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23|回复: 10

又回古丈——官坝公社知青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0 16: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回古丈——官坝公社知青场   32017-06-09


二000年十月,我内退了。不上班,有了些空闲,自然想去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去看看已离别了二十多年那当年知青曾下过乡的地方。


我乘火车到辰溪下,先到泸溪,再到吉首,邀上在湘泉酒厂工作的知青好友邓明一同乘火车前往古丈。到古丈火车站时,已是夜晚九点。道杨、仁义两位同学已到火车站等候。我们约好明天先去官坝知青场――夯水坪里界上,并由道杨通知在古丈的原果林场知青,待我们回城后相聚。


当晚夜宵时,谈及一九九五年我们知青下乡二十周年纪念日在官坝坪里界上聚会纪念的事,知青中仅只有在外地的我和在长沙工作的黄绍红同学未到,那一次知青们还给官坝的少数民族贫困生“希望工程”捐赠了一笔不小的资金。是的,我没赶上是感到遗憾的,那次我正好在北京出差,为了一个项目立项的事奔波。后来我收到了古丈同学寄来的那次他们在知青场聚会的合影照片,并得知“官坝公社”已更名为“双溪乡”。


第二天清晨,邓明、仁义和我三人乘面的到达双溪乡政府。从乡政府去夯水坪里界上知青场还有二十余里的小路(尚未通公路),经石铁到西歧再到夯叭拐,然后上陡坡山路到上热家达,我们一路步行,约十一点钟到达知青场。我们上坡时都出了一身透汗,已是十月,高山上的山风吹在身上还真有那么点凉意。我们一路走来,虽然路还是那路,山也还是那山,而眼前的知青场已不是记忆中的知青场了。房子没了,球场没了,果园没了,平的地方开成了水田,原长满果树的山丘上果园里却荆棘丛生,并长满了芭茅、杂草、灌木和一些杉树,五百亩果园早已变成了荒山荒地。那曾经充满兴旺气息的知青场已变成了一片荒凉,我有些失望。就在这时,我们不经意碰到了上热家达的父子二人,儿子与我们年龄相仿,他在犁田,知道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父亲76岁了,正在我曾称之为“泉水崖”的旁边山坳里打柴。老人得知我们是当年的知青,情真意切地要我们去他家吃饭,当年他只有五十多岁,回忆当年他很动情。看得出,他对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在这坪里界上所作的工作和劳动给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你们这些年青人有文化,有觉悟,又肯做,那时把这里建设得多好!你们走后,这里没人管了,树被砍了,房子被拆了,果园荒芜了,多可惜!”是的,知青作为那个时代特定的事物,人们自会有评说,当年纯洁的我们,纯洁的生活,梦一般的经常在我现在的回忆中。离开这里已经二十一年了,再次重返,眼前的景境,我心中的感想是很难表达的。


我们捡了一些柴,烧了一堆篝火,抠了十多个红薯放在火里,不久就可以吃烤红薯了。我又分别来到了三个水井边,每个井的水我都喝两口,当年就是这些水养着我们,这是真正的矿泉水。井已被捣烂,但水仍汨汨地流看,只有我们曾用砖和水泥修起的一眼井还剩些残垣。


天已下着毛毛细雨,幸好每人都带着小雨伞。来的时候上坡出汗湿透的内衣巳干了,但这时还是觉得有点凉。为了要赶车回县城,我们匆匆要走了。我们将买着做午餐的糕点糖包送给了他们父子俩,这时正好已过中午十二点钟。下坡的路有点陡,也有点滑。下热家达村里的高音喇叭正在转播中央台的节目。说实在的,在那宁静的大山里,这声音就好象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一样清脆而浑厚,让人忘掉了大山里的荒凉和那一丝失望。



回来的路上我不自禁地在想:是的,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磨炼了一代人。全国有一千八百多万知识青年啊!他们在农村、在边疆,甚至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劳动、拓荒。一片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变成米粮仓,变成果园、林场……。也给农村、边疆的面貌的改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这些知青随着高考、招工、回城等等成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骨干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那曾经垦荒过的地方却又回归了大自然。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回到了县城,经火车站送走了邓明――明天他要上班。我留下来了,道杨已通知了在县城的十多位知青同学晚上相会。很可惜的是在吉首工作的另外几位知青同学这次未能见上面,我也唯恐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未惊动他们,请他们谅解。


晚上十几个知青同学很客气地在酒店里安排了晚餐,席间大家畅谈了这些年来的情况,总感到人生沧桑。


今天,大家得知我下午就要坐火车回邵阳,都在中午前赶到了道杨家里,我昨晚因同学们盛情多喝了两口酒,所以就住在道杨家。他很能干,他在古丈体育馆旁边建了一栋很漂亮的房子,而且离火车站也不远。


仍是下午四点多钟,大家都到火车站送我上了火车。缓缓开动的火车,知青同学的热情厚意被我带走了。     







忆知青下乡30周年再回古丈


坪上居士


二00五年三月初,我接到在吉首市工作的知青同学打来的电话,通知我在三月十日之前从邵阳赶往古丈参加我们这批官坝知青下乡30周年的纪念活动。


我们是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二日下乡到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官坝公社(今双溪乡)果林场的,不知不觉又有30年了。我知道,一九九五年三月那次知青下乡20周年纪念聚会,我没能回湘西古丈。现在巳不要上班了,有时间了,这次我是一定要去的。


三月九日我乘火车仍从辰溪下,到沪溪,在姐姐家住了一晚,十日经吉首到古丈。古丈的知青同学已在邮政大酒店安排好了,等待在外地工作的同学报到相聚。邮政大酒店在十字街旁,正是以前我工作过的县人民银行所在的那个地方。



这是1982年古丈县城旧照


古丈县城这些年,变化是很大的,沿河两岸房屋早已建满,就是在山脚下、山坡上也建了许多的房屋。有不少的七、八层或十多层的楼房拔地而起,具有现代气息的星星点点的新房在这青山绿水间点缀着山城。往西新修了古常桥,柑子坪扩建了栖凤路。往南经三坡湾桥在三坡湾那个地方打通了连城隧道,修起了体育广场和体育馆。 229省道不再往城中过,而是从白蜡池往红沙溪,打通南山隧道沿茅坡路下,再打通茶城隧道向三道河而去,并新建成了茶城路。



这是2013年古丈县城新照,新旧对比,确实变化很大(图片来自古丈生活网)


我很想到县城各处去看看,泽莲、建平陪着我从三坡湾桥往古丈一中,从市场(以前的牛角田)这边沿着陡坡,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古丈一中已完全不是我当年在此读书时的样子了。据说前些年常德市对口援肋古丈,帮一中修建了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的科技大楼、学生公寓,扩建并改造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运动场。新建了一幢建筑面积4300多平方米、拥有24间标准教室和一间大型多媒体教室的七层现代化教学楼——“德泽楼”。这一栋栋新教学楼、科技楼让人感受到了现代教育的气息,春晖亭、百米画廊、宣传窗、人物雕塑等无不体现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古丈一中是湘西自治州首批挂牌的示范性高级中学,也是州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试验学校,还是常德市一中对口扶助学校和湖南长郡中学远程教育合作学校。现在一中的大门正对着茶城路这边。


我们从一中大门出,沿茶城路走,过南山隧道,不一会就到红星的红沙溪了。这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起了许多旧式建筑。据泽莲、建平介绍:为了拓展城市空间,1995年,常德市对口扶持100万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建成了古常友谊大桥,城东、城西终于融为一体。2001年,常德市又无偿援助330万元,在红星这里建一条商业街,并以此为基点,启动城南红星商居小区的开发。古丈筹集配套资金100万元。可是430万元想新建一条商业街,开发一片商居小区,不啻是天方夜谭。但在开发中,由于大胆地引入“经营城市”的新理念,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土地存量,积聚建设资金,实行滚动开发,拉动房地产投资6000多万元。3年多时间,常德商业街和红星商居小区横空出世。新建的商业街长600米,宽24米,街道全部用当地的青石板铺就而成,而毗邻的红星小区新建住房面积近10万平方米,新增居民近万人。几乎一夜之间,古丈县城拓展近一平方公里,扩容近三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这新增的近万居民不仅拉动了城南的消费,也创造了上千人的就业岗位。


我们从红星商业区过桥走老塘坊回来,我在想古丈县城这些年的变化大、发展快,是离不开古丈人民的勤奋努力的,也同样是离不开常德人民的无私援助的。


三月十一日,天气骤然冷了起来。昨天还才是阴历二月初一,早春二月的天气春寒料峭,但却没想到是要落雪前的那种降温。在古丈的仁义、道杨、吴茗等知青同学上午就来宾馆了,在吉首工作和在长沙工作的知青同学也陆续回到古丈。下午大家商议:这次30周年聚会,一是取纪念之意义,二是尽我们知青之绵薄之力为乡亲们做两件实实在在事情,三是在知青场修建一知青亭,以方便乡亲们在坪里界上劳作遇雨雪时,有地方躲避。并且安排明天早餐后就去双溪乡并前往知青场。


三月十二日,清晨,我们起床后发现窗外到处白皑皑一片。哦,昨晚下雪了! 难怪昨天骤然降温。雪,虽然给我们增添几份寒意,却又给我们增添不少乐趣。


早饭后,我们乘车前往双溪乡。从南山进蔡家,翻过大坳走长冲,只花了不到二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观赏着早春的雪景,自有一番感概。这条公路我们知青时是没有的,走这条路全是羊肠小路,靠着两条腿,逢山爬山,遇水过河,东西靠肩挑背驮。那时公社只有一台拖拉机,有一条毛公路是从官坝下溪流墨,再下洞上,出两叉河,再上吉――古公路到县城的。那台拖拉机去县城,知青们偶然能碰上,司机也是很乐意捎上的,不过拖拉机在那不平的公路上摇摇晃晃、蹦蹦跳跳,把屁股撞得生痛,也不觉得是痛苦。


到乡政府后,我们将车停在政府旁边的坪内。乡政府的领导们也都出来,走上前和知青们握手,欢迎大家回到双溪乡来。好象是得知我们要来的一样,早就在会议室里准备了几盆发起了的木炭火,让我们在会议室坐下,并递来热茶,尽管这落雪的天稍显寒冷,但屋内却充满了温暖。谈起要去夯水坪里界上知青场的事,乡领导告知因雪封山,车无法上那高山。无法去知青场,大家多少感到有些遗憾。


就在这时,原知青场的老支书田志仁得知我们的到来,特地从梳头溪村赶来乡政府与大家见面。不想一晃就30年。这30年,人世沧桑,他变成了老人,我们也快50岁了,他告诉我们,他儿子田勇敢现在长大了,是梳头溪村村支书。我们知青时,他儿子还只是个读小学的孩子,放假了就到知青场来玩,现在一转眼他就成为村里的带头人了。


乡政府领导和我们一起座谈,介绍了这些年来的双溪乡的发展变化情况,也介绍了今后远景规划,也谈到了当前生产发展中的瓶颈和困难。他们也知道,我们这些知青中有在州政府当领导的,也有在省政府工作的,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他们希望我们给他们出谋划策,让双溪乡更快、更好地发展。知青们也都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祝愿双溪乡的父老乡亲明天更美好!


有感一首


正是桃花欲开时,瑞雪纷飞聚双溪。

弹指之间三十载,世事沧桑今又是。


2005年3月12日古丈县官坝果林场知青在双溪乡政府前的桥上合影

2005年3月12日古丈县官坝果林场知青在双溪乡政府会议室里座谈


(作者简介: 龙丈云 网名: 坪上居士 湖南省邵阳人,曾在湘西自治州古丈县知青上山下乡,并在那里生活、工作多年。八十年代初调邵阳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16: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回古丈——官坝公社知青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0 17: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000年十月,你就内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0 17: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捡了一些柴,烧了一堆篝火,抠了十多个红薯放在火里,不久就可以吃烤红薯了。我又分别来到了三个水井边,每个井的水我都喝两口,当年就是这些水养着我们,这是真正的矿泉水。井已被捣烂,但水仍汨汨地流看,只有我们曾用砖和水泥修起的一眼井还剩些残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0 18: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下乡,笫二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0 19: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上山下乡改天换地是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是创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0 19: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下乡,笫二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1 09: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下乡30周年,再回古丈,值得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2 06:5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岁月,难以忘怀,光辉年代,造就一代人,赞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2 07:4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回忆读了让人感慨万千!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无华,学习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01:26 , Processed in 0.0360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