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52|回复: 27

别误读杨振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0 08: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听涛 于 2017-9-20 11:35 编辑

                  y1.jpg
        杨振宁在文章《父亲与我》里写道,“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指杨振宁父亲)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杨振宁和他父亲一直父子情深,杨武之从未对杨振宁加入美国籍说过什么,更没有写过什么,这句话只是杨振宁自己内心的感觉。
   
    杨振宁2003年归根,绝不是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所想象的,是回来“养老”和“享福”。“80后”的杨先生开始新的事业和新的寻索,做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从80岁至95岁的15年间,他所做的事情远比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做的要多,更重要。


     2003年回归是个转折点,回归后,杨先生开始了新事业,也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杨先生回归后的新贡献,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作为有远见卓识的科学领导人所起的引领作用;二,作为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研究领域所做的具体科学研究;三,作为教育家在培养中国年青一代杰出人才方面所做的贡献;四,作为科学史研究者,写下了一系列传世之作;五,其他方面的贡献。鉴于许多人并不清楚个中详情,今天借庆贺杨先生95华诞之际,我就杨振宁在这五个方面的具体贡献铺展开来,让更多人了解回归后的杨振宁。(原文在每条里面举了很多具体实例,考虑篇幅,我都没有摘录)
          y3.jpg
1 科学事业引领人
    帮助发展中国的科学研究是杨振宁先生的夙愿。杨先生是中美关系中断多年以后于1971年7月第一位回国访问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从那时开始,他做了大量的实事,一直在尽心尽力帮助中国发展科技事业。回归以后,有了更大和更多的空间,在科学研究的组织和引领方面,他主要做了四方面的事情:一是成功地组建和领导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二是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清华物理系的面貌,三是对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和邵逸夫奖基金会的奠基性的指导;四是对中国大科学工程的卓见。


2 老骥伏枥的物理学家
     杨振宁先生90岁生日时,清华大学送他的礼物是一块黑色的立方体(图3),上面刻有杨先生最喜欢的杜甫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四个侧面分别是他在场论、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这四个领域的13项重大贡献。这些贡献都是他在回归以前做出的。定居清华园时杨先生已年过八旬,但他还是倾力而为,拼搏在研究第一线。图4是他回归后发表的、以清华大学为作者单位的27篇SCI收录的文章目录。这些文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物理研究文章,一类是有关物理学史、物理学概念诠释的研究文章。此外,他还出版了两本著作和一大批中文学术论文。
       y2.jpg
3 致力于杰出人才培养的教育家
     杨先生回归之际抒怀的“归根”诗中有两句:“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培养中国杰出人才是杨振宁先生归根以后最看重的一项使命,也是他花费时间和心血最多的。作为诺贝尔物理奖的大师和文理兼通、中西融汇的教育家,杨先生回归后培养杰出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和全局性的:包括本科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和年轻访问学者的培养;包括基础课的讲授,讲座,讨论,本科生杰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和美国教育的比较;涉及清华高等研究院和物理系,清华全体学生,全国几十所高校。
         y4.jpg
4 科学大师和科学史的独特研究者
    杨先生回清华后发表的27篇SCI论文和2本专著,其中一半以上涉及科学史和物理学史的研究,物理学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演变的诠释,以及对物理学大师的评注。杨振宁先生的科学史和科学大师研究有一些很独特的地方。那就是他所研究和评述的多位物理学大师和数学大师与他差不多时代,或者稍比他年长一点,有过直接交往。特别是本世纪前10年恰逢多位物理学大师的百岁诞辰,杨先生与他们都有比较多的个人交往或直接接触,他也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撰写了一些文章。另外一个特点是,一般研究科学史的人都不在第一线做科研,或者是曾经研究过物理的小字辈,他们往往站在仰慕这些大师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史,因而常常有些失真。而杨先生与他们是同辈,本人又是一位主导20世纪下半叶物理学领域的大师,所持的是平视的角度,甚至有些时候是俯视。实事求是地讲,杨先生的学术成就一点不亚于他所研究的大师们,比其中一些人更有甚之,因此,他往往站在更高处看这些大师,独具匠心,极其精彩和珍贵。除此之外,杨振宁先生率真的个性,open的思维,令人惊叹的记忆力和条理清晰的、详细的个人档案资料,使得他对物理学史和科学史的研究也更加可贵。这些特点使得杨振宁的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的研究文章,格外珍贵,我以为当今世界已几乎无人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


5 其他方面的贡献
     并不限于物理,杨振宁回归后还在其他许多领域,如中华文化、国际关系、中国发展、社会、艺术、美学、考古等许多领域做了很多公开讲演,写了很多文章。限于篇幅和时间,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杨振宁先生回归以后,开始了一位理论物理学大师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并且非常成功,对物理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我们祝杨先生身体健康!

y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8: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2000年1月调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任教授,之后在清华物理系任教至今的中科院院士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8: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涛 发表于 2017-9-20 08:58
摘自2000年1月调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任教授,之后在清华物理系任教至今的中科院院士的文章。

大学的本科教育是高校之本,教师授课是基本职责,然而教学是个“良心活”,是否尽力只有自己心知,外人很难考评。2004年秋季学期,杨先生鉴于中国许多大学的知名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的现状,主动为清华物理系和数学系8个班200余名大一新生讲了一学期的“大学物理”课(图5)。82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其独特的见解、深入的理解,每周两次、每次两个45分钟讲授基础课,常常在课间的5分钟休息时间还在讲课。不仅学生们受益,全国许多高校的教师也在旁边教室观看直播,细细品味杨先生讲课与众不同的地方和精妙之处。杨先生给大一新生授课为所有大学教师树立了高标准,鼓舞了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也推动了清华许多研究做得好的老师走上讲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9: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先生是香港“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首任主席,也是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创始顾问,他为这两个奖项的成功设立了宗旨和高标准。1993年香港查济民先生想切实帮助中国发展科技事业,他向杨振宁表示,基金会的基金由查氏家族提供,而基金会的组成、运作和发奖方法,由杨先生这样有成就又关心中国的科学家负责。他们俩决定香港求是科技奖的宗旨为“雪中送炭”。杨振宁回想起好友邓稼先等人的清贫生活,想起中国一批最杰出的科学家的工作条件还很差,于是,求是基金会1994年第一次颁奖,奖励了包括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于敏、周光召在内的10位杰出科学家;1995年,为了鼓励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留在国内做基础研究,求是基金会又设立了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奖人中有一大批后来成为了中国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1996年,求是基金会授予屠呦呦等10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工作的主要科研人员“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当时没有任何机构授予屠呦呦等人奖项。2004年设立的邵逸夫奖的奖励领域是数学、天文学和生命科学与医学。杨先生作为首任评审会主席,把邵逸夫奖定位为与诺贝尔奖互补的、具有最高水准的全球科学大奖。杨先生的辛勤工作和慧眼识才,使得邵逸夫奖声誉卓著,评出了一大批世界最优秀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医生和生命科学家,其中多人在获得邵逸夫奖后进而获得诺贝尔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9: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先生十分关心中国一些重大的科学工程以及科技政策,经常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他的意见从来不为自己或小集团谋取任何私利,一心只是为了中国的科技发展。1990年代末,他独具慧眼,建议中国研制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为此多次上书。2017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工作在20—100 nm范围的全相干自由电子激光,还正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试运转一项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且同步发展更大规模的高重复频率的超导加速器驱动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中国的自由电子激光事业在杨先生的推动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9: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仅仅就是因为杨振宁娶了个年轻夫人而产生了莫名的太多的不应有的不满情绪,其实,这件事对你我没有丝毫影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9: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一位老人还在发挥巨大的余热,如果还对他进行种种非议,且不说残忍,是不是至少有失公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0 09: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也没误会他。

点评

昨天在微信里面还有人发羞辱杨先生的东西。  发表于 2017-9-22 06:21
感谢关注。  发表于 2017-9-21 20: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0 09: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回归是个转折点,回归后,杨先生开始了新事业,也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大赞!
072010bgnm0w93sf16169p.gif

点评

感谢光临。  发表于 2017-9-21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0 12: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

点评

欢迎光临。  发表于 2017-9-21 20: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1:21 , Processed in 0.04277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