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它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习俗,具有很强的传统性、群众性、体育性、纪念性。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文化魅力,使龙舟运动经久不衰,乃至推广到世界各地,构建了灿烂辉煌的龙舟文化。 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了独木舟一类的原始船了。除古籍记载外,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时期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木桨。独木舟、木排、竹排、木板船的出现,为竞渡创造了条件。先民们为了争夺食物,获取食物,自发性地开始了原始性的竞渡。古代出现了战争,也免不了水上之争。于是,龙舟的前身就出现了。战争又提高了龙舟的制造技术。 于是,人们从竞渡中体会到了“水戏”的乐趣,便以加总结,在节日开展竞渡活动。在春秋战国之前,龙舟竞渡就已经盛行于江南,特是湘楚一带。龙舟起源的准确年代至今无法考证,但最迟诞生于战国时期是无需怀疑的了。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318-296年的《穆天子传》。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九歌》、《湘君》、《天问》、《河伯》等词赋中多次写到龙舟。可见那时的龙舟竞渡已经十分盛行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长的达33米,100人,桡手80人,龙舟一般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有的龙舟配有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
龙舟五花八门,还有夜龙舟、旱龙舟、女龙船(凤舟)。 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 凤舟即女龙船。在过去,许多地方的龙舟竞渡均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 凤舟源于远古的乌舟、鷁舟。民间早就有凤船竞渡。《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凤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风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凤艇赛。这种凤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凤头、凤尾,由女队员竞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样之意。 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湖南汨罗县的龙舟,前装龙头,后置凤尾,凤尾是用包有红纸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称为龙凤船。 龙舟竞渡用途及其广泛。主要是纪念屈原。龙舟竞渡的起源,众说纷纭。纪念夏禹、纪念越王勾践、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苗民保公等,其中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最为广泛。 唐人刘禹锡著文说:“以竞渡纪念屈原始于朗州”(即今常德市),并撰《竞渡曲》留世。明代常德人杨嗣昌撰写了我国研究龙舟竞渡的第一部专著《武陵竞渡略》,载:“竞渡事,本招屈,实始于沅湘之间。”记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浙江甚至广西等地龙舟竞渡的史料、诗文众多。 湖南洞庭湖区的常德市、岳阳市、益阳市,特别是其中的汉寿县、汨罗市,端午龙舟竞赛以纪念屈原,历史之久,规模之大。前篇博文《沅澧流域过端午》已对常德市龙舟竞赛做了大致介绍,不再赘述。汉寿龙舟的“冠名”有独特之处,以红、白两色分类,称呼“红船”、“白船”。红船插红旗,着红装,冠红名,如飞天红、满江红、盖天红等。白船也就和红船一样突出“白”了。这种“冠名”世代相传,千百年来换船不更名,一直沿用至今。 屈原故里湖北秭归,每年端午节都要划龙舟祭祀屈原。祭祀分民祭和公(官)祭。民祭:在端午节龙舟下水前安装龙头时,要杀猪宰鸡。临水以毛血祭屈原在水之灵。开赛前要游江招魂,抛粽子于江中以慰屈公。而赛龙舟时,所有划手齐唱《招魂曲》,岸边观者齐声和之。《招魂曲.龙船调》词为: 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东方, 东方有魔鬼高数丈,你到那里必受伤。 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西方, 西方有流沙千万里,流沙滚滚人遭殃。 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南方, 南方有大蛇和大蟒,虎豹豺狼把人伤。 三闾大夫听我讲,你的魂魄不可向北方, 北方有有冰雪盖大地,草木不生玩物丧。 三闾大夫听我讲,你要安安然然回故乡, 故乡百姓敬重你,永远伴你渡时光。 公(官)祭由官方主持,百姓参与,气氛肃穆,祭坛神圣,祭品丰盛,场面壮观,震撼人心,非太平盛世不能行。近年来,秭归举行过多次公祭活动。 除了纪念屈原外,龙舟竞渡还祭祀龙神。我们的祖先曾无数次受到水灾的袭击,见到蛇在水中自由自在,在远古和原始时代就逐渐产生了对蛇的图腾崇拜。著名学者李延在《龙崇拜的起源》中指出:“龙崇拜已经是一种灵物崇拜。”龙,以其独特形态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不论是宫殿、房屋、庙宇,还是衣物、用具、故事、传说,乃至民间竞技、游戏、节日习俗等,无不留下龙的痕迹。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于是龙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有的还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龙船平安。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 各种祭祀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龙舟竞渡运动之所以千百年不衰,最关键的因素是它本身的群众性。龙舟竞度在发展中,呈现三种趋势: 从小集会走向大规模。旧时的龙舟竞渡,一般是在适合竞渡的河流、港汊、湖泊的村镇附近,以村落、街巷、码头、行帮组织的封闭性的龙舟集会。传统的单位龙舟,只代表某一氏族、部落、宗族、码头、行帮、街道或自然村寨,而到了近现代,龙舟所代表的群体,由部落、宗族转向国家社会性,往往代表的是乡镇、县市、省乃至国家。当代龙舟竞赛,内容越来越丰富,往往伴随着盛大集会,如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国际国内的经贸活动。 从祈福禳灾走向会节喜庆。竞渡与祈求风调雨顺史料记载甚多。旧时代龙舟文化的经济因素是潜在的,是人们主观愿望的反映,而现代龙舟竞赛,不仅是节日的庆祝,更是为大规模经贸助兴。以龙舟竞赛来扩大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推介旅游,发展经济的作用愈来愈明显,“龙舟搭台,经贸唱戏”为龙舟运动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中国走向世界。中国现当代龙舟运动好事连连:龙舟被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开始举办“屈原杯”全国龙舟赛。中国龙舟协会、国际龙舟联合会、亚洲龙舟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相继成立,全国性龙舟活动朝着规范化、规模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2009-03-3022:1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