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72|回复: 20

春节起源与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2 23: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3133659692,3942742597&fm=11&gp=0.jpg

    春节是我国节日之首,是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过节人数最多的中国节日。它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第一大节,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节日。春节不仅是中国一宗巨大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正旦、元日等,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民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在夏代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尔雅·释天》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了下来。年作为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年。
    秦代至汉中期前,岁首在夏历十月,十月初一为新年。汉中期以后,岁首在正月初一,称为正月旦、正旦等。正月旦是汉代皇家的重要庆祝日,朝廷要举行大规模朝会。在朝廷的影响下,汉代民间将年节民俗活动由传统的腊日、腊明日移到正月之旦的“正日”。从唐代开始,春节享有政府法定假日,给假七日,是年前三天年后三天。宋元明清各代,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 1912年1月1日,以公历为标准纪年。 1914年1月农历新年岁首易名为“春节”,公历的1月1日为元旦、新年。 新中国成立时,继承辛亥传统在历法上采用公元纪年法,但对传统年节给予特别关注,规定了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假日及其放假日期。从此“春节”成为社会上下对旧历大年的称呼。
    春节,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
春节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时间关口,其节俗丰富、生动,充满了人性伦理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与智慧之美。
    民间关于过年的起源的传说有很多版本:

091707mjj60uy6c10ykjuy.jpg

    年畜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091735pqgvq3hul9sul4xu.jpg
    万年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
091805pfosivxzw0wv0f0z.jpg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见此,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刺客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张弓搭箭,准备射死他。谁知,刺客被卫士发现,被当场缉拿。祖乙知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的故事.
    弥勒说 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091900wu910wvvgo12m2jq.jpg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的事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05: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06: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理性概括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06: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有见地的科学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06: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佛何止心善!它处世对世楹联更有人生哲学,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脸常笑世间可笑之人!欣赏佳帖丶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07: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拥抱春节!给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07: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给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1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涨了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10: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前给毛会长拜年,祝愿您全家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10: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7:03 , Processed in 0.04076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