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10|回复: 26

(悠然的回忆)《岁月如歌》连载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6 14: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18-4-26 14:49 编辑

悠然的回忆15



岁月如歌

陈贤明/作者  天风/责编


七     以粮为纲(下)


        民工们的突击性操作使水轮泵站的结构造型一天比一天眉目清晰。三年后,青山水轮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这期间,中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但青山水轮泵工程没有受到冲击。那时,我正在临澧一中读高中,我班的刘效凤、朱传佳等同学,还有家乡的父母辈、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榜子哥、花子、舫子、章子都自愿投身到了青山水轮泵站的建设中。

        到1976年,灌区配套设施全部完工。一套以灌溉为主,兼发电、航运、通车的大型水利综合利用体系——临澧青山水轮泵站,横空问世。

        一座座大桥从青山脚跨过洞子坪直通北岸的新安镇,气派的船闸依在青山脚下,坐上船可下津市直达洞庭。两座装机容量8900千瓦的电站的发电机机组发出柔和的轰声,临澧的老百姓从此告别了漫长的煤油灯时代。有密闭机房35台可扬水58米高的水轮泵不停地转动,河水沿着7组粗大的扬水管道爬上河岸。4条主干渠(125·13公里)就像大动脉一样纵行灌区。789条斗渠(总长1578公里)形成灌溉网络。64座大小水库与之连通。4处倒虹吸管(总长1328米)配置得当。16处电灌机埠布局合理。一座座渡水槽飞越山涧。35万亩良田从此旱涝保收。

        家乡的平整土地建设,水库建设,水轮泵建设都是天经地纬的壮举,史无前例的开篇。

        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一支建设大军叫“知青”(1964年少量——1968年大量,到1978年城镇知青政策性回城。据官方统计全国知青约3000万人,其中城镇下乡知青1776·48万人,农村回乡知青1243·22万人)。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开荒,种地,到处都有知青的足迹。知青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青春。

        就在全国人民为粮食艰苦奋斗的同时,有一位农业科学工作者一直在默默地为人民奉献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1930年9月7日——)。

        袁隆平先生亲眼目睹了中国缺粮的状况,且亲自经历了饥饿的痛苦。因此,他决心为国家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地培育出高产水稻新品种。从1964年开始,他着手研究通过水稻有性杂交培育出高产新品种。为解决水稻有性杂交中人工授粉难的问题,袁先生一次次攻克水稻“雄性不育”,终于于1974年对水稻雄性不育“三系配套”配型成功,获得杂交优势。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叫“南优二号”,试种667平方米(相当于1亩),产量628公斤。而过去早晚稻平均亩产250——300公斤,大大提高了产量。

        1975年,杂交稻大面积推广。每个生产大队成立了一个制种队,自制杂交种子。公社为各生产大队培训了一名制种员。那年我在大队学校担任民办教师,制种田就在学校旁边。在制种季节,我常跑到那儿看稀奇,还帮他们用绳索赶花粉,以帮助“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之间的配套 授粉。我从中还学到了不少关于杂交育种的知识。

        耕地,水利,高产品种等等。为了这些,我们的建设大船一路艰辛。这当中,离不开“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保驾护航。

        “ 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把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亩,增产粮食200多亿公斤。”(摘自【转载】袁隆平,李灿)

        1975年以后,粮食一年比一年多,到80年代初期(1983年左右),粮食多到什么情况呢?大大小小的仓库装满了不说,装不完的粮食在仓外打起了一个个露天堆,用仓储用的大油布盖着。那天我父亲对我说,粮站的原本空着的地方连走路的地方都被粮堆占着了,全县各粮站都是如此。1984年,出现了当时出了名的农民“卖粮难”,就是交公粮难。由于粮食没地方装了,粮站工作人员百般刁难卖粮的农民,街道路面上,公路边上,单位的院子内,到处都有农民在晒稻谷,说是水分含量不合格。但农民说,和往年一样都晒好了的,这咋就水分高了?稻谷晒好后,用风车车了一遍又一遍,到粮站下班的时候农民还得空着肚子把“头子谷”即风车车掉的谷挑回家。1992年,国家结束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粮食统购统销,1953——1992年)。

        人们回想起走过的历程,总结说,50年代饥荒(从1954年卖余粮开始),60年代拓荒(实际从1958年至70年代中期),7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满仓。从而实现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毛泽东于1972年提出)”。

        在短短三十年内,咱们国家粮食富足了,人民吃饱了,国防成就让侵略者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这真是一个飞跃啊!

        从以上情况来说,在当时机械化不发达的条件下,在不消耗国家不可再生的贮藏能源的条件下,农村基本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就,解决了土地问题,水利问题,粮食问题。人民公社(1958年——1984年)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根据“一平二调”政策,人民公社为农村的农田基本建设无偿地提供了财物和劳力。

        我生长在这个时代,我见证了这个时代的伟大创举,我感到无比自豪!





t01473608ce91621561.jpg
se25944196.jpg
se23912800.jpg
53104MfnAq0_b.jpg
ck651829.jpg
PK00061890.jpg
au87538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6 14: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长在这个时代,见证了这个时代的伟大创举,感到无比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4: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18-4-26 14:40
生长在这个时代,见证了这个时代的伟大创举,感到无比自豪!

谢爱玉先生首席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6 15: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一平二调”政策,人民公社为农村的农田基本建设无偿地提供了财物和劳力。——我认为“一平二调”能干大事。那些年群众并没有多少怨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6 16: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见得最多的标语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三面红旗万岁; 土、肥、水、种、密、保、管。
       生长在这个时代,见证了这个时代的伟大创举,感到无比自豪!完全不是别有用心的人污蔑的“毛主席只搞阶级斗争,不搞经济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6 16: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尹先生,真是有心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6 17: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丶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6 17: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客观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6 17: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开均 于 2018-4-26 17:42 编辑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05: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8-4-26 15:44
根据“一平二调”政策,人民公社为农村的农田基本建设无偿地提供了财物和劳力。——我认为“一平二调”能干 ...

先生说得在理!世间万事都是利弊相随得,主要看利大还是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5 20:13 , Processed in 0.0396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