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5-7-9 18:17 编辑
退休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不下岗” 应国斌
我写的这篇文章算是“奉命作文”,前不久常德湖湘文化研究会的魏胜权先生联系我,说他们准备编一期退休老同志热心常德历史文化,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的文章,其中点名有我,感谢对我的器重鼓励,我没有推辞。 一、著述情况:
2007年退休后出版的第四部著作《云在青天水在瓶》
我2007年退休,今年已经18个年头了,我的兴趣确实在常德历史文化研究方面,这些年,仅正式出版的书籍有17本:1、《清安乡县志》 应国斌辑注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4月;2、《桃花源志略》应国斌点校 岳麓书社 2008年9月;3、《澧沅俊彦》应国斌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3、《常德历代名人》 应国斌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年6月;4、《云在青天水在瓶》 应国斌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5、《澧志举要校注》 应国斌点校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年1月;6、《凯风棘心》 应国斌编著 2012年8月;7、《故事常德》 应国斌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8、《刘禹锡常德十年》应国斌著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3年11月;9、《常德市人民政府志》 应国斌总纂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年12月;10、《琉球入学见闻录校注》应国斌点校 方志出版社 2017年11月;11、《我的高中》应国斌著 现代文化出版社2017年12月;12、《常德市统计志》,2019年3月;湘j图2019002;13、《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上下)应国斌点校 吉林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14、《赵必振译文集·历史卷》应国斌 翦甜辑校九州出版社2021年1月;15、《常德市统计志》应国斌主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16、《赵必振译文集·哲学政治卷》 应国斌 翦甜辑校九州出版社2021年1月。17、《赵必振译文集·人物卷》应国斌 翦甜辑校,九州出版社2021年1月。
已经完成初稿,等待机会出版的著作有:1、《故事新篇》。2013年我曾出版了《故事常德》,写自古到今常德人或者发生在常德的故事;《故事新编》,从古至今全国流传有重大影响和教化意义的故事,其中包括少量外国故事,也是100个故事。写作时间2018年6月10日至2020年7月10日。2、《校注武陵县志随笔》,2019年2月24日至2019年11月24日,我点校陈启迈主修的清同治《武陵县志》的34篇随笔,部分稿子已经发在《常德古今》,有助于我们对这部在中国方志界有一定影响的县志的认识,拓宽了志书的内容。3、《军营生活杂忆》。1968年至1973年我当过五年兵,复员地方后我很少提到这段生活。到了2016年,香港一位热心的战友范章成创建战友微信群,经过一番周折找到我,我们聊军营生活,勾起我的回忆。特别是2018年10月11日至16日,我应邀到江苏丹阳参加战友聚会,从2020年8月23日动笔,到11月23日,在战友们热情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了20多万字部队生活的回忆录。4、《老家六合垸》。我1998年从市文联调进党史方志办,开始分管党史,后期主要是负责方志工作,总纂了《常德市志》,负责《清嘉庆常德府志》和《清同治直隶澧州志》两部旧志点校;我在接受点校《清乾隆安乡县志》时,还自作主张以乾隆县志为基础补入乾隆以后、民国以前安乡旧志的内容,正式出版了一部《清安乡县志》,由我辑校。后来,常德的乡镇有修志的,好像也有村志。我这本《老家六合垸》,就是写一部村志,不过试图用我的办法写,考证地名及其变迁,大的姓氏落脚此地的历史,解放以来村级干部,学校教育,乡亲口中的奇人、能人等等。从2023年6月20日动笔,到12月20日,集中精力写作,定稿有五十万字,征集了上百幅照片。本书准备自费出版,免费送给乡亲。5、《安乡重建范仲淹读书台顾问资料翻译》,2023年7月23日至8月9日,应安乡前人大主任樊明雪之请而作。6、《行万里路·平生旅游》,共52篇游记,2024年1月28日编辑完成。6、《潘相文集》,包括潘相著《琉球入学见闻录》和《事友录》,拟由岳麓书社编入《湖湘文库续编》。《事友录》,我从2020年请朋友从安乡图书馆复印并开始电脑录入、点校,最近完成。
二、退休后文化研究活动概述: 上述著述,包括已经出版的17部著作和已经定稿准备出版的5部著作,是我退休后继续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结晶。 首先,是我退休前从事的史志工作的继续。如《清安乡县志》,就是我在退休前就在做的校注《清乾隆安乡县志》的继续,凭着我的执着精神完成的,省方志办主任刘献华作序,肯定了我的工作,该书有三个鲜明特点:第一点校规范;第二整理审慎;第三补史创新。“为了让安乡县有贯通古今的历史文献,他们不畏崎岖,在没有旧志底本的情况下,从相关的旧志和历史文献中披沙拣金,补辑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记载,让旧志的下限与建国后第一轮志书的上限吻合,为安乡县的历史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出版的点校本《桃花源志略》,是我沅澧流域历史文化研究《桃源佳致》的继续,后来我还把这部书向湖湘文库推荐,被收入。为此,我还写了一篇超长的前言,热情推介桃花源,说常德的桃花源是历史形成的,是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抢不走的。《澧沅俊彦》,是我1998年出版《芷兰春秋》就计划写作出版的第四部书。 其次,退休不退岗,市委政府发挥我地方文化研究的优势,聘用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2008年市委宣传部麾下成立了“文明城市创建办”,我因为住长沙,不方便参加组织工作,但同意做点具体事情。于是,安排我配合博物馆,建一个常德历史名人展览馆,并在此基础上写一本书,我命名这本书就叫《常德历代名人》。“名人馆”发动社会各界推荐“历史名人”,最后选定若干位,由我写简介,请临澧县的著名画家画像。同时我写书,《常德历代名人》与常德市文化局的关于常德丝弦、戏剧等四部书成为一个系列。在书末,我还收集常德历代进士名录,常德诗墙以此为基础刻勒上墙。 因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影响,朋友推介我接受新的任务。1998年我出版的《芷兰春秋》就有一篇专门写常德的佛教;接着出版的《桃源佳致》的附录又有“常德佛教、道教历史考略”。其实总撰《常德市志》,宗教篇是我主笔改写的。所有这些,我在常德佛教研究方面有一定功底和知名度。2009年1月,湖南省召开“两会”,一位人大代表,想写一个在常德开辟“禅文化”旅游线路的提案,请我帮忙。我义不容辞,在要求的时间内写出了《关于开辟中国佛教禅文化旅游线路的构想》。至于领导是否采用,结果如何,我没有过问。后续工作,我把这篇文章用两个人的署名发《武陵古今》。同时,我提议写一本佛教文化的书,得到支持。5月24日,市政府给我拨了启动资金,我到常德的各大寺庙调查研究。7月初,初稿出清样,2010年5月一本46万字名为《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著作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先生为该书作序,肯定这本书在佛教文研究方面的成就。
2015年11月23日在广东连州召开的全国刘禹锡研究会
第三,退休后,我参加三个协会,宋教仁研究会,刘禹锡研究会和赵必振研究会,不是一般的挂名,而是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在没有退休前我就和韩隆福、薛春开等筹建宋教仁研究会,写了一些研究文章,参加了成立大会。之后,我的精力没用在这件事情上了。2012年曾祥永、刘梦初、魏胜权等成立刘禹锡研究会,虽然我到华东考察学习,但我接受了写作小说《朗州司马刘禹锡》的任务,小说没有写出来,但我写成了《刘禹锡常德十年》,2013年8月正式出版,可以说这本书成了研究刘禹锡在常德活动的基础性著作。2015年11月23日在广东连州召开的全国刘禹锡研究会成立会上我和刘梦初教授当选为理事,之后,在洛阳(2017年9月)、常德的年会(2019年10月)上我都有论文宣读,并被编入学会研究论文集。
2013年元月,纪念赵必振诞辰140周年座谈会在鼎城灌溪召开。
参加的第三个学会是赵必振研究会。这个学会开始是退休市政协主席韩林安发起成立的。最早,我总纂《常德市志》,撰写《人物传》,注意到自立军的人物,为赵必振立传,《常德市志》2001年出版。之后,常德名城办邀请我写了一本《常德历代名人》,2009年出版,该书也有赵必振传,我称赵必振关于社会主义著作的翻译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译著”。2011年湖南省党史委出版“建党伟业中的湖南人”,为之立传的第一个人是赵必振,称赵必振是“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市政协原主席韩林安,时为老促会会长看到后很感兴趣,得知我曾为赵必振立传,找到我,之后便有2013年元月在灌溪召开的纪念赵必振诞辰140周年大会。我应邀参加。后来,鼎城区赵必振研究会正式成立。不久他们征集整理出版赵必振著作,我又被邀请参加,负责辑校赵必振的译文集三卷,历史卷、人物卷和哲学社会政治卷。2018年11月12日,由中共湖南省党史人物研究会主办,鼎城区委、区政府承办,鼎城区党史办和鼎城区赵必振研究会协办的“首届赵必振学术研讨会”,在柳叶湖锦江宾馆召开,我应邀参加。在会上,就展出有我和梁松成教授辑校的四卷本《赵必振译文集》样稿。该书正式出版是2021年1月。
2018年11月12日,在柳叶湖举办的首届赵必振学术研讨会其间, 大会组织参观赵必振纪念馆,笔者和中南大学教授曾长秋(右)合影留念。
第四,退休后,我被邀请主修了《常德市人民政府志》《常德市统计志》和《常德市编制史》三部志书。退休前我分管方志工作,总纂完成260万字的《常德市志》,这部志书的民族宗教志、旅游志、人物志和丛录基本上由我主笔编写,对如何写好新史志有很深的体会。我还主持立项点校了《清嘉庆常德府志》和《清同治直隶澧州志》两部旧志。我不仅爱上了方志工作,而且有了一定的修志经验。退休后正赶上了湖南省启动新一轮撰修地方志工作。首先市政府办秘书长周代惠邀请我主修《常德市人民政府志》(1988—2012),我用四年时间(2011年6月—2014年5月)完成任务。我坚持给正副市长写简介,附照片,9个市长,36个副市长,仅一个副市长缺照片。在“人物篇”,为鲁自成、吴铁铮、许和钧、张琪、邵华、刘更另和黄宏嘉、戴元本、未央、黄幸强、沈绪榜、阎长贵、王菁珩、雷志栋立传或写简介,这些名人也有不是常德的人,如阎长贵,“文革名人”,曾为江青秘书,受迫害时到西洞庭农场劳改,农场书记覃正彦和农场人民保护了他,平反回到红旗杂志社工作后,再回常德、回西洞庭农场农场感恩,我有幸参与接待;王菁珩是津市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最后一任厂长,在青海,他说:“基地有36年历史,我在221厂工作了33年。”“在这里我们突破了原子弹、氢弹的草原大会战,不仅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任务,而且还完成了16次国家核试验……”在《丛录》篇,设置“第四章清末民初常德郡守考证”。我在总纂《常德市志》就注意这个问题,有机会在修市政府志完成心愿。总之,自我认为我主修的市政府志很有特点和价值。
2011年7月20日在市政府志修繤动员大会上发言。
2016年4月,被聘请为市统计局修志。这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志书,主持修志的是统计局的统计师掲正亚,他陪我到北京国家统计局和沈阳的辽宁省统计局考察学习,回来后制成摹本,“依葫芦画瓢”,很快完成初稿,但市方志办组成的评审没有通过,我又留下修订,用了一年时间,2019年3月正式出版。 2019年4月被聘请为市编委写《编制史》,差不多有3年时间,写出了不下四十万字的初稿。不仅因为专业,而且保密性强,要求高。赶上疫情,我长沙、常德两地跑不方便,我没能最终完成,他们自己安排人修订完成。 三、活到老,学到老。 退休后笔耕不辍,有惯性效应,即退休前从事的工作不会因为退休而戛然截止,还须继续做一段时间,这就是人们习惯说的“发挥余热”。但要有“后劲”,作出新的成绩,需要加强学习,接受新事物。我出版的著作大都与阅读有关,如“朗州司马刘禹锡”,反复阅读的著作有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卞孝萱、卞敏的《刘禹锡评传》。写作《云在青天水在瓶》,既在常德境内各个寺庙穿行考察,访问各个寺庙的和尚、住持,还阅读了很多古今佛学著作。因为常德宣鉴和尚、惟俨和尚、崇信和尚、善会和尚、洛浦和尚等,在中国佛教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经典“灯”“录”作品有记载。201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谈风水的《归厚录》,相传为冷谦著,冷谦是元末明初的常德人。我在当年的正扬网编发阅读该书的读书笔记,从3月24日起到5月13日,共发了19篇。风水知识,应该不全是迷信,也有可取的科学成分。我还不是为了研究风水,主要是拓展对冷谦这个人物的认识。
辑校赵必振译文集,更要阅读不少书。2018年3月31日,我在正扬网发了一篇《校注赵必振译著小记》:“《德意志文豪六大家传》,日本大桥新太郎编辑,赵必振翻译。因为是二十世纪初从日文翻译过来的作品,且不说文白夹杂,不通俗,人名地名完全是旧时翻译的,如读天书,不知所云。看目录,德意志的六大文豪,你能猜出哪怕是一个人都不容易: 科洛列斯托科、乌拉度、扑希科、威陆特陆、可特、希陆列陆。首先,凭我很少一点外国文学知识,阅读传记,认出某个人;最后有两个人硬无法辨认,我就按其生卒时间在网上搜索德国文学家,居然搜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下面是我在网上搜到的这六大文豪的生平简介”:“科洛列斯托科,今译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克洛卜施托克(1724~1803)德国诗人对歌德和狂飙突进运动影响甚巨。乌拉度,今译克里斯(托夫.马丁.维兰德1733-1813)德国诗人。扑希科,今译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威陆特陆,今译约翰·戈特弗里德·冯·赫尔德(1744—1803)德国文艺理论家。可特,今译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希陆列陆,今译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1759-1805),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著名诗人、戏剧家。” 我自诩是杂家,各方面的书都读,但基本上能学以致用。这些年我阅读的印象深的政治类书籍有石钟扬著的《文人陈独秀》、何方的《谈史忆人》,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党的创始人陈独秀;阎明复的两卷本回忆录,了解中苏如何交恶的。读周易,读高亨的《周易九解》,杨军著《周易文化大学讲稿》,张晓雨的《周易筮法通解》,为了研究刘禹锡和顾彖讨论易经用。读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读张义著的《老子还原》等书,就是为了200年9月给石门县老年大学串讲老子的《道德经》;读张世英的《天人之际》,帮助搞清楚发生在唐元和年间的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关于天人关系的哲学论战。我也读小说,读莫言的《晚熟的人》,贾平凹的《暂坐》,方方的《软埋》,活跃自己的思想。我研究老家的两个被镇压的地主,县城的何养模,他是留日学生,和李大钊相好,介绍自己的儿子何资深进北大,成为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中共五大、六大,担任过中共湖南省委代书记,和毛泽东一起策划秋收起义。2019年1月21日,我写成了《一位不容忽视的中共党史人物何资深》。另一个地主汤玉山,和我住一个村组,他的儿子汤仕心,是黄埔军校学生,参加抗日,内战开始逃跑回家,后来考进常德卫校,是该校第一期第一班学生,毕业后要求分配到慈利。在极左路线影响下受尽折磨,改革开放后落实政策为起义人员。他从医一生,哪怕是挨整的岁月,乡亲们称赞他“神医”,2021年7月15日至30日,我在《正扬网》以《神医汤仕心》为题连发7篇文章介绍他的事迹。
培根关于读书的名言永远是我的座右铭,在常德书房的墙壁上悬挂着我请陈国安先生书写的匾:“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