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严维贡 于 2015-5-3 18:52 编辑
积 极 进 取 好 标 兵 ——记市劳动摸范曾山
曾山,男,中共党员,1979年9月出生,鼎城区牛鼻滩镇农民,现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企业湖南同飞农林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任油茶开发项目经理。 近年来,他带领探索出的老油茶林“带状更新改造”模式,得到省、市林业部门的高度肯定;他开发生产的“鼎城茶油”两次获得国际森林博览会金奖。 2013年4月,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常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一、 刻苦好学,努力进取,勤当技术标兵
2004年春节刚过,曾山满怀憧憬和理想,走出农村,来到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原湖南同德职业技术学院)打工。刚到学院时,他被安排到后勤部从事油茶苗圃的管理。说实话,从农村出来的他,在老家虽然干过不少农活,但在油茶的栽种管理上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他深感自己技术水平的欠缺,懂得了科学文化的重要。为了提高自己在油茶培育方面的技能,做一个合格的技术打工者,他一方面旁听了学院木本粮油系的全部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钻进图书馆认真阅读油茶培育与种植方面的书籍。同时,他还坚持与小他好几岁的学生一起到苗圃育苗、嫁接、剪枝、施肥,特别是每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教授来学院讲课,他更是如影随形,随时请教油茶方面的知识,就是在这种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掌握了过硬的油茶种植管理技术,成为了一名油茶种植管理方面的土专家。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当管理标兵
在他掌握了过硬的油茶种植技术后,学院派他到刚成立的湖南同飞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任油茶开发项目经理,负责对鼎城区丁家港乡1万余亩低产油茶林进行良种改造。在实践中,他逐渐摸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实行农户出山、公司出资,把现有低产油茶林改造成高产油茶林,受益后公司与农户实行“七三”分成。这种做法深受广大茶农欢迎,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2012年,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支持下,他又和湖南常龙农林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对鼎城区尧天坪、许家桥、长茅岭等乡镇的低产老茶林进行“带状更新改造”。仅在长茅岭乡就一次性流转林地12400亩,创造了鼎城区单次土地流转的记录,每年可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300余人,真正做到了让农民增产又增收。而这种“带状更新改造”的方式,有效的减少了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省、市林业部门的高度肯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开发效益,他又依托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技术优势,组织技术人员共同攻关,开发生产出了高品质生态茶油——鼎城茶油。该品牌茶油在2013年浙江省义乌市和2014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的国际森林博览会上两次被评为金奖。
2014年11月,他又和湖南申友农林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油茶系列开发,计划在三年内新建高产油茶基地5万亩,新建万吨油茶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桃花、樱花园5000亩地,建成国内桃花、樱花大观园,整个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可安排500人就业,实现年产值5亿元。
三、甘于奉献,回报社会,乐当助人标兵
曾山从一个农民,成长为油茶种植行业的技术骨干,再到管理能手,经过了10多年的努力。是许多热心人的帮助,使他走进了知识的殿堂;是党的好政策,使他逐步脱贫致富,走向小康;是组织的培养,使他赢得了崇高的荣誉。因此,他时刻不忘回报社会。种植油茶,既是他谋生的手段,也是他回报社会的一种快乐方式。在每个油茶低改项目中,他都科学规划,积极争取将当地农村道路的整修纳入到整个项目中去。近几年,他负责整修的山地围山路达到了280多 公里,极大地解决了当地百姓出行不方便的难题。十多年来,他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每年都主动参加乡村组织的“3月5日雷锋纪念日”、“五一青年节”、“党员义务奉献日”及其他志愿者活动。为了参加这些公益活动,虽然个人在经济上有付出,但是能义务为广大居民服务,他感到快乐和满足。这些年来,他还为残疾人、军烈属、特困职工、孤寡老人、老红军、敬老院等弱势人群捐款达19万余元。他常说:“金钱固然重要,但帮助别人使我精神上更加充实。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塑造人生,在翠绿的青山上挖掘财富,在开拓创新中,实现自己的“油茶梦”!(市总工会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