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32|回复: 21

孔子生前活得很坎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7 11: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子生前活得很坎坷

—读《史记·孔子世家》笔记
   
    孔子生前虽学术成就很大,但活得并不顺畅,可谓是命运多舛,历经坎坷。
出身未给他带来光彩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即今山东省曲阜东南。父亲名叫叔粱纥,是宋国没落贵族的后裔,母亲颜氏。《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是叔梁纥与颜氏“野合”生的儿子。以今某些大学问家解释“野合”为“叔梁纥和颜氏女在野外媾合而生下的孔子”看,孔子似乎是其父母“自由恋爱”的结晶。若是如此,孔子父母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野合”,堪为向封建礼教的勇敢挑战,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不应歧视。可是,在那“周礼”盛行的年代,“野合”即为大逆不道。故《史记》说“孔子贫且贱”,所谓“贱”即指社会地位低下,这是否与父母“野合”的影响有关?好在孔子勤奋好学,深研“周道”①,创立了一套儒学理论,生前不被人重视,身后享有荣宠,被尊崇为圣人。若非其出身的坎坷,岂能激起他奋发进取,最终置身于圣殿耶。从这方面讲,父母“野合”产生的社会压力倒成了他摆脱“贫贱”奋发有为的动力。
官运不济
    孔子长大后,由于学有所成,在社会上也小有些名气。做官自然是他首选目标。最初在鲁国季氏手下谋得一个小官职位,当过文书、粮食统计员、牲畜饲养管理员等。大才大志做如此小官,孔子于心不甘。于是,他离开鲁国,另谋高就。可是,很不顺当。在齐国被人排挤,在宋国、卫国被人驱逐,屡受困厄,最后只得返回鲁国。
   回国后,仍未谋得高位。只得边做学问边执教鞭,投其门下弟子逐渐增多,名气也日益增大。其间,齐景公访问鲁国时还曾向孔子问政,孔子向齐景公讲了一通秦穆公用百里奚而称霸诸侯的事,意在“毛遂自荐”。齐景公听了很高兴,但知意不解其意。孔子的愿望落空了。
    孔子三十五岁那一年,鲁国发生内乱,他去了齐国。齐景公优礼接待了他,并再次向他问政。孔子便献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②等治国之策。齐景公听了又很高兴,打算把尼奚的田地封赐给孔子,晏婴进言阻止,还企图加害。孔子不仅失了财,也丢了官,又只得离开齐国回到鲁国,隐居起来整理《诗》、《书》、《礼》、《乐》③,收徒越来越多。
    公元前501年.,孔子已五十岁了,官运终于降临彼身。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邑的长官),一年后又升为司空,继而升为大司寇,执掌监察纠举、司法刑狱,并位列鲁卿,此时孔子的仕途生涯已处颠峰。可是,好景不长。齐景公因夹谷会盟吃了孔子的亏,便设计离间孔子与鲁定公的关系(见笔者5月16日发表在常德日报的《孔子杀人“不尽一等”》一文),迫使孔子弃官而去周游列国,结束了仕途生涯。
学说推不开
    孔子丢官后周游列国长达14年,到处宣传他的那套“仁”说理论,以为各国诸侯“治国平天下”之策。然而,多不卖账,处处碰壁,且饱受屈辱。
    孔子在陈国被卿大夫们派人围困于野外,粮食断绝,孔子及其随行弟子被饿得半死,弟子们抱怨孔子。子路发怒问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自然是饿着肚子的无奈之说,非至理名言。后来,被当作经典语句收入《论语》之中。其实,“君子也有穷而斯滥者,小人亦有固穷勿斯滥者”,这是被客观事实证明了的。设想在陈国受困挨饿,孔子等若非放弃“君子固穷”气节,接受诸侯的施舍,焉得回到鲁国?在某种程度上讲,君子“穷而斯滥”更甚“小人”, 而且,君子“富而斯滥”(即孟子所言"为富不仁") 更可怕。这是社会不得安宁的基本原因。
    孔子前往宋国,无人理睬,只得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好似摆地摊招睐顾客。宋国司马桓魋(tui,颓)感到是一大威胁,欲杀死孔子,并把大树拔起,吓得他们灰溜溜而逃。 在去蔡国途中,农人们很鄙视他们,说他们是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
    最令孔子等晦气的是,当他们一行来到郑国时,郑人竟把他们比作“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无可奈何的曰:“然也”。人若落了魄,哪怕是圣人,也会受欺凌的。
    周游列国不受欢迎,并遇险受辱,不得不引起孔子等一行人的反思,孔子问其弟子颜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这段对话的意思是:孔子问: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如此地步?颜答: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读了这段问答,不由得想起京剧大师萧长华老先生演蒋干盗书,蒋先生使曹操误杀了水军头领而遭到曹操的训斥,竟不知错在哪里?还自我解嘲的说是“顺说周郎不肯来降”之故,颜回的回答何其相似乃耳。其实,以笔者愚见,孔子周游列国,其学说不受欢迎,原因不在其“学说弘大,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而是其学说的主旨“仁者,(爱众)人也”不合当时的势道。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春秋争霸激烈时期,诸侯们唯“霸道”是从,孔夫子却到处宣传“仁道”(又谓仁政),如此,谁能容得?即便其学说可取,在当时也是时不宜哉,超前了。
身后享尊荣
    孔子死后很久,封建统治者还不识其货,直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才开始受到重视。此后历经宋、明、清等朝代,儒家学说及孔子地位才得以逐步提升,儒学便成了“国学”, 孔子也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灵牌被供奉在曲阜孔庙。今逢盛世,人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在充分认识儒学负面影响的同时,对孔子其及学说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说《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了“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各个方面④。“用之于身则修身,用之于家则齐家,用之于天下则天下平” ⑤ 。“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有着超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 ⑥。生前坎坷,死后尊荣,甚至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不少国家还建起了孔子学院,这都是孔子不曾料到的。
   ①周道,指周之政令。此处系借用语。泛指周代之政令、礼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
   ②指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③《诗》指《诗经》,《书》指《尚书》,《礼》指礼仪制度的文献,《乐》指《乐经》,已失传。
   ④张以文译注《四书全译)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⑤陈立夫《四书中的常理及故事》。
   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评述摘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8: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孔子勤奋好学,深研“周道”①,创立了一套儒学理论,生前不被人重视,身后享有荣宠,被尊崇为圣人。若非其出身的坎坷,岂能激起他奋发进取,最终置身于圣殿耶。从这方面讲,父母“野合”产生的社会压力倒成了他摆脱“贫贱”奋发有为的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8: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有着超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21: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增知,向傅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09: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鹰a 发表于 2015-5-17 18:42
好在孔子勤奋好学,深研“周道”①,创立了一套儒学理论,生前不被人重视,身后享有荣宠,被尊崇为圣人。若 ...

谢谢临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0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付蝶 发表于 2015-5-17 21:32
学习增知,向傅老师问好!

谢家门小姐临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09: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傅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9 08: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生前坎坷,死后尊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9 09: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死后才被人尊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9 11: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不生仲尼,万古長於夜".拜读老师佳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22:17 , Processed in 0.0372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