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汉平 于 2018-4-29 07:48 编辑
转者按,不兴大赈酒,这囬是家喻户晓,很得人心。这几天,左邻右舍,什么生日酒之类,抢在五一前赈,呵呵......因为有的通知也好村规民约也好,都是五月一日起实施。总之,是好事!故转此文供网友们参阅。每逢佳节酒席多,随不起的份子伤不起的面子
王醒 何雪薇 付兆飒 孙远桃
“每逢佳节酒席多,一天要吃五六桌,出门苦挣几万块,十天酒席吃一半”“农村红白事,大摆流水席,长达六七天,吃掉一整年”……每年节假日,各地网友都会“吐槽”当地请客吃饭办酒席、大操大办之风盛行。街里乡亲“随份子”被称为是“情分”、是“面子”,可这样的“习俗”却让百姓苦不堪言,“辛辛苦苦外出一年赚的血汗钱,几个酒席吃去了一半”“家里经常是有点空闲钱就‘随’出去了”。 早在三四年前,有媒体就做过统计,八项规定实施后,从中央到地方,关于领导干部婚丧嫁娶有关禁令达数百个,“报告制”“限桌令”“限礼金令”“限客令”……规定细致严格。最近两年,很多地方对于“群众操办酒席”也出台过不少大大小小的规定与限令。那么各地方执行的怎么样?“大操大办”之风是否得到有效遏制与缓解? 立下“红九条” 树起“新风气” “每逢佳节酒席多,一天要吃五六个,出门苦挣几万元,十天酒席吃一半。”这是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曾经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那时候不仅有订婚酒、结婚酒、搬家酒、祝寿酒、满月酒,还有剃毛头酒、生日酒、甚至落难酒,这些酒席不仅将大伙的荷包吃空了,时间也吃没了。”说起过去滥办酒席的现象,塘约村村民彭珍祥直摇头。他坦言,面对五花八门的酒席,大家是既害怕又无奈。 2015年初,塘约村以整治滥办酒席风气为契机,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最终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制定了“红九条”,并为违反规定者设置了“黑名单”。 塘约村驻村的干部王璐告诉记者,“红九条”颁布后,对村民酒席进行了严格规定,整个村只能办“婚丧嫁娶”酒,礼金最高100元。红喜“餐标”为8菜1汤,每桌成本不能超过100元,请客不超过30桌;白喜就吃“一锅香”,不上瓶子酒,不发整包烟,请客不超过40桌。 “开始实施的时候有一家人办红喜多加了一个凉拌菜,违反‘八菜一汤’规定,被处罚1000元,且纳入黑名单管理3个月。”王璐说,为了严格管理,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组建了30余人的服务队伍,免费为村民提供酒席操办“一条龙”服务,服务队所需设备及服务人员劳务补贴全部由村集体资金统一列支,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自从‘红白理事会’成立后,全村的酒席总量减少了70%,我们用60万换回之前村民浪费的3000万,这笔账怎么算都值。”左文学笑着说,现在大家办酒不比酒水高低、客人数量、菜式花样,比的是节俭。 成立理事会 打破“老规矩” “按‘老规矩’,村里办红事每桌要8荤8素,烟酒也是比着买贵的,摆席设宴两三天。”老张头在河北省石家庄新华区岳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对于村里这些“讲究”他再熟悉不过。 “关键是铺张浪费严重,宴席的菜根本吃不完。红事不大办,面子上过不去。白事不大办,别人背地里说你不孝顺。” 岳村红白理事会理事张焕仁说道。长久以来,村里“大操大办”的“讲究”都让全村人“头疼”与无奈。 2017年1月,岳村社区两委会上就村民红白事攀比风气越发严重的现象进行讨论,计划通过设立红白理事会、成立红白事管理规章制度等方式来牵头“打破老规矩”。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出台了岳村社区居委会红白事管理办法,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由村里三位有威望的老党员组成。 “红白事管理办法一出台,老百姓们连连称赞。红事从酒席数量、烟酒菜标准等方面都作出要求,白事坚决取缔穿大孝。”岳村社区居委会党政办公室主任王爱年说道,“谁家要办红白事就及时告知理事会并交押金1000元,如果能够按照规定执行,理事会退还押金并再奖励500元。近半年多来村民无一违法规定。” “过去办场白事最少也得一万多。前几天同村一户刚办了白事,只花了一千多,办得也挺好。”村民侯大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