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67|回复: 22

【原创】游记(2)海天佛国普陀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4 09: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本人于2007年在新浪网、2013年在新华网、2014年在正扬网、2017年在人民网先后注册,发表“游记”一百多篇。由于大多边走边记,时间仓促,知识浅薄,这些文章大多难免纰漏。从今天起,将陆续整理,再次发表在正扬论坛,欢迎网友们指教。


      游览“海天佛国”观音道场普陀山,虽然是九年前之幸事,但至今仍被那特有的山海风光、神秘的佛教文化震撼着。总觉得欠着什么,似乎不留点墨迹,永远愧对这“震旦第一佛国”。


4d7eae79x861299ec979a&690.jpg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重要信仰,其间,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和推广,帝王卿相、饱学鸿儒的倡导和参与,佛教深入社会,深入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的哲理与中国的儒、道融汇涤荡,成为中华主流文化之一,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驰名遐迩的普陀山,其宗教活动可始于秦朝,源于道教。公元847年,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规模恢弘,“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四方信众聚缘佛国,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因而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甚者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在常德出发时,朋友们交代,既然去了杭州湾,就没有理由不去舟山群岛;去了舟山群岛,只要你不惧海涛澎湃、舟船晕浪,一览普陀风光、一沐观音雨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想起二十五年前,从温州到上海乘船翻肠倒肚的痛苦折磨,我不寒而栗。大家的无言就是去普陀的共识。个人服从组织,这是原则。大家都去,我不能不去,我豁出去了,即使吐出肚肠,也还有脏肺。也许是对观音菩萨的虔诚,普陀山之行,我的肚肠丝毫无损。



4d7eae79x864bc7291a35&690.jpg

      舟山群岛从“海岛时代”迈入“大桥时代”。我们依然乘着那半新不旧的浙式中巴,从宁波镇海出发,一路飞越岑港、响礁门、桃夭门、西堠门和金塘五座大桥,穿行里钓、富翅、册子、金塘四岛,洋洋得意地奔驰五十公里,神游多年的普陀山已在眼前。从沈家湾坐游船漂过那一箭之海域,仅成了一种奢侈。
      站立船头,放眼望去,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山石林木,寺塔点点,深邃神秘。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众多古刹精舍,好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寒冬的阳光,消除了旅途的倦意。蓝天,银海、青山,金屋。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迎接我们的是多宝塔。塔前一方泓池,几片残菏,三面环山,玉液拥抱,粉墙环绕,古樟参天,这就是海印池。海印池南北横跨三座石拱桥,我们跟着导游参观中桥。
      桥头御碑亭中竖立一方白玉碑,高五米许,碑文谱写着普陀山沧桑历史。遒劲刚健的书法,为雍正皇帝手笔;碑额上的雕龙栩栩如生。穿过桥中八角形湖心亭,不经意就到了池边寺庙山门。陈旧的朱红正门庄严地闭门谢客,只有门楣上四个大字告知这是“普济禅寺”。那副庄重而寂静的门联,也炫耀此地乃“五朝恩赐无双地 ,四海尊崇第一山”。
      
乘导游购票、团队小憩的那点间隙,我和圣贵乐得自游,信步在古朴典雅的东桥。这桥也称永寿桥,建于明万年间。两边石栏由四十根石柱组成,每根石柱顶上雕刻有一石狮,形态各异,生动形象。注目桥前,乃菩萨墙影壁,五尺高的“观自在菩萨”几个大字,苍劲庄严。墙旁刻云:“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
      哦,观音却原本勇猛一丈夫!




4d7eae79x869861cfa92f&690.jpg

      正在琢磨观音性别之际,导游一声招呼,只得随团鱼贯入寺。
      广阔的普济寺院,建筑雄伟精湛,古树参天抱舍,佛像高众威仪。游人接踵如织,香烛闪烁弥漫。前后十座殿、十二座楼、六进堂,自南向北贯串在中轴线上,既对称又规整。尽管记忆有些模糊,但天王殿和大圆通殿清晰如昨。
     天王殿,快乐的殿,无忧的殿,哪怕你愁肠百结进去,定准满面春风出来。天王殿也叫金刚殿,重檐歇山,宽五间,深四进。弥勒菩萨盘坐大殿正中,四大天王手执法器侍立大殿两旁,背面的韦驮菩萨昂然挺立手持宝杵。
      弥勒佛笑笑盈盈地,赤着头,袒着胸。他拿捏着的那只布袋,一定收勒了世人千般苦、万种难!“慈颜含笑,笑天下之可笑之人;大腹可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欣赏着这各地一语的弥勒楹联,仰望着弥勒的慈容大肚,豁然开朗,轻松畅快,什么功名利与得失,都随香烛飘绕而去;什么屈辱与尊严,也伴罄钟悠扬而走。就连心脑血管疾病,也不在话下。菩萨那副比啤酒肚还啤酒肚的大肚,实际就是向人们宣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与肥胖大肚根本与关。
迈着轻松的脚步,春风满面地跨进了圆通殿,挤插在人中,虔诚地默念三声“南无观世音菩萨”,既为自己和亲人们祈求平安吉祥,也为赞许观音不舍万里,不辞劳苦,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国际主义精神。


4d7eae79x864bd17296aa&690.jpg

       圆通殿乃普济寺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
       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观音乃梵文意译,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从字面解释意为“观察世间民众声音”的菩萨,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普济世人的仁慈思想。观音既是和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之首;也是同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一起的“西方三圣”之一,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人们崇信他,是因为他智慧无穷,神通广大,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
      圆通殿宏大巍峨,阔七间,深六进,可容数千人。重檐歇山,琉璃黄顶,九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殿前平台丈多高的钢鼎炉上铸刻着“普济禅寺”、“千秋宝鼎”。端坐大殿正中的观音菩萨,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身高九米,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站立身边的善财和龙女,神态逼真,活泼可爱。
      受益匪浅的是,观音塑像的的独特之处:在东西两壁,三十二尊观音像形态各异,服饰不同,妙趣横生。导游叫他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每尊都有身名,我还清楚记得什么“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长者身、居士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等等。这三十二身,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共33身。不知何故,千手观音却不在此列。我想,菩萨是变幻莫测的,只要教化和度济需要,身份是不成问题的。
      因为观音的显赫地位,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紧随观音,分别于东西配殿:十八尊罗汉也在两侧回廊随时听从调遣。



4d7eae79x869872e52832&690.jpg

      午餐,兴致勃勃的伙伴们,天南海北地侃起普济寺的历史,感叹着菩萨的艰辛与人世的沧桑。
      普济寺的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后梁末帝贞明年间扩大为寺。宋代先后改名为“五台圆光寺”与“宝陀观音寺”,作为专供观音的寺院,香火始盛。是宋嘉定七年,皇帝并书“圆通宝殿”匾额。明洪武年间海禁时,烧殿毁佛,僧人迁移,直至弘治元年,才迎佛重建。嘉靖年间,寺庙又毁。万历年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于灵鹫峰下,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庙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清康熙八年,荷兰殖民者入侵普陀,该寺除大殿未毁外,其余均荡然无存。康熙三十八年,修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并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禅寺”。清雍正九年,扩建殿堂及用房,寺庙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抗日时期和文革动乱也遭遇厄运。
      几度兴废,几经沧桑;一千二百年,弹指一挥间!
      菩萨依旧,人心不古。




4d7eae79x869856ec538b&690.jpg

       餐馆前两百米处,耸立起一座牌坊,门楣“海天佛国”四字抢入眼罩。稍事休息,下午一点钟集合于牌坊,我们从牌坊进去参观法雨寺。这里离距普济寺约三公里。
      法雨禅寺又称后寺,为普陀三大寺之一,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名“海潮庵”,先后改名“海潮寺”、“护国镇海禅寺”。清康熙年间,朝廷几度拨款复建、扩建毁于战火法的法雨寺,新建大雄宝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雍正、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得以续建、修葺。于是,法雨寺名震江。
      走进法雨寺,别有洞天。
      重檐方亭的寺门,匾额上“天华法雨”蓝底金字。门亭西那座九龙壁,群龙飞舞,栩栩如生。占地三万平米的寺院,气 势恢弘,雕梁画栋,辉煌瑰丽。香客游人如云,或焚香膜拜,祈求升官发财、健康平安;或流连观瞻,赞叹古代建筑艺术、雕塑技巧之精湛;或竞相留影,或走马观花。殿堂楼阁均依山取势,从山门依次升级,分列六层台基上。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逐殿升高。天王殿前,古樟厉林,中间甬道,两侧竖立两根旗杆。钟、鼓楼分列玉佛殿东西。月台上一株古柏,苍老劲健。尤其那株腰围三米多的罗汉松,见证着寺院的沧桑历史。
      九龙殿就是观音殿,乃法雨寺之主殿。殿前围粗三抱的两棵银杏,从古树群中隆起,高耸云天。殿台前三面石栏板上,分刻二十四行孝图,是儒教思想融入佛教的佐证。九龙殿高二十多米,重檐歇山,琉璃黄顶,斗拱承托。雕龙砖基支撑起殿内八根金柱。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




4d7eae79x86989eb277bf&690.jpg

      走出寺院,回首眺望,方知寺门不在中轴线上,偏居寺院东南一角。无暇再回头去探究原委,猜想可能是因依山取势,只能如此而已。
      游道两旁,竹林、岩石间杂。岩石紫红色,据说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此称紫竹石。也许是行色匆匆,几乎没看到翠竹之紫色。青瓦黄墙的紫竹林寺院就座落在山边,面向浩瀚大海,既无山门,也无寺门。
      因为眼前那澎湃而浩瀚的大海,也因为那与海水相容的潮音洞,更因为那灰白相间而小巧别致的小建筑,我们无心无暇观瞻这座寺院的全部精彩。一窝蜂奔至小建筑——不肯去观音院。一堵黄色围墙护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仿唐代寺庙建筑风格。就是在那遥远的年月,慧锷请观音佛像泛舟回日本国,因风浪遇阻泊岸于此,一位张姓渔民将自家茅屋供奉观音,成就了最早的“不肯去观音院”、普陀山第一庵。上午参观的普济寺,就是五代时期从这里迁过去的。
      院外两三百米,海浪飞花,人流熙攘。走近,只见海岸曲折,悬岩峭壁,怪石层叠。一个十多米宽的洞口连着大海,潮水如飞龙奔腾而入,惊涛拍石,交响雷鸣。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洞底通海,顶有两处天窗。抬望洞壁,赫然“潮音洞”三字,乃康熙皇帝御书。
4d7eae79x8698a9e1353b&690.jpg

      太阳早已西斜,我们仍然依恋着观音菩萨,站在露天观音铜像前,争先恐后地和观音合影。广场一路莲花,四大天王把守天门。蓝天白云下,观音菩萨居高临下,面如满月,眉如柳叶,双目低垂。导游的解说充满自豪:观音像身高十八米,莲花座高两米,三层座基十三米,总高三十三米,占地五千五百平方米,亚金铜铸造,总重七十吨,含纯金6.5公斤,堪称当今世界观音铜像之最,是海天佛国之象征。
     但愿观音菩萨不负众望,鼎力协助释迦牟尼,率领众菩萨发扬光大,惩恶扬善,均富济贫,普度众生,再塑清朗乾坤。
     再见了,观世音。
   





原载新浪网
海天佛国行(上)
海天佛国行(中)
海天佛国行(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09: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观音菩萨不负众望,鼎力协助释迦牟尼,率领众菩萨发扬光大,惩恶扬善,均富济贫,普度众生,再塑清朗乾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4 09: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问好会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4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驰名遐迩的普陀山,其宗教活动可始于秦朝,源于道教。公元847年,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规模恢弘,“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四方信众聚缘佛国,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因而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甚者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4 10: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陀山,佛教名山,很有看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4 11: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4 11: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站立船头,放眼望去,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山石林木,寺塔点点,深邃神秘。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众多古刹精舍,好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4 11: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观音菩萨不负众望,鼎力协助释迦牟尼,率领众菩萨发扬光大,惩恶扬善,均富济贫,普度众生,再塑清朗乾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7-7-4 10:00
驰名遐迩的普陀山,其宗教活动可始于秦朝,源于道教。公元847年,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 ...

既然去了杭州湾,就没有理由不去舟山群岛;去了舟山群岛,只要你不惧海涛澎湃、舟船晕浪,一览普陀风光、一沐观音雨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2: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7-7-4 10:58
普陀山,佛教名山,很有看头。

既然去了杭州湾,就没有理由不去舟山群岛;去了舟山群岛,只要你不惧海涛澎湃、舟船晕浪,一览普陀风光、一沐观音雨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6:11 , Processed in 0.0379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