仙和长顺怎么说。”高桂英说道。
“我看公主和张鼐说的这个编制很好。我一听心中就有了数。这样带兵打仗最便于指挥。王长顺看了一眼尚炯,遂又说道:“尚神仙,你是个有学问的人,你说说看。”
“昔周制,天子设六军,诸侯大国设三军,一军有一万二千五百人。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鲁、吴三国亦设上、中、下三军。后历朝历代的军队编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弊端。然我大顺军也的确有些混乱,皇上曾说
要整编的。只是… …”尚炯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遂又说道:“我听公主说的按师、团来编制,我看很好。设立一个元帅府我也表示赞同。只是这元帅一职,非皇后亲自担任不可。”尚炯说道。
“皇后担任元帅,这是众望所归。昔穆桂英、樊梨花、佘太君都挂帅当过元帅。”张鼐说道。
此时,大家都说要由高桂英挂帅任元帅之职,只有李过的声音特别小,他在心里嘀咕道:“元帅都当不成,还继什么皇位啊!”
“李过,你怎么看?”高桂英问道。
李过一楞,即刻说道:“母后任元帅之职,这的确是众望所归。”
“好,既然大家推选我,我权且暂领元帅一职。下面大家再讨论元帅府的编制及人选和各师师长的人选。孙子曾说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望大家要认真考虑。”高桂英说道。
经过大家认真的讨论,整编后大顺军元帅、副元帅及各部的部长、副部长的名单和各师师长、副师长的名单已基本确定下来。现予公布如下:
元帅:高桂英;副元帅:李过、高一功;军师:(空位);副军师:张鼐;内政部部长:高一功(兼)、副部长:丁宏军;军事部部长:张鼐(兼)、副部长:黄辉中将军;后勤部部长:吴汝义、副部长:王长顺;保卫部部长:李来亨 副部长:慧珠;秘书部部长:李兰芝、副部长:慧芬;一师师长:郝摇旗大将军、副师长:孙元文中将军;二师师长:慧英大将军、副师长:慧云、慧竹中将军;三师师长:白旺大将军、副师长:陈齐中将军;四师师长:杨彪大将军、副师长:张元中将军;五师师长:丁慧武大将军、副师长:梁斌中将军;野战医院院长:尚炯 。
会议认为:军师一职最好能把张学孔请来。在未请来之前,由副军师张鼐担任。
高一功说道:“张鼐是从孩儿兵中成长起来的一员虎将,他勤奋好学,勇于钻研,既有胆魄又富有见识,是一位极为难得的军事将才。他为大顺军立下过赫赫战功,虽然年纪轻轻,但古往今来,英雄出少年,昔日诸葛孔明出山时,不也正值青春年华,与他的年龄相仿吗?”
慧英这次本来是不给她安排职务的,但她坚决要求带兵打仗,她说清军杀死了李双喜,就是她不共戴天的仇敌。又因她以前带过兵,有一定的指挥作战能力,众人都认为她可以当师长。高桂英又将慧云、慧竹拨给她当助手。内务部副部长丁宏军是白旺推荐的。说丁宏军是澧州人氏,读过不少书,在江西瑞昌德安时,是他的一员得力干将。现在我军驻澧州,他一定能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高桂英认为这个人可用,其他人也都表示赞同。
会议经过深入讨论后,迅速作出决定,立即着手成立农垦总队,这一重要任务被委托给新任后勤部部长吴汝义和副部长王长顺。同时,为了加强领导力量并确保农垦工作的顺利开展,决定由经验丰富的王长顺兼任农垦总队的队长,以其丰富的军事与管理经验引领全队前行。
会议特别强调,农垦的主要目标是开垦荒地,绝对不允许侵占老百姓的田地。各部队均需积极响应号召,迅速组建起各自的农垦分队。这些分队的核心职责是在驻地周边大规模开展开荒种地活动,具体包括种植粮食作物,以确保基本的军粮供应,并广泛种植蔬菜,力求实现部队的自给自足,从而部分解决军需难题。这一举措旨在双管齐下,既能有效减轻后勤部门的负担,又能显著提升部队的自主生存能力。
为确保农垦工作的顺利进行,会议还明确了农垦分队的组织架构、职责权限、任务分配以及考核标准等,为农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有力保障。并要求各部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官兵对农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提升部队后勤保障能力和自主生存能力贡献力量。
此外,会议还特别提到了棉花种植的重要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军装和日常衣被的需求问题,各农垦分队需规划一定面积的棉田,亲自种植、管理,待棉花成熟后,再进行纺纱织布的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衣物的自给自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部队的装备水平和生活质量。
回顾历史,古代不乏军队自给自足的成功范例。此次成立农垦总队,正是借鉴了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旨在通过自力更生,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和持续作战能力。
【下期关注】军威震天扬澧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