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中旬,江苏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组来到常德德山,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制作的《毛主席诗词故事》纪录片拍摄德山有德故事。因为毛主席曾引用“常德德山山有德”这句民谣注释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一词。 1956年6月,63岁的毛泽东到南方巡视,畅游湘江至橘子洲,横渡长江至汉口,写下《水调歌头·游泳》,上阕曰“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1958年9月,中央文物出版社将出版的线装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送主席一本。同年12月毛主席到南方视察时,在广州对线装本诗词用毛笔写下若干批注。批注中《水调歌头·游泳》一词的自注“‘才饮长沙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2009年12月,毛泽东诞辰11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广州市档案局联合将珍藏在中央档案馆的毛泽东批注本影印编辑出版,毛泽东亲笔批注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得以流传于世。
没有来过德山的毛泽东却推崇这句德山民谣,他心中显然知晓“德山有德”的故事:中国上古高士善卷先生,以德施教,开启民智,造就一方净土,当时的尧、舜、禹三代首领先后来向他请教德治方略。尧与禹均拜先生为师,舜欲将天下禅让,善卷力拒不受,隐居常德枉山播德。随代开元年间朗州(常德)刺史樊子盖为纪念善卷改枉山为善德山,简称德山。善卷先生因留下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而被尊为“德祖”,德山也成为中国道德文化的渊源。“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也就自然产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