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山松 于 2017-9-19 12:38 编辑
图文/浮山松
青春不老再长征,专题调研献余热。日前,为了喜迎党的十九胜利召开,盘点临澧砥砺奋进五年的新成果,点赞新临澧,常德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临澧网络宣传组组成专门的调研组,在临澧县老干部局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县农业局的大力配合支持下,于9月7日和9月11日,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规模农业专项调研采访活动。调研组的几名骨干成员尹德立、史开均、胡达武,在负责人杨书舫的带领下,再次欣赏了临澧新农村农业专业化和农业机械化,以及规模农业发展的新面貌,新气象。看到了过去的“临澧现象”正在不断地嬗变为新的“临澧现象”,尤如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在瞬息万变中纷呈出精彩迷人的景象。
图为县老干部局的领导亲自为调研组送行现场。 9月7日上午,县老干部局的领导亲自为调研组送行,并寄予重托,祝愿活动圆满成功,凯旋而归。调研组从澧南到澧北,翻山越岭,走乡串村,亲眼目睹了新农村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了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的成功:
图为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区现场。 ——合作社里好风光。调研组首先来到临澧县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创立于2008年,设立在临澧县刻木山乡彭市村,是在中国农业发展新形势下,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提升全民经济水平为宗旨,实现整体富裕为己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它融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于一身,本着生态、环保、安全、高效、科技的生产理念,追求现代农业效益的最大化。合作社拥有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各种农机具210多套,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千多万元,其中有烘干房一栋,烘干机5组,日烘干粮能力达105吨。从土地翻耕、稻谷播种到收割、烘干入库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合作社已流转农田5000余亩,年收购、储藏、销售稻谷3万多吨。2016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300 万元,获纯利30余万元。 图为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现场。 调研当天,我们看到社区内仓库和机房宏伟壮观,各种农机具整齐排队,运送稻谷的车辆来往不断,将成堆新收割的湿谷,瞬间烘干为精粮;在田中见到高大灵活的收割机收稻脱谷。据该社介绍,合作社还有一种专门用于施洒农药,防治病虫的无人机,一天可以施洒农药数百亩,其工作场景尤为壮观迷人,只可惜我们此次无缘相见。
在合作社,我们还听取了合作社领头人胡忠思的专门介绍。胡社长是一名满脑子发展现代农业的传奇人物。合作社在他的精心谋划下,管理机制日益完善,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在水稻种植和农机推广上取得突出的成绩。合作社2012年被常德市农业机械化局授予“优秀合作社”;2015年被湖南省农机局纳入“现代农机合作社百千万工程”;2015年被常德市农业机械化局授予“常德市水稻机插秧推广先进单位”。 图为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收割机工作现场。
图为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干燥机工作现场。 在谈到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时,胡社长满怀信心的告诉我们,合作社将长期坚持以农民和会员增收为中心,以多样化经营为基础,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为核心,以创立品牌为方向,从打通农业生产到绿色农产品销售完整产业链入手,努力打造成全县乃至全省、全国的先进合作社。通过五年的奋斗,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园区1.5万亩;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万亩以上;实现农机现代化服务面积达3万亩;致力将合作社打造为湖南省绿色无公害大米品牌生产龙头企业。
图为高茂村湘莲风景区现场。
图为高茂村湘莲风景区现场。 ——高茂湖中莲飘香。离开合作社,我们来到了佘市桥镇高茂村湘莲种植基地参观调研,走进高茂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成片成片的荷塘,阵阵微风泛起一望无际的绿波花海,虽然错过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最佳观赏季节,但是一片片碧翠的莲蓬,以及已采过莲蓬后无尽的莲茎,却别有一番风光。
图为高茂村湘莲风景区调研现场。 高茂村从2009年就开始种植湘莲,2014年,成立高茂湖莲子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了50多户,流转水田、荒田达1700多亩。在临澧独站螯头,在常德名声远扬。种植湘莲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生财有道的新兴产业。每亩湘莲每年一般要产莲籽150至200公斤,年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
图为高茂村湘莲风景区调研现场。 图为高茂村湘莲风景区采摘莲子现场。
在高茂村参观调研中,村党支部书记王三平同志给我们介绍,高茂村近年来大力发展湘莲产业,努力提升产品品质,将普通湘莲改种为太空莲,使湘莲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将村民们带上了一条发展规模农业产业的致富之路。不仅让不少村民已经富裕起来,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目前,“高茂湖庄园式的旅游基地”正如满湖莲荷清香飘溢,声誉远播。
图为高桥村林伯渠故居景区现场。 ——高桥村美名远扬。9月11日上午,调研组来到修梅镇高桥村参观调研。高桥村,原名凉水井村,是民主革命先驱林修梅、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的故乡。经撤乡并村后,全村现有44个居民组3200多人,面积达13.6平方公里,耕地5600多亩,是临澧县贫困村之一。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该村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林伯渠故居红色旅游AAAA级景区创建紧密结合,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村里已建成了万亩生态油茶产业园、千亩高产油菜科研园、百亩有机蔬菜采摘园,以及湘莲产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产业园。
图为高桥村调研现场现场。 在高桥村,我们一行参观游览了林伯渠故居红色旅游接待中心、林修梅广场和革命博物馆,还乘座旅游观光车在导游的讲解下,环游了4.5公里的车高线景区,欣赏了以白墙灰瓦雕花窗马头墙为特色的美丽庭院示范走廊——生态宜居小区、休闲旅游商业街、农业产业聚集区的生态美丽家园风景线。
图为高桥村乘观光车游览湘莲景区现场。 高桥美高桥人更美。据村党支部书记李思佚介绍,为尽快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建设美丽乡村,努力打造美丽“故园、田园、家园”三园:一是努力打造乡村红色旅游品牌。二是大力发展乡村规模产业。三是积极开展精准扶贫。通过创办农业合作社、扶贫加工厂等,让村民流转土地成为合作社社员,让贫困户拥有农业直补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合作社参股分红收入,合作社务工劳务收入,开拓了贫困户生财致富之源泉。
图为高桥村湘莲加工现场。 目前,全村共有190个贫困户,545个贫困人口,除少数个别户已基本摘掉贫困“帽子”,年底全村将实现退出全省贫困村序列的目标。高桥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常德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今年6月,又荣获湖南首批“经典文化村镇”殊荣。
图为临澧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区网络介绍图。 ——福船扬帆正远航。调研组结束高桥村的参观调研后,又来到了临澧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区进行参观调研。度假区集山水田园风光于一体,结休闲娱乐渡假一家亲,让我们亲眼看到了一派现代农业发展的美景,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丽乡村人间仙境般的温馨。
图为临澧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区景区图 临澧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区位于临澧县停弦渡镇福船村,占地1100多亩,核心景区面积600余亩,总投资近5000万元。先后开发了农家乐餐饮、游客接待中心、户外拓展、跑马场、空中滑索、水上乐园、儿童游乐场、8D影视主题乐园、皇家猎场、画舫游船游艇、篝火烧烤晚会等多个旅游项目,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功能于一体,具有湘西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乡村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湘西北规模宏大的湿地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图为临澧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区举办第三届古渡文化旅游节广告图
前些年,覆船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党和国家扶贫帮困春风的吹拂下,覆船村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覆船人”汪云、唐毕娥夫妇看准机遇,抢占先机,租用1000亩荒地,经过近几年的精心打造,一个“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湿地旅游度假区梦想初步实现。度假区连续承办了三届“古渡文化旅游节”,先后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湖南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最美乡村休闲骑行运动基地”。 图为临澧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区唐总介绍发展现场
喜看福船今朝,风景这边独好。在“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区”的带动下,福船村已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走出了全省贫困村的队列,实现了从“覆船”到“福船”的嬗变。
图为临澧福船湿地旅游度假区水上乐园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