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18-1-12 10:33 编辑
千秋兰渡 万里流香(下)
——“澧水明珠 美味合口”行吟
四
随后,采风车队先在紧贴合口镇的常德沅澧二号新干线稍作停留,虽然这条新干线尚未完全竣工投入运行,但它笔直宽阔的气派、车流不息的态势、美景夹道的村镇风光,已经强悍预示:它必将成为湘西北一条前景无限的大动脉,也必将给合口地域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合口人睿智地预见到新干线潜在的诸多机缘,于是开始前瞻性运筹和操作,已经动工开建的合口车辆检测中心,就是其中一个很值得采访和展望的配套亮点。当然,我们这一站主要是去参观采访总投资2.5亿,正在分期建设中的合口龙池光伏发电厂。合口龙池堰是一个有故事的所在,澧北方音中的“拢城堰”自古就很著名,它应该算是合口境内的一个内陆自然湖。先前,这湖泊除供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用水,嬉水游泳之外,曾被利用起来养鱼和养殖珍珠。随着能源科技事业的发展,合口人“渔光互补”的开发思维终于被触发,人民需要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于是,合口招商启动了30MW光伏发电项目,积淀厚重的900亩龙池堰终于再度涅槃,一变而为“上发电、下养鱼”的聚财之湖。在这里,采风者的相机、手机“咔咔”不停,上摄向太阳取电的光伏板矩阵,下拍向水面要鲜鱼的镜湖;而龙池堰岸边一排排如帚拂天的秋苇花篱,在这渔光互补的风景中,又平添一道别样的情趣;采风队列中的美女帅哥们,在这里都情不自禁把自己“许配”给了龙池苇,丽人与苇花,如轻扬之絮飞在蓝天的襟抱里。我又免不得为此再吟几句:
合口龙池一芦蘠,
婀娜摇曳舞晴光;
守望光电千千亿,
天人谐和见辉煌。
五
其实,“合口味”有多美,还真不能光看“美食一条街”或“大码头早酒”;难道那古镇新城的味道不够美?难道那优美环境的味道不够美?难道那天人合一境界的味道不够美?难道那传统民俗与艺术的味道不够美?或许,这许多不同形态的“美味”,还不足以证明合口美味飘香万里,要让合口美味品牌走红万里,这已成当下合口人的一个“开发梦”。于是,合口镇党委政府在特色与规模农业上狠下功夫,甜叶菊、香芋、马蹄、葡萄、西瓜、大棚菜和梅菜种植与加工项目,在合口境内拉开了沙场秋点兵的架势。尤其可圈可点的是积极建设了特色农业科技园,引导富强、芭茅村民种植700余亩梅菜,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震撼效益的地方特色品牌。说起梅菜,澧北人便竖起大拇指说:“还在嗲嗲、老嗲嗲手里,‘梅根盐菜’就是一肴少见的上等好菜”。在“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一个爆红主题的背景下,合口特色农业科技园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在澧水河边平展沙壤的“地乡”,培育起了一个已经远征东南亚的合口美味品牌——梅菜。采风这天,梅菜公司的邵总在生产基地忙得不亦乐乎,连停下来稍微聊聊都没空,因为海外梅菜订单爆棚了,东南亚的食客们着实被这道澧水流域家常菜征服了,美味名品“梅菜”如今真是供不应求了。看来,那些最传统地方风味食品一经科技提质、规模化生产和越界推广,就会插上行天的翅膀,万里翱翔。我们站在正进行梅菜腌晒工序的澧滨土地上,畅想着东南亚餐桌上梅菜走红的情景,不免都向正在忙活的邵总投去钦佩的目光,正是他,让合口美味开始进入万里飘香的境界。情不自禁,我又即兴吟道:
澧水北岸滩金沙,
富强芭茅写佳话;
一品梅菜香万里,
合口美味走天涯。
尾声
一个千百年来默默匍匐在澧水中游北岸的渡口小镇,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不断接受着新锐“异物”的介入,这新锐“异物”,便是那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追求、新技术,它们对合口社会“蚌膜”的不断刺激,使合口地域的社会肌体不断分泌各种“珍珠质”,在一届又一届镇领导集体与不换届的五万多合口人民的共同奋斗中,终于使50平方公里的合口镇,出落成澧水之滨一颗光彩四射的硕硕明珠。现任镇党委书记章兴桂同志如数家珍历数从1988年以来,合口镇发展光谱中那些熠熠生辉的炫点:1988年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14年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16年评为“全省十大美丽乡镇示范镇”、“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和“全国信息化建设试点镇”……求真务实的章书记无非是想要表达:近三十年来,在历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引领和接力奋发中,合口人民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用智慧、特别敢创新的精神与作为,传承着祖先创造的、与这片乡土融为一体的楚文化;培育着因地制宜、商贾云集的码头商行文化;创造着多元相济、立体发展的地域社会文化……因此,合口镇先后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民俗文化艺术节、龙狮争霸赛、美食文化节、古镇摄影大赛等影响深远的大型文化活动,不仅给澧水流域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也给合口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经济和精神红利,从而与时俱进地推动着合口这颗澧水明珠更充分的发育与成熟。
附言:篇幅受限,一帖两发。此帖亦见于“微临澧”和“天风徐来”的新华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