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8|回复: 0

去来一抹晚霞听一一赏读后正春先生新作《喝火令·公园闲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6 15: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5-7-11 10:57 编辑

去来一抹晚霞听
一一赏读后正春先生新作《喝火令·公园闲走》

        叶自花心绿,烟从水上生。湖光潋滟画纷呈。
碧落荷香射影,携与暮云轻。    小径弯三里,纹
波叠十层。去来一抹晚霞听。系有斜阳,系有笔
                                                               中情,系有故乡痴念,今又起潮声。
                                                                                                                                    一一后正春

       后正春先生是周家店镇濠口村人,曾任原竹山嘴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主任,是周家店镇农民诗友中词作方面的优秀者。2009赴长沙打工至今,情寄家山、魂系故里,每有作品发来诗社见诸《樊溪》诗刊。最近收到新作《喝火令·公园闲走》,与父老乡亲分享。
      《喝火令·公园闲走》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不妨从以下六个方面赏析:
      (一)结构:层次分明,情感递进。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上阕以自然景致开篇,从“叶自花心绿”到“携与暮云轻”,描绘了公园的静谧与美丽,景中隐含闲适之情。下阕由景入情,从“小径弯三里”到“今又起潮声”,逐步引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层层递进,最终以“潮声”作结,余韵悠长。全词景与情交织,上阕为下阕的抒情作铺垫,下阕又赋予上阕的景物以更深的情感内涵,结构严谨而自然。
      (二)意象:生动细腻,寓意深远词中选取的意象生动细腻,富有深意。有自然的意象:如“叶自花心绿”“烟从水上生”“湖光潋滟”“荷香射影”等,展现了公园的宁静与生机,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有情感的意象:如“斜阳”“笔中情”“故乡痴念”“潮声”等,既是对景物的描写,又承载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特别是“潮声”一词,既指自然界的潮水声,又象征内心深处对故乡情感的涌动,寓意深远。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全词既具画面感,又饱含情感张力。
     (三)手法:情景交融,修辞巧妙。一是情景交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与情相互渗透。如“携与暮云轻”一句,既是写暮云的轻盈,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与淡然;而“今又起潮声”则通过潮声的意象,将情感推向高潮,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二是排比递进:下阕“系有斜阳,系有笔中情,系有故乡痴念”运用排比手法,层层递进,将斜阳、笔中情与故乡痴念串联起来,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又深化了情感的表达。三是隐喻象征如“潮声”既是自然之声,又是樊溪诗韵之声,家乡振兴之声并内心情感的象征;“斜阳”既是时间的暗示,又隐喻着对故乡的眷恋。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词含蓄而富有韵味。
     (四)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韵律全词语言凝练优美,兼具古典诗词的典雅与现代语言的流畅。
       体现一:用词精准。如“叶自花心绿”的“自”字,展现了自然的生机;“烟从水上生”的“生”字,赋予景物以动态美;“荷香射影”的“射”字,既形象又传神。体现二:韵律和谐。全词遵循《喝火令》的词牌格律,平仄协调,节奏流畅。如“湖光潋滟画纷呈”“系有故乡痴念”等句,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体现三:句式灵活。上阕写景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下阕抒情则用长句,舒缓深情,句式变化与情感表达相得益彰。
     (五)意境:闲适与思念交织,悠远深沉。全词意境悠远,既展现了闲适的心境,又透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其闲适之境是:上阕通过对公园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湖光荷香之中,感受自然的恬淡与美好。其思乡之情是:下阕则通过“斜阳”“笔中情”“故乡痴念”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特别是“今又起潮声”一句,将情感与自然之声融为一体,意境深沉而悠远。这种闲适与思念的交织,使得全词既具超然物外的洒脱,又有深入骨髓的深情,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六)过渡:这是填词时最难的部位,也是作者最为起彩的地方。上下两片结构紧密,通过景与情的自然衔接,巧妙地实现了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效果。
       先看上片结尾句:“携与暮云轻”,是写景的收束,又是情感的暗示。作者以暮云的轻盈作结,既延续了上阕的写景主题,又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调。“暮云”意象,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又隐含着时间流逝的意味,暗示了作者在闲步中对时光的感知。尾字一“轻”,不仅形容暮云的姿态,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与淡然,为下阕情感的展开埋下伏笔。这句词既是上阕写景的收束,又是情感过渡的桥梁。
       再看下片开头句:“小径弯三里,纹波叠十层”,既是下阕的开篇,又是对上阕的自然延续与情感深化。“小径”与“纹波”延续了上阕的公园景致,使上下两片的景物描写浑然一体,过渡自然。上阕的写景相比,下阕的“小径弯三里,纹波叠十层”更具动态感和层次感。“弯三里”和“叠十层”不仅是对景物形态的描写,也暗示了作者在闲步中思绪的延展与情感的积累。小径的曲折与纹波的层叠,仿佛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具象化表达,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去来一抹晚霞听”,仿佛听到了作者的潮中心声:“家乡的父老乡亲,我回来了!”这种承上启下的手法,即上阕的写景隐含闲适之情,到下阕的写景逐步引入对故乡的思念,是情感的渐进式表达,使得上下过渡自然贴切而不突兀。于此,显示出作者构思的精妙与驾驭文字的高超。
       后正春先生的《喝火令·公园闲走》,结构严谨、意象生动、手法巧妙、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全词通过对公园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景与情交融,闲适与深情并蓄,既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表达了现代人的情感共鸣,堪称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4 14:53 , Processed in 0.0322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