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源巧改蒋介石密杀令
1949年9月,云南即将解放。蒋介石得到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的请示电报,回电时就八个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蒋介石肯定了90名进步人士做出的事有点过份,但死罪难免。逭是逃跑,回避之意,“无逭”即不能放,该杀。《尚书》中有“自作孽,不可逭”,意思是自己做了坏事,不能逃避。 正好当时密电收发先送云南省主席卢汉手中,然后再转送沈醉,不然到了沈醉手上,90名进步人士即被杀死。卢汉知道沈醉不是省油的灯,一旦知道蒋介石的电报内容,就会秘密出动军统特务,将进步人士杀死,得想个万全之策,保住这批革命志士生命。更重要的是,卢汉已决心投靠共产党,想多做点好事,得到共产党的谅解。他一心想早日结束战争,为祖国的解放而斗争,要消灭沈醉这伙反动势力,不能让蒋介石以云南为基础,誓与共产党斗争到底的阴谋得逞。卢汉猛想到一个人,这就是曾同蔡锷将军一起举办云南讲武堂,还当过朱德同志的老师的李根源。他当时正和卢汉一块儿策划起义,任高级顾问,卢忙令人把老先生请来,将电文交给李,看如何缓解矛盾,争取拖延时间,保住90余名革命志士的命。 李根源先生看了电文,仔细思索了一会儿,接着拿笔将电文打了一个反勾,将蒋介石的电文顺序倒过来,改成了“罪无可逭,情有可原”,让译电员重新去译,译好后再送沈醉去看。顺序一改,意思完全变了,成了罪不能逃脱,但情有可原,不必去追究。这样一改,原先的密杀令,变成了不杀令,救了90人的生命。
(资料来源:《档案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