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47|回复: 9

解读《三国演义》—剖析“苦肉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 10: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读《三国演义》
—剖析“苦肉计”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常为人们形容两厢情愿的口头禅。而这句俗语是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献密计黄盖受刑” ,即谓“苦肉计”。
       正史上是没有周瑜打黄盖“苦肉计”一说的。而《演义》又何以描述的神乎其神?显然是作者参照有关史籍编造出来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卷五十四,黄盖对周瑜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并以“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裴注】《江表传》载有黄盖诈降书,曰:“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曹操见书后,又“特见行人,密问之,口敕曰:‘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受爵赏,超于前后也’。”
       可见。用火攻和诈降计,是黄盖向周瑜提出的。但是,上项记述于小说家之写作有三点可利用之处:
       一是“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既是“首尾相接”,必须要有连结器物。那么,以铁链相连则为最佳选择。于是罗先生再把蒋干请出,二次过江,坠入瑜设圈套,被软禁西山,得见庞统,同归曹营,献上连环计,使曹操锁战船于大江,只待周瑜来“烧而走也”。一篇“庞统巧授连环计”跃然纸上。
       二是既然黄盖献有诈降计,如何取信曹操确为兵家大虑,此结不解,诈降难成。然史书未作交待。所幸罗先生智谋广远,想出了个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以他那如刀之笔,在纸上打了黄盖“五十脊杖”,又安排蔡中、蔡和去向曹操暗通消息。如此,“苦肉计”成矣。
       三“曹公特见行人”,是“苦肉计”成败的又一关键。非能人难堪此大任。故尔,罗先生挑选了江东机辩名士阚泽先生往曹营下书。经过阚先生一番巧言辩说,使曹操信而不疑,“苦肉计”得以最后配套完成。
       赤壁之役,黄盖作战英勇,中流矢落水,经韩当相救,得以生还。只有箭伤,未有脊杖伤痕。赤壁战后,黄盖来武陵任太守,建有良绩,并逝于任上。
       不论是否有“苦肉计”,赤壁之战黄盖诈降曹操的事实是存在的。诸如《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记载其中,予以确认。既如此,周瑜定是妥善解决了取信曹操这个至关诈降成败的问题的,或许不叫“苦肉计”,或许不是阚泽下书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10: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男的听到如此的好故事,谢谢付老!多多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11: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常为人们形容两厢情愿的口头禅。而这句俗语是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献密计黄盖受刑” ,即谓“苦肉计”。
    傅老对“苦肉计”的剖析,让俺增长了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12: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火攻和诈降计,是黄盖向周瑜提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13: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15: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16: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17: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战后,黄盖来武陵任太守,建有良绩,并逝于任上。
读史知兴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19: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 19: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3:55 , Processed in 0.0351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