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点钟时,列车行至玉珠峰站。我两眼紧盯着车窗外面,蓝天白云和地平线仿佛挨着,伸手可摸到云朵。列车播音室提示:脚下路段和西南方向便是无人区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这里自然景观独特,素有青藏高原“动物王国”的美誉。我偶尔看到三五只或七八只藏羚羊,在离铁路百十来米的地方游走。还有野驴、野狗等动物在悠闲的走动。上午十点半,列车行至唐古拉站。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无人值守车站,站点海拔5072米。站台上往西望,可以看到唐古拉山6621米的各拉丹东雪峰。唐古拉山向来被人称为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十分巍峨壮观。
过了唐古拉山,海拔和缓下降。青藏公路109国道和铁路结伴而行。路两旁一片片的草甸,牛羊逐水草而居。由于是雨季,分布七零八落的沼泽湖泊水质混浊发黄。路边各种规格不一的太阳能随处可见。过了羊八井镇,绿油油的青稞,金黄色的油菜花,那湛蓝的天,雪白的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经过46小时的行驶,列车下午六点到达拉萨。下车后,我头昏脑胀,胸闷气短,想要呕吐。无心观看那萨市景,由接站人员拉回宾馆休息。
唐古拉山下的野牦牛
伸手可摘云朵
拉萨市郊区的青稞
冰雪覆盖的唐古拉山
拉萨市郊区的青稞和金黄色的油菜花
冰雪覆盖的唐古拉山
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全景,318国道的隧道在山下。
二、 雪域江南美如画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高原反应有好转,但仍有不适感觉。幸好有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和童年困难经历练就的拼搏精神垫底。早上六点半出发,前往林芝地区。林芝位于西藏东南,和印度接壤,被称为雪域江南。平均海拔2900余米,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四十六。西藏森林的百分之八十都集中在这里。含氧量达百分之八十。还有金丝猴、雪豹等国家珍稀动物。
经过一段318国道的颠簸运行(因拉林高速尚未完全通车),上午十点半,来到了海拔5013米著名的米拉山口。气温只有七八度,风力大,含氧量低,衣着单薄的我冷得发抖。我和同伴的高原反应又明显起来。
米拉山口是拉萨和林芝地区的行政管辖分界线;也是两种气候的分界线;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到此,则被山脉挡住,故林芝暖和,植被丰厚。拉萨则相反。山脉还是拉萨河和与尼洋河的分界线;更是前藏与工布藏(低谷地区)的分界线(藏族分为几类)。因此,地理位置意义重大。
走进巴松措国家级旅游景区,我被这里的环境深深吸引。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面面积6000多亩。位于工布江达县巴河上游高深峡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于1994年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同时被世界旅游组织列入旅游景区。这里四周林木繁茂,群山耸立,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儿往来如织。距岸边大约100米处有一座小岛,名曰扎西岛。岛上有座唐代的建筑寺庙,名错宗寺,两层土木结构。顺时针转岛,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连理树,春天时,桃花与青松相映,煞是好看。寺庙后面有几棵上千年的青岗树,枝叶蓬勃。在西藏能有这样的美景实在难得。
我们马不停蹄,,来到了卡定沟天佛瀑布。这里是西藏唯一的自然风景与佛教融为一体的景区,自然壁上有栩栩如生的佛像。是典型的峡谷地貌,山高沟深,奇峰异石,古树参天。落差202米的瀑布飞流直下,一年四季不断流,是上天赐予的“天然哈达”!
1300多年的青冈树
米拉山口留念
高达202米的卡定沟天佛瀑布
三、走进雅江大峡谷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从林芝到米林县派镇约150公里,路过本日神山,此处尼洋河汇入雅鲁藏布江,两江合为一江。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大峡谷。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它劈开了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气交往的山地屏障,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的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我们从派镇乘坐观光车去大峡谷沿途36公里。道路两旁长满了接骨草、青岗树等许多不知名的植物。这是一条通往大峡谷景区的专用车道,路面仅一车之宽,汇车要到稍宽之处。一边是坚硬的岩石,另一边是令人头昏目眩的峡谷深渊,其险峻是我平生少见。
这36 公里的大峡谷沿途设有四个观景台:情比金坚大桃树;雅鲁藏布江旁;南迦巴瓦峰观景台;直白村。尤使我感到幸运和惊喜的是,已被云雾笼罩多日的林芝地区最高的山,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今天上午主峰露出了“真容”,四周仍被白云包裹着。她有着“西藏众山之父”之称,被评为中国最美的雪峰之首。由于平时大都被云层藏着,人们很少见到,又被称之为“羞女峰”。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江水是自西向东流,但到此却绕南迦巴瓦转了个弯,造就世界第一大峡谷在此与世界第十五高峰相遇,成为一个马蹄形自东向西流,其境十分壮观。我异常兴奋,眼观江水环抱高山汹涌而下,山与水紧密融合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大自然造就出一幅十分秀美的景色。我陶醉在这美景的怀抱里,享受着一种少有的舒畅和开朗。面对滔滔江水,放声朗诵“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返回时,我们乘快艇游览了雅鲁藏布江,感受一下世界上最高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
湍急的雅鲁藏布江江水
江水环抱高山自东向西汹涌而下
四、参观民俗第一村
在离开林芝返回拉萨的途中,我们参观了藏民俗第一村。下车后,一位口齿伶俐、皮肤白皙的卓玛,带着深深的祝福和真诚的问候,为我们献上圣洁的哈达。卓玛在成都念过四年大学,普通话较为流利。她介绍说,村上有60多户人家,400多人,是林芝地区最富裕的一个村。村子里满是核桃树,结满了核桃果。村民们住的房子分为三代(三个等级),一代是老式建筑,两层。牛羊等牲口住下面,人住上面。第二代牛羊分开,房子保暖,但不通风,光线暗。第三代是现代楼房结构。卓玛把我们迎入她家,整洁的四合院,漂亮的小楼房,里面宽敞的客厅,具有藏族特色的装饰,十分吸引人。她给我们斟上醇香的酥油茶(我是第一次品尝)。讲解了许多藏族的民俗知识,以及藏医藏药的运用和保健。并随即演示了在我脖子和背部刮痧按摩等方法。吸引着每一位客人,使我们十分痴迷,流连往返。通过深入的接触,我们更加了解藏族同胞的生活内容。
卓玛家房子的大门口(右边是两层的楼房,非常漂亮)
五、高原圣湖纳木错
从拉萨去纳木错圣湖约200公里,沿109国道行至当雄县城,再直奔景区。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这里与登珠峰大本营高度相等。前十多分钟还阳光明媚,突然乌云密布,瞬间下起了冰雹夹雪。越下越大,四周高山短时间披上了银装。真是“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我穿着一件薄薄的羽绒服,撑着伞,尽管挨冻,但那根拉石碑上,刻着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吸引着我:
那一时,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时,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拍照完毕,继续前行。越过山口,纳木错湖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下了高山,雪停了。我们来到湖边已是下午两点,虽是七月下旬,气温仍只有十一度,还刮着风,着实叫人寒冷。
纳木错湖位于当雄县拉木湖乡,水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因其宗教活动多,在宗教上被称为圣湖,有千湖之湖不老的传说。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湖水清澈透明,湖面是天蓝色。像一面巨大的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湖的东南是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这里没有污染,保持着原始生态。四周设有中科院的监测点。湖边一群群灰色的湖鸥在觅食,它们并不避人。藏民们牵来牦牛,供游客骑上拍照。聪明的牦牛为了获得主人欢心,为主人赚钱,待客人骑在背上后,故意往水里走(游客须多付10元钱),主人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蓝色的纳木错湖水
著名的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与珠峰大本营高度相等。
六、布宫、大昭呈精华
布达拉宫在我心中充满了神秘感,还在学校念书时就想对其一探究竟。按照导游预约九点到达,我们八点半就到了布宫广场。从广场正面大门右边进布宫,入口处竖立着一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的公约牌。参观游客排起了较长的队,还有尼泊尔等外国人。为了保护布宫,政府限定了每天参观人数。故到旺季,参观布宫是一票难求。
布宫有三道检票口,到第三道才是正式参观宫殿的入口。布宫耸立在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建筑群。宫殿高达200 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宫殿主体部分修建至今1350年历史。最初是吐蕃王朝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而兴建。殿内陈列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休息的地方。后来经过两次大的扩建,第一次是五世达赖喇嘛(清顺治二年)进驻宫殿后扩建,行使政教合一的权力。从此,宫殿便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东宫居所,以及重大的宗教和政治活动举办地。第二次扩建是1922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宫殿分为白宫和红宫,白宫是办公和生活区。红宫是存放历代达赖喇嘛圆寂后的肉身灵塔(金黄色)和佛祖、菩萨佛塔(绿色)。殿内供奉的八位达赖喇嘛真身是:五世达赖、七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其中五世达赖灵塔黄金最多,达3721公斤。怪不得有人说:布宫最不缺的就是金子。七世达赖灵塔珠宝最多,十三世达赖灵塔各种珍贵珠宝工艺最高超、精湛。宫殿八层以下专供四品级以下官员办公,九层以上专供达赖喇嘛衣食起居、办公、接见政要。
此外,布宫里还有不计其数的壁画、唐卡、经文、经册、金印等稀世珍宝,文物价值连城。由于禁止拍照和录音录像,实在无法具体分类描述。我由衷的感叹:布宫的藏式古建筑和宫内的金碧辉煌,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之作。是藏族悠久历史和深厚藏传佛教文化的见证!回到湖南,我至今仍被布宫的一切所陶醉。
布达拉宫侧面全景
布达拉宫三层上四层的通道
这里是宫内第八层演藏戏的地方,达赖喇嘛在上层看戏,其他官员在左右两边二楼厢房看戏
这是宫殿的八层的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