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蒋新建 于 2025-7-9 11:20 编辑
烈日下的耕耘:津市药山福田米的插秧奋战 近日,当城市被酷热笼罩,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避暑时,津市市药山镇的广袤田野上却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画卷。津市药山慈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理事长范国军的带领下,七个生产小组在高达36度的高温下,全面开启了手工插秧工作,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辛勤的汗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为秋天的稻谷丰收播下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夏日的太阳宛如一个巨大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都被点燃,热浪一波接着一波袭来。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津市药山慈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102名农业工人却毅然决然地走进了田间地头。他们身着朴素的工作服,头戴草帽,眼神坚定而执着。 这102名工人被分成七个生产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着明确的分工。扯秧的工人熟练地将秧苗从秧田中拔出,动作干净利落;挑秧的工人则肩负着沉甸甸的秧苗,在狭窄的田埂上健步如飞;插秧的工人弯腰弓背,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插入泥中。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田间作业,仿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田野上,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每个人都专注于手中的秧苗,弯腰、插秧、起身,重复着简单而又繁重的动作。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停地流淌,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却没有一个人喊累、喊苦。在炎炎烈日下,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坚毅,仿佛是一座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中午时分,烈日最为毒辣,大地被烤得滚烫,就连田埂上的泥土都变得干裂。然而,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工人们只是简单地休息了片刻,便又投入到了工作中。他们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按时完成插秧任务,为秋天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起早贪黑的干劲,充分展现了他们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丰收的热切期盼。 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102名员工共完成了75亩的插秧任务。当夜幕降临,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田间时,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75亩稻田里,每一株秧苗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辛勤耕耘的足迹。 为了完成这看似简单的75亩插秧任务,他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在高温下长时间弯腰劳作,让他们的腰部和腿部疼痛难忍;强烈的阳光照射,让他们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汗水不停地流淌,让他们的眼睛刺痛难忍。然而,他们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任务。
在采访中,一位老人感慨地说:“我们干了一辈子农活,深知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现在虽然天气热,但只要能换来秋天的丰收,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正是这种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让他们在高温下坚守岗位,默默付出。 此次插秧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仅是完成了一项简单的农事任务,更是为秋天的稻谷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津市“药山福田米”以其高品质的有机大米而闻名,而这些嫩绿的秧苗,就是未来高品质大米的雏形。 “药山福田米”的员工们深知,只有在当下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在未来收获满满的喜悦。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更是为了保障有机大米的供应。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机大米以其绿色、健康、无污染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药山福田米”作为有机大米的代表,肩负着保障市场供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责任。 同时,他们的辛勤付出也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化作业逐渐普及,但手工插秧这种传统的农耕方式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手工插秧能够保证秧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为稻谷的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药山福田米”坚持采用手工插秧的方式,体现了他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为其他农业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此外,他们的辛勤付出还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而“药山福田米”的员工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的光荣和伟大。他们的坚守和付出,让我们看到了劳动者的尊严和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津市药山福田米并没有忘记这些辛勤劳作的员工。为了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企业为他们准备了防暑的绿豆汤、西瓜和防暑药品。在田间地头,不时可以看到员工们喝着绿豆汤,吃着西瓜,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企业的关怀让员工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一位员工激动地说:“企业这么关心我们,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企业的期望。”这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关怀和支持,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整个团队更加团结一心,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展望未来:金黄与希望 相信在这些烈日下的耕耘者的努力下,秋天的田野必将迎来一片金黄,稻谷飘香。当微风拂过,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仿佛是在向这些辛勤的劳动者致敬。 “药山福田米”也将在他们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有机大米。同时,他们的精神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用辛勤的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为这些烈日下的耕耘者、丰收的守护者点赞,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喝彩! 组稿:蒋新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