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97|回复: 15

老年人怎样预防诈骗?(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9 2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年人怎样预防诈骗?                  
        如今,老年人已成为诈骗分子首选的目标。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同时要注意,老年人如提取大量现金时应提前通知子女、遇到事情应多与子女或信任的人商量等。一旦发现被骗,要迅速拨打110报警,并将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等情况向警方反映。  
        1、老年人容易受诈骗的主要原因。
       ① 有一定的积蓄。老年人辛苦一辈子,多少有些积蓄,这些钱就成了骗子眼中的肥肉。
       ② 不设防心理。老年人们的防备意识相对较弱,辨别真假的能力也不如年轻人,比较容易被蛊惑。多数老年人喜欢积德行善,这种善良的心理使老年人降低了防范意识。同时多数老年人对新鲜事物了解较少,防范意识薄弱。加之专业知识少,在骗子精心设计的台词“暗示”下就会一步步走进骗子的陷阱。
        ③ 关注健康的心理。老年人患慢性病比较多,大多有这样一种心理,对于自己的病或孩子的病想速战速决,渴望一药包治百病。因而,面对“包治百病”、“无副作用”等种种医药、治病骗局,上当受骗也就不难理解了。
       ④ 孤独心理。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子女忙于工作,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老年人更渴望交流和关怀。而这时,出现几个人,冲着他们热情地叫着“大爷、大妈”,他们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突破。
      ⑤ 爱面子的心理。老年人越老,越害怕别人说他没用。于是,经常表现出好强心理。一旦上当受骗,老人不敢跟家里人说,也不愿意报案。这就进一步助长了骗子的嚣张气焰。
     2、八类传统型诈骗手法
     ① 以授予荣誉称号、代发表文章、出书或将其事迹载于名人传记刊物、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庆功会等收取有关费用。其实这些虚名对退休老人没有任何意义,建议尽可能不参加。
      ② 筹钱救急兑换外币,假外币换取真人民币。易拉罐中奖、换外币等骗招经常可以见之报端,如此上当受骗除了信息闭塞没有形成警觉之外,最主要还是财迷心窍。各大银行业务网点那么多,持真外币者怎么会找你来换,而且还要忍痛低价交换?因此老年人多阅读报纸认识“新生现象”,增强防范意识。
      ③ 与老人换零钱伺机“切钱”。老年人把整钱交给对方,接过零钱仔细查着,骗子将整钱揣进兜儿,又接过零钱假装帮老人数钱。一边数钱,一边拿出一个塑料袋说:“把钱放在塑料袋里吧,别丢了。”在接塑料袋时骗子伺机将换给老人的零钱“切走”。
     ④ 警惕马路诈骗。若有人悄悄告诉你,有一笔钱或金银饰物要和你平分,千万不要信以为真,还是赶快离开。
     ⑤ 假冒公务员,骗取好处费。骗子通常以职位高、单位级别高、与诈骗事由联系紧密、被害人不易查询的身份伪装自己。犯罪嫌疑人通常衣着体面,开高档车,能说会道,使受害者对他们深信不疑,没有防备之心。一些人心存侥幸,认为能够绕开规章制度,不惜拿钱开路。
       ⑥ “合做生意”掉包存折骗取存款。犯罪嫌疑人抓住受害人误认为钱存在自己的存折上没风险的思想,逐步实施诈骗,到最后受害人如梦初醒,才知道把钱存在了嫌疑人开立的存折账户上,此类案件的危害性极大。
       ⑦ 3种方式进行“假币掉包”诈骗。一是不法分子在消费过程中,用大额假币买东西、找零或掉包;二是不法分子利用在流动性人口密集地开设饭店为掩护,在结账时用假币调换顾客的真币;三是按摩女色诱受害人至出租屋中,乘其不备,用假币调换真币。
      ⑧ 盗取储户信息,制作假卡取钱。嫌犯在自动取款机插卡口做手脚,盗取储户的银行卡信息,并在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针孔摄像头,偷窥盗取储户的密码。然后仿制银行卡,盗窃银行卡里的钱。防范银行卡诈骗时要注意几点。第一,不要设置太简单的密码,不要将生日日期或者电话号码设为密码;第二,输入密码时用另一只手遮挡操作手势,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密码;第三,要提防自助设备非法改装。取款操作时,要留意上面是否有多余的装置或摄像头、自动取款机密码键盘是否有改装的痕迹等。
       3、当前老年人需要重点提防的六类诈骗手法
      ① 以“健康”、“保家人平安”的名义行骗老年人。
      近年来,“健康”已成为城市老年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诈骗分子比老年人更“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变换花样,向老年人推销一些非法或劣质的药品、保健品、医疗保健器械等,以求得高额回报。在行骗时,往往打着所谓协会、医疗机构、药品公司的幌子,以专家义诊、免费听讲座、免费体检、免费领药等来吸引老年人的注意。为增加可信度,他们还会雇用一些人做“托儿”,双簧戏唱地丝丝入扣。有时还利用老年人担心家人的身体健康,采用诱骗恐吓等攻心术,引诱其用现金做法事保家人平安,掉包骗钱。
      (1)遇有义诊、免费体检等如不能确定真伪,向举办单位打电话确定。
      (2)不论以何种名义赠药或卖药,只要是新药或特效药,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真正效果神奇的药品,即使厂家或销售商不宣传,国家也会大力宣传的。记下所赠药品的名称,打电话到药监部门核查真假。
      (3)多看一些有关医疗、卫生知识的书,增强识别虚假、骗人医疗广告的能力。
      ② 以婚姻的名义行骗。
      老年人要求再婚,找一个自己满意、能安度晚年的老伴,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作为家庭和社会都应支持。问题是:诈骗分子会利用这个机会,通过网络、非法中介等途经设置种种骗局骗取老年人的钱财。骗子们索要钱财的伎俩很多,如索要定情彩礼、给家里添置生活用品、帮助子女或亲友还债等等。
       老人再婚要谨慎,知根知底再结婚。
       (1)老年人再婚最好通过亲友介绍,注意了解对方品行和家庭成员等情况。有条件的,最好到对象方居住地看看、听听,认为各方面的情况适合再议婚事。
       (2)如果选择婚介公司,一定要选择正规且知名度高的。老年人最好不要参与网恋。
       (3)在对对方没有详细了解之前,不要露财;对方索要钱财时,要特别警惕,不能轻易“出手”,要“不见鬼子不拉弦”。
       (4)为避免婚后麻烦,再婚前应通过法律公证来维护自己的房屋、金钱等财产安全。
       ③老乡帮“老乡”,骗你没商量。
       有的诈骗分子会以“老乡”身份与老人拉近乎,待双方混熟后,这时“老乡”就会以各种事情为由,要求在受骗者家中存放一些货物,声称可以多付寄存费,然后找种种借口借钱。老人一般不好意思驳对方的面子,加之有货物作抵押和高额寄存费的诱惑,最终被骗。殊不知:被“借”走的是现金,所寄存的“货物”全是废品垃圾。
      (1) 对于短期交往的朋友不要轻易相信,尤其是对方借钱时,要找个理由拒绝。
      (2) 如果真想帮助对方,也要走正规渠道。如有人担保、房屋抵押等。俗话说,亲兄弟还要明算帐呐,何况是不知根底和认识不久的“朋友”呢?
      ④ 以投资的名义设局行骗
       诈骗分子为老年人“创造”投资(理财)市场:首先会精心设计一个低投入、高额返利的投资项目来吸引。然后会注册一个“资金雄厚”的中外合资公司,并租用一个高档的办公地点来增加信任。第三利用各种途径大肆宣传,给公司营造一个实力强、效益好、信誉高的美丽光环,引诱社会公共投资,让你产生从众心理。第四会施展一些如免费午餐、发放小纪念品、提供免费购物券等的小招数,骗取其对公司的信赖。第五以吸引客户入会、签订合作经营协议或委托租赁书等手法,骗取受害人钱财。当他们认为已经骗到了足够的钱或者快要露馅时,就会人间蒸发。
     (1)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操心不费力挣大钱的投资项目是不存在的,背后肯定有猫腻。在掏钱之前一定要与家人商量,避免上当。
    (2)如确有闲钱想投资最好到银行、保险公司去投资和理财,这样才没有较高风险。要知道,您已经上了年纪,是经不起折腾的。
    (3)国家禁止非法集资活动,参与高息集资、高息存款和购买非法债券都不受法律保护,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都要由集资者自己承担。但仍有一些群众受非法集资者高额回报的诱惑,纷纷投资“上当”,结果往往血本无归,教训极为深刻。
      ⑤以找人的名义或免费为老人打理家务骗人
      有的骗子冒充邻居的亲属或业务员、僧人或以免费为老人打理家务敲施骗对象的家门,如果有老人在家就谎称是来找对门邻居或推销业务的,要求进入家中。待进门后,通过聊天套出家里是否还有其他人。当确信家里只有老人时,就威逼老人拿出钱和贵重物品来;如果家里还有其他人,就装模作样找借口溜之大吉。
       生人敲门要谨慎,不要轻易去开门
      (1)对自己不认识、找上门来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人,切不可轻易开门,要认真了解来人的身份,向家庭成员进行必要的核对;如果是找邻居的,要让他说出邻居的基本情况。或者来个倚老卖老,假装糊涂,闭门谢“客”。
    (2)如果已经给陌生人开了门,并且家里只有您一个人时,要编造一个理由,让陌生人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立的。如可以说,我的家人正在里屋睡觉,我们说话小声一点,还可以说,我家某某去买东西了,一会儿就回来,等等。
     (3)需要聘用保姆的老年人应通过合法中介或熟人介绍找保姆,并认真检查保姆的《身份证》,不要将钥匙、存折、大量现金等交与保姆。
      ⑥在旅游途中以各种名义行骗
      近几年,许多老年人出去旅游的越来越多。然而,骗子们会在老年人出游途中设下种种骗局,导致老年人钱财丢失,身心受到打击。
     (1)生人的食品不要吃。火车上遇到生人给您水、香烟、熟食,您就要当心了,因为陌生人送给您的食品、饮料里可能已经放入了迷魂药,您一旦吃了,困得坚持不住,倒头就睡,骗子就会趁机下手,盗走您的钱物。
      (2)提防酒店、导游“心连心”。有的小旅行社与小酒店是串通好了的。
      (3)一样产品多样价。如一位老人到某郊区的景点商店买了一把30元的木梳。结果到了市区,木梳5元钱一把,和自己买的毫无二致。由此可知:景区内的商品一般比所在城市的要贵好几倍。购物时不要冲动,要价比多家后才动手。
     (4)当心和尚也骗钱。旅游景点如果有寺院,一定要注意,一些所谓算命的往往会告诉您什么时候有灾,如果要想化解,就要掏腰包出银子。
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已经看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骗取钱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9 21: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9 21: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人更渴望交流和关怀。而这时,出现几个人,冲着他们热情地叫着“大爷、大妈”,他们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9 21: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骗子无孔不入,国家对骗子缺少办法,骗子的汪洋大海经常使老年人上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21: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7-6-19 21:19
骗子无孔不入,国家对骗子缺少办法,骗子的汪洋大海经常使老年人上当。

您说得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21: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7-6-19 21:13
老年人更渴望交流和关怀。而这时,出现几个人,冲着他们热情地叫着“大爷、大妈”,他们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2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7-6-19 21:11
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9 21: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21: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浮山松 发表于 2017-6-19 21:38
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9 22: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3:51 , Processed in 0.0378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