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事新报》中的常德会战
徐志雄
翻开我们的历史,一些沉重的往事或许并不能如烟飘散,常德会战无疑就是这样的存在。不过,对于大多数常德人来说,那些留在少数人记忆中的事件,在岁月的流逝中,模糊且不真切。 在东方红会馆的抗战藏品中,一组8份标注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的《时事新报》从另一个角度还原了常德会战的部分历史。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时事新报》是份什么样的报纸。据百度百科称,该报创刊于清末(1907年12月5日)的上海,为宣传立宪政治创立的,前身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报纸《时事报》,后与1908年2月29日创刊的《舆论日报》合并,1911年5月18日改名《时事新报》,是一份与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党团关系密切的私营报纸。相关资料显示,上海沦陷后,《时事新报》于1938年4月迁往重庆出版,与《大公报》、《新华日报》齐名,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10家报纸之一。
据东方红会馆馆长黄明军介绍,在他收藏的这组报纸中,最早出现与常德会战有关的是中华民国32年11月16日,《时事新报》在其第二版的头条位置,用粗大的宋体字标题文《鄂西山岳两侧激战 敌增援扑澧县新安》。此则消息在我市抗战研究专家叶荣开主编的《中国常德之战》一书的《常德会战大事记》同样有相关的表述:11月13日,新安、塘坊、樊家桥、螺丝霸一线,我77师和15师与敌激战竟日;11月15日,我暂5师固守石门要点。
11月20日,《时事新报》以《澧水南沿线鏖战(主)敌犯慈利未逞津市情况不明(副)》大标题消息对常德会战进行了跟进报道。随后的数天时间里,关于常德会战的相关信息持续占据了《时事新报》的重要位置。
11月30日,《时事新报》多则消息报道了常德城区的战况,包括美机助战常德空战、日军每日施放毒气十余次、余程万师长有成仁决心、常德英勇市民助军运械救人等等。
对照后人编写的《常德会战大事记》,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报道不仅及时客观地反映了常德会战的激烈状况,同时对全民抗战的宣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遗憾的是,作为抗战藏品,这组《时事新报》并没有完整收录关于常德会战的报道全过程,尤其是此后我守军血战常德城、常德失陷以及随后我各路大军收复常德失地的战况都有欠缺。对此,黄明军表示将会继续收集,争取能呈现当年新闻报道完整版的常德会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