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5-7-4 11:29 编辑
十四年坚守挖掘石门南乡 起义的痴汉…… 杨群康 2025清明时节,当我再次来到石门县夹山镇西周烈士墓前,来到南乡起义纪念碑广场的时候,自感脚下的这片热土倍感亲切,这里有庄严的南乡起义烈士纪念碑,有清净靓丽的纪念碑广场,这里有八方游客来瞻仰祭扫为这里的700多名烈士献花默哀......这一切的一切,让我自感14年的南乡路没有白走。 为什么会醉心于此抢救性的挖掘、收集、整理、推介“石门南乡起义”史料而又不投回报呢?这要从我父辈说起: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带我到西周十八烈士纪念碑前,听他讲南乡起义烈士的故事,小学5年级的时候父亲又带我和我姐姐在纪念碑前烧纸钱,除杂草。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没有现在的纪念碑,只有一块高约1.2米X40的石头上刻有用红漆添成的十八烈士纪念碑,就是这样一块小石碑,父亲在这个石碑前给我讲南乡英烈不屈的故事使我耳融目染震撼至今。 时隔40多年的2007年春节,我从湖北宜昌回来,看到湖北境里沿途有多起学生团队,机关干部,还有社会群体,他们举着红旗,抬着花篮,拿着花束以多种形式悼念先烈,当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石门南乡起义烈士纪念碑现在是否也有团队献花、扫墓? 到家后立马骑着摩托车直奔纪念碑前,眼前的一幕令人倍感悲凉——纪念碑前后灌木滕饶遍地枯枝败叶,因年久失修,碑牌水泥抹面大面积脱落,催人泪下的碑文已无法辨认,我当时就想要为700多名南乡起义烈士做点什么?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第一时间表示积极支持,并说“退休后做点好事,充实自己,安度晚年”。妻子的支持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晚上撰写了《南乡起义烈士墓亟待维修》,天亮后我拿着手稿到石门与好友覃波定稿,当天以书信的方式寄往常德日报社,几天后的2007年2月26日常德日报原版刊载。 媒体的呼吁引起了当地政府重视,夹山镇政府适当进行了墓前枯枝败叶的处理,疏通了进台阶的通道,但力度不大。2011年8月我再次撰写5000余字的《追忆石门南乡起义》一文,2011年9月19日常德民生报连载,多家网站转发。建议政府职能部门,拨专款硬化纪念碑通道1.2公里,建纪念碑广场,修复碑文等,建议引起了市委和社会的关注,半月后市委回复:“常德市委已督办石门县委,要求核实修复事宜”。 2013年上春,石门县委县政府立项拨专款硬化了连接烈士墓前的红色通道1.3公里,扩建并硬化了800多平米的纪念碑广场,修复了南乡起义烈士遇难碑文,铝合金铸就的南乡起义史记宣传窗与纪念碑遥相辉映。 当我再次来到焕然一新的纪念碑广场时,默默注视着行间的碑文,自感这只是我还原历史刚跨出的第一步。 为全方位收集整理石门南乡起义史料,得知西周村60多岁的退休老人周友林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收集了很多南乡起义过程中的小故事,他的舅舅周才桂,中共党员,是南乡起义早期的组织者、见证南乡起义兴衰的经历者,更是活下来的幸存者。当时在县信用联社工作的周友林,有空就找舅舅讲南乡起义英烈的故事、袁任远在南乡的故事,他都句句笔录,回家后整理成章,2年下来手稿装订分上下两大本,全册估计在4万字左右。 我与周主任的交谈中越讲越来劲,越听越有味,那几天我几乎3天有2天在他家做客,他和他的老伴都非常热情,我在他家吃过中餐,也吃过晚餐,他就是不肯把手稿拿出来,我反复开导,你将一个即将被遗忘的重要历史素材,封在箱子底下30多年了,又不与大家分享,你费了那么大的精力不就是要还原历史,铭记英烈吗?也就是要让我们的子孙知道,俺的脚下是一块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红色热土?之前,我与共和国第二任汉阳村党支部书记朱泽桥谈过,他说——“石门南乡起义的故事我都不知道,俺崇秀寺周边60岁以上的老人都没几个晓得,俺只晓得这里有个老满是共产党(就是袁任远),是他在这里起兵打过大仗,这里死了好多人,有的成了烈士,有的遗体连趴都没得”。我到当时的夹山镇政府查阅档案,他们没有一个人知道,就连当时杨坪中学的老师也只知道西周善人坡18烈士的小故事。周主任听了我的细说,竖起了大拇指说杨老师你是个有心人,我服了。 周主任摊牌了,周老说“我这个手稿原本是用复写纸托写的,文革后借出一份上下两本一直没有收回来,也不知道去向了,这是我唯一的两本,我说了再也不借任何人,今天你要借我相信你、页面不能画杠做记号,不能转借他人,写借条如期归还”。我写好了1个月归还的借条,并按了手印,周老转身将两本发黄的手稿交给我说——“30多年了,你是第1个把他带出家门的”,我连连说“如期归还,谢谢周主任”。 先怕借不到,借回家后真把我累苦了,这1个月我既要上班,4万多字要看,又要抄,还要理顺,一个月下来没睡一个好觉,但收获了很多难以挖掘的第一手资料,为石门南乡起义一书的出版提供了充实的素材,苦中有乐!就是这本小册子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让我坚持走完了14年的南乡起义采访路。 我先后跑遍了周边慈利、石门、临澧、桃源、常德多个乡镇,先后前往湖北长阳寻找南乡起义的组织者陈寿山,踏访江西崇义思顺乡王尔琢遇难现场、井冈山追寻石门英烈王尔琢、王展程足迹,江西南昌起义纪念馆征集蔡晴川的故事。为充实石门南乡起义资料,到湖北长阳党史办,常德、石门、临澧县档案馆查阅资料,为我撰写南乡起义充实了大量素材。 接下来,南乡起义烈士纪念碑得以完善,夹山镇老年协会会长夏德松找到我,他说“杨老师,你是个热心人,能写又有你的网络平台(当时的石门开门网),俺俩先拿个方案把崇秀寺恢复起来”。我当时说,崇秀寺就是南乡起义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已经在写湘西《石门南乡起义》,电子文稿已达17万多字了,再写崇秀寺要有个题目。夏老说题目我俩先议定,想好后再请示政府。我负责整理文稿,录制视频搞宣传;夏老负责与政府职能部门衔接。就这样,一条《湘西:石门南乡起义策源地》的标题产生了。临澧县在太浮山借崇秀寺资源申报苏区县搞红色文化,现在俺又在写南乡起义纪实,无论是临澧还是石门,南乡起义溯源就在崇秀寺。 崇秀寺当时是常德市五县(即石门、临澧、慈利、桃源、常德)中共地下党联络中心。1928年2月,湘鄂西特委负责人贺龙、周逸群等亲临南乡议定策划起义方案,时任石门县县委委员的袁任远在这里遵循贺龙旨意,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支队、南乡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二区区委机关也就设在崇秀寺。 交流中两个热心人一拍即合,那是2013年的10月,我推出两轮摩托带上夏老来到崇秀寺对面的农家宅前,眼望对面昔日南乡起义指挥中心已为一片废墟…… 当时的崇秀寺连5间2个天井,1928年被国民党地方团总烧毁,文革中又夷为平地,2009年周边乡民自建了个小庙。 要去崇秀寺几乎没有路,只能顺田埂下丘转上丘步行过溶上坡。这里有太多的历史故事需要挖掘,有太多太多的英灵需要安抚,这里蕴藏有我党历经沧桑的悲壮史实,崇秀寺的开发,是研究大革命时期地方党史的有力佐证。于是开始了南乡起义策源地影像资料的拍摄,视频录制,文稿撰写与整理。在崇秀寺周边乡亲们的积极配合下,南乡起义策源地崇秀寺——1.6万字图文并茂,一个较完整的崇秀寺开发可行性报告面世。 我与夏老将我们的想法与建议给夹山镇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进行汇报。时任夹山镇党委书记的张中合积极支持,并连声说这是个好事情。第二天,张书记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当地(崇秀寺遗址)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周边环境,接着成立策源地项目建设协调办公室,推选夹山镇文化站站长钟克宏任办公室主任,夏德松、杨群康、周友林、张德富等分别为组长,副组长。办公室向县委县政府,县党史办汇报,并邀请石门县党史办领导来夹山镇现场考察,夹山镇把开发南乡起义策源地遗址纳入提升夹山镇红色旅游的议事日程。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以南乡起义策源地命名的多个文稿、视频相继在《常德民生报》、《常德晚报》、凤凰网、新浪网、常德红网、石门新闻网、石门开门网等多家媒体刊载,反响强烈。 为在短期里将石门南乡起义策源地项目报批落地,我连夜撰写开发革命老区遗址崇秀寺的建议,由夹山镇人大代表李井菊带进了2014年石门县人大代表大会审议,获全票通过。会后,时任夹山镇党委书记的田辉高度重视,召开石门南乡起义崇秀寺红色文化开发研讨会,指派镇文化站站长钟克宏、镇老年协会会长夏德松督办修路事宜,田辉书记还亲临现场指导乡亲们转移桔树,周边村民均积极配合,并自愿让出自家的桔园、菜园、责任田服从修路需要,三个月后的五月份,一条长1.1公里,宽9米的路基全线铺就定型。 我们的付出再次得到了石门县委、县政府,县党史办的关注与支持。2015年石门县委、县政府立项硬化了6米宽、1.1公里,连接崇秀寺的红色通道,推平了上下两个纪念碑广场,修建了11米高的湘鄂西南乡起义策源地纪念碑,南乡起义简历墙,247位英烈名录纪念窗。 2016年“七 · 一”,常德市委,石门县委、县政府,临澧县委、临澧县党史办,夹山镇政府在此举行了2000多人参加的湘西石门南乡起义策源地揭碑仪式,并竖牌“崇秀寺为石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挖掘南乡起义英烈史料,寻找即将被遗忘的英魂,妻子陪伴我跑遍了周边临澧、石门、慈利多个村落。2011年7月的一个暑天,为追踪一条当时贺龙、周逸群率部来石门南乡的信息途中,老婆头晕复发,我急把她从摩托车上扶下来送往官渡医院打针服药,幸好没有大碍。到家后伏案写下了《追忆湘西石门南乡起义83周年》相继在《常德民生报》,凤凰网、新浪网、常德红网、石门新闻网刊载。 接下来又耗时近2年时间,与周友林、张德富合作,撰写出4万多字的《纪实!烽火连天的石门南乡起义》。当时,我把这个文稿传给石门县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张友亮主任审稿后,张主任给我打电话,惊讶地说——石门还有这么一段震动湖南的党史大题材!杨老师我真诚的感谢您,在你的笔下能发现石门这样重大的地方文化你们辛苦了!要继续挖掘、要弘扬!另外还有一件事要与你沟通,文稿中用的全是实名实景,文稿发出后会不会引起敌对双方的后裔产生分歧?我说:那暂时就不登吧,待我与张德富和周友林联系后再联系。我给两位老同志联系,他俩对我说——还是不发表吧,俺老了免得给后人找些麻烦。就这样一放就是6个月,12月上旬我再次联系张友亮主任,独自主张要求新闻网登载,2013年12月13日石门新闻网连载播出,并多家媒体转载,短短几个月点击率达20万人次之多。 看到自己的付出赢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社会的关注,我决心要把挖掘、收藏、整理、推介南乡起义的采访路继续走下去。 2019年5月,得知我在写《石门南乡起义》的原石门县粮食局退休干部周常云局长给我打电话说——“杨老师,我给你提供一条石门南乡起义的重要信息!”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想老局长的肯定有价值!他说——石门南乡起义以石门起义冠名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词典!好哇,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记得那是下午6点左右的时候,我推出摩托车一路直奔县政府大院周局3楼,受到了老领导家人的热情接待,周局长说——还真没想到,天都黑了你都来! 当即拍下了周局所提供资料的系列照片——书样、目录、文稿等满载而归。到家后连夜撰写了2700多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重笔记载石门南乡起义》文案,第二天图文并茂发表于石门新闻网,掌上福田等多家媒体,点击率3天超过1万人次。常德日报将此条信息在官网转发,一条“石门南乡起义属湖南5大起义”的定论就这样被官方认可并推介。 当我每次与周老会面,第一时间会感谢老领导对石门本土红色文化的关注。虽说早在28年前的199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就出版论证了石门南乡起义的历史地位,就是没人发现、没人关注,使石门南乡红色文化开发达不到如期的效果。 再说,2017年湖南都市寻情记栏目记者采访我,问我——你们这里的南乡起义规模是多大、有何历史意义?我爽快的告诉他们说——石门南乡起义是湖南5大起义之一!即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朱德、王尔琢领导的湘南起义;贺龙领导的桑植起义;袁任远领导的石门南乡起义——齐称湖南五大起义。都市记者非常佩服,连称这是一部值得推介的好素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5年元月4号崇秀寺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行文——南乡起义旧址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 今天的石门南乡起义史实的推介,得到了省、市、县各大新闻媒体的特别关注,同时也得到了石门县委、县政府,夹山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希望在往后的岁月中,崇秀寺能打造成湘西北传统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在这里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作者简介: 杨群康,男,石门县夹山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