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游览夷望溪,不去竹园水库观光,将会遗憾终身。 竹园水库位于先前那段夷望溪的上游,坝址在桃源县兴隆街乡竹园村。从兴隆街上岸,乘车大约10分钟,就到了竹园水电站招待所。丢下行囊,顾不得洗嗽,一声吆喝,向大坝奔去。库坝就在招待所门前。在等待游船时刻,电站赵总津津乐道地向我们介绍起水库辉煌:竹园水库集雨面积达70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5亿立米,正常水位102米,库容2亿立方米。坝顶高程110米,长150米米。水库以发电为主,电站安装5台单机容量3200千瓦机组,年发电量6720万千瓦小时。近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竹园水库的独特风光,吸引远近游客接踵而至。顺赵总指向望去,坝外三四百米处,一大片筑坝取土时留下的阔地,一个休闲亭,一幅“行者无疆”的巨型标语。 别致而灵巧的机动小船,8把普通木椅,我们8人又扬起新的航程。电站旅游开发部小周,坐在船头,谈吐自如,说山道水,滔滔不绝,就像船舷飞驰的河水,但马达隆隆,好不容易才弄清了此行的目的地——桃江村。 与其说是水库,还不如说是一条长河。与沅江入口处那几公里溪河比,虽然它没有壮阔浩瀚的江面,没有争奇斗艳的山麓,但它平静而单纯的山水美和农家悠闲而富裕的生活,也是我首次叫绝的。船行20里,两岸楠竹挺拔,依山起伏,纯粹就是楠竹的海洋、楠竹的王国。沿途频见扳罾等不知名目的捕捞工具,显示这里也是捕捞野生鱼虾的最佳水域。 泊船桃江村,爬上山坡,竹林掩映着5间木房。坐在屋前,喝着香喷喷的家制绿茶,和房主拉起家常。好个老焦,仅长我一岁,却已儿孙满堂,两儿一女先后成家,大孙子已读高中。儿媳无须外出打工,忙着百亩竹林和捕捞野鱼的营生,一年下来,10来万元轻轻松松地进入银行自家账户。伙伴们得知老焦家制作火焙小鱼,鱼贯入室,你3斤他2斤地将干鱼买得筐空袋净。 当我们提着大包小裹回到招待所的时候,已经晚上6点。晚餐,满席山珍大饱口福,那脆嘣香醇的干笋条,似乎至今余味在口。竹园的夜晚,远处时而传来几声狗叫,摇曳的竹群偶尔送来一缕轻风,天空也没有月亮,我分明就是在大自然中酣然入睡。 清晨,沿堤坝信步而去。几声狗叫,折转走到河岸那家农舍。两位50开外的夫妇,各持一把菜刀,麻利地剔选清晨从扳罾中捞起来的小鱼。面对我这位不速之客,两人笑脸相迎。几分钟的攀谈,我竟羡慕他们的悠闲、恬静、富裕的库民生活来。他们的小日子之所以如此惬意,完全得益于“一片山、一网鱼、一笔补贴”:每户都有几十甚至过百亩的楠竹,每年纯收入一般在两万元左右;只要你勤劳,还可捞鱼,基本上每天清晨拉一扳罾,几十乃至百多斤,清一色的小刁鱼,加工整理晒干熏烤,送到新隆街,大点的20元一斤,小的也卖18元。他们是移民,无论大小,每人可享受国家补贴600元。 是啊,靠山吃着山,靠水吃着水;田没了,仍吃着田。国亲民,民知足,藏富于民,国泰民安。
(2009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