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服务中心蔬菜产业扶贫为何博得县委书记连声叫好 8月2日一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谭本仲到石门县壶瓶山镇黄莲棚村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刚到该村,他就被另外一番景象所吸引:县市场服务中心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正在村民的菜地里给村民分发蔬菜种子;县市场服务中心蔬菜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村民的菜地里收购蔬菜。用这种方式迎接扶贫工作督导,谭本仲书记还是第一次见到。 去年初,黄莲棚村被确定为县市场服务中心的结对帮扶村。然而,经一年努力,却效果欠佳。于是,他们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于今年初确定了充分利用高山气候生态、蔬菜生产基础以及自身销售的三大优势,以小规模散种方式,通过发展高山蔬菜产业进行扶贫。由于方向正确,措施得力,很快见到了成效。该产业发展刚刚半年,就有近30个示范户参与蔬菜种植,并从6月份起渐次产出蔬菜,到7月底,已累计销售蔬菜2万余斤,为示范户增收3万余元,既减轻了村民的劳动强度,又收获了经济收益,从而更激发了村民种植高山蔬菜的热情。 在蔬菜收购现场,谭书记被村民种植蔬菜激情现场感染。当县市场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熊哲荣汇报蔬菜产业具有见效快、产值高、销路好特点时,谭书记打断熊哲荣的汇报说:“好,这个方向好!” “我知道,这里海拔高达1200多米,适合种植蔬菜。那么,现在全村共种了多少面积?”谭书记问。 “现在刚起步,已经种了500多亩。”熊哲荣回答。 “500亩少了,至少要种到1000亩以上!”谭书记用这话,肯定了县市场服务中心用蔬菜产业扶贫方向。 大家边说,有人从菜地里摘了一些茄子和金瓜给谭书记看。“好!这种蔬菜的质量好!”谭书记当即有感而发。 在另一处,谭书记见扶贫工作队员正在给村民发放蔬菜种子,便好奇地走过去询问。当他得知发放的是“菜凤儿”(菜苔)种子时,即问熊哲荣:“菜凤儿生产期多长?”熊哲荣回答:“种下去一个月就能采摘,然后可持续采摘将近一个月,按照每斤八角计算,一亩一季至少有3000块钱的收益。” 熊哲荣的话音刚落,谭书记立马连说了两个“好”字,并饶有兴趣地补充说:“这样高品质的菜凤儿,每斤八角太便宜了!” 由于督导时间安排很紧,谭书记午餐前就离开黄莲棚,向下一贫困村赶去。在现场,有人感到蹊跷:市场服务中心蔬菜产业扶贫为何博得县委书记连声叫好? 其实,黄莲棚的村民已经做出了回答。那是因为,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有利于充分利用“三个优势”在该村、乃至全县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优质蔬菜,更有利于该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永久性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