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汉风 于 2017-11-10 22:38 编辑
杨幺起义(六) 周世盈
(六)阳武口大捷
阳武口大捷,是杨幺反围剿的又一次著名战役,显示了起义军领袖杨么智勇双全的指挥才能。 阳武口是阳口和武口的统称,阳口在汉寿县酉港镇北20里,武口在东20里。义军在此建有两个大寨。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杨幺大圣天王元年)11月,宋高宗仍命王燮统帅所部3万禁兵及御前统制崔增、神武后军统制高进部5000人,调韩世忠等部船只500艘,并调用水军吴全所部战船数百,合力围剿杨幺。 王燮率水军到达洞庭湖下游岳州(岳阳),准备向阳武口义军主力进军。同时遣一统制官率200兵,赶到鼎州,约定程昌寓从鼎州上游向阳武口进攻,以形成上下夹击之势,妄图一举消灭杨幺。 王燮又密令崔增、吴全的水军船只在下游岳州扁山口和益阳牌口停泊,等候上游义军的败船到来,立即拦截掩杀。王燮心想上有追兵,下有埋伏,让杨幺插翅难逃。于是再三嘱咐下游埋伏的官军,不得提前入湖向上游移动,以免惊动义军向其他河道逃跑。 古时没有电话,信息难通。崔增、吴全邀功心切,埋伏几日,迟迟不见杨幺的败军到来,心中烦燥,就派小船向上游哨探消息。杨幺早识破下游官军按兵不动的阴谋,决定引蛇出洞。因为这批官军的船小,如果引到大湖面上来,就经不住义军车船的打击。 杨幺一面应付上游程昌寓的兵船,在沅水上进进退退,拖延时间。一面向下游发出8条车船,让义军将士隐藏在船舱里,旗枪倒竖。佯装吃了败仗,任车船漂流而下。崔增打探消息的小船,见有车船乱七八糟地随水漂来,又不见旗帜、刀枪,心想必定是被上游官军杀败而顺水流窜来的。于是马上掉转船头,飞快向崔增、吴全报告。崔增、吴全觉得立功的机会到了,立即命令停泊在扁山和牌口的兵船迅速入湖,抢夺义军车船,以便向宋高宗请赏。 崔增、吴全的船队,乱次争先,飞快划过油麻滩(南县北),越过大梁岸,赶到了鄱官树(今汉寿酉港镇柳林嘴)的宽阔湖面,遇上了义军有意放流下来的车船。正当他们兴高彩烈夺船时,义军车船上突然竖起旌旗,擂鼓呐喊:“杀啊!杀啊!”车船左右回旋,如同虎入羊群,向崔增、吴全的兵船横冲直闯,杀死官军一万有余。义军尽得崔、吴水军所有器甲、旗幡、刀枪等。杨幺略施巧计,消除了下游之患,马上回船对付上游的敌军。 两天后,负责把守鼎口的官军,尚不知义军在阳武口全歼崔、吴水军之事。杨幺为震慑官军,趁机派百余名义军穿着鲜艳的红锦青绫战袍,打着鼓板,吹着羌笛,玩着气球,用竹竿挑着一卷文书,自鼎口北岸来到鼎口东岸。接着把竹竿插在沙滩上,喊官军统制覃敌来取。覃敌见这些人员的装束打扮不像义军,十分纳闷,不敢乱放箭矢。又想可能是义军送来的接受招安的文书,即令取之。打开一看,原来是义军缴获的宋朝官告两轴,随军钱粮司印一颗、御前小钟子、器甲牌一包,总计百余件。还有王燮令人所画洞庭湖口岸地图一本。义军使者在旁看到覃敌拆开,哈哈大笑说:“崔家水军一万人,前日晚上被杀得一个不留,衣甲、刀枪、战旗、钱粮,一齐都归我们了!”说罢,在欢笑声中吹笛打鼓扬长而去。 覃敌作战向来凶猛,曾缴获义军首领杨钦大德山车船。现在得知崔增、吴全全军覆灭,也非常紧张,连夜派人向程昌寓、王燮告急。 当夜杨钦率领义军乘车船8艘,船仓尽装精锐,各执雁翎长刀,向覃敌高喊道:“你若放大德山船还我,放你一军回去。你可知崔增、吴全是天下有名的水军,一万多人,是怎样被杀的吗?”覃敌援军未到,不敢轻易出阵。杨钦也不知覃敌虚实,哪敢贸然进攻呢?炫耀一时,便回到酉港。 覃敌马上又把受杨钦威胁的情况向程昌寓、王燮汇报。王燮惧怕,下令马上回军。覃敌后军改为前军,前军改为后军,慌忙返回,只留18车大德山船3只,海鳅船30只断后。初更时分,覃敌的船队起缆踏车,起离鼎口,向鼎州行进。二更时分,浩月悬空,照得湖面如同白昼。船队行至凤金口(今汉寿下窖附近),江面宽阔。杨幺立即率领义军大小车船围追堵截。覃敌水军大败,一船士卒三百余人,满身中箭,头破额裂。只有他乘坐的大德山船幸免,狼狈逃回鼎州。 杨幺大获全胜,粉粹了官军的第六次围剿。官军大败,王燮退回湖北。宋高宗见围剿失败,十分恼火,撤销了王燮、陈昌寓的官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