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汉平 于 2017-9-24 05:16 编辑
井冈山的太阳 永不落
一一纪念毛主席暨秋收起义九十周年的一次红色旅程之八 作者 张汉平 毛主席啊,心中的红太阳!茨坪毛泽东旧居,坐落在茨坪中心的东山脚下,面临风姿秀丽的挹翠湖。这里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就居住在这里。到1929年1月的一年多时间里,毛泽东每到茨坪就在这栋房子的中厅右后间居住和办公。1928年11月6日重新组织的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机关也设在这里。 红军造币厂,八角楼,大井毛主席旧居,龙潭等到处都留有历史的痕迹,到处都铸下了红军的烙印。残墙上的无数弹孔记录着反动派的残暴,“读书石”的坚实凝固着毛主席思考的神韵,毛主席旧居屋后红豆杉,柞树二棵“神树”的再生无不展现出革命生机勃勃,解放的潮流不可阻挡,毛主席带领人民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当时红军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毛泽东卧室兼办公室内的陈设非常简朴,床铺、桌椅都是房东家的。一张油漆剥落的长条形木桌上,只有一盏马灯、油灯,一方砚台和毛笔。除开会、外出、打仗外,毛泽东经常在此不分昼夜地看文件、写文章、制定作战计划等。井冈山的冬天格外地寒冷,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只穿两件单衣,睡稻草铺,盖一床薄薄的线毯。有时晚上办公时两只手常常被冻得不听使唤,他只好把线毯披在身上卸寒。为了节约用油,部队曾作过规定:营以上干部晚上办公每盏灯可点三根灯芯;连队站岗每盏灯只点一根灯芯。按这个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完全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坚持只点一根。就在一根灯芯的油灯下,毛泽东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和四言体的《红四军布告》等。后来部队缴获了一二盏马灯,赠送给毛泽东,可他晚上办公时从不点这盏马灯,只在晚上开会或外出时才用。现在这盏马灯陈列在卧室里,成了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在这里,网友无不惊叹毛主席奇才,更缅怀毛主席九死一生的经历。在离开毛主席旧居时,我们见到了 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不过,我们一行人临上大巴时,遇到一件意外的小插曲。 我们所座的大巴前面,只见刚才在里面小卖店的小老板,手上拿着一部手机摇晃着,焦急地逐车询问着……到第三辆车前,终于下来一位50多岁女网友。俩人经过交谈,小老板将手中手机递给了她。我下车一打听,小老板姓李,刚才那位女同志手机落在店内,他火急火急送来的。我回到车上,大家正夸赞店铺老板寻失主的事……是啊,今天不仅是受到革命传统红色教育,更看到了井冈山人拾金不昧的无私精神! 毛委员,有主意, 白匪恶霸最怕你。 雄文篇篇起风雷, 四反围剿全无敌。 毛委员,有主意, 九死一生昭大义. 红军誓死跟随你, 井冈精神永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