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柳叶湖人 于 2018-7-13 16:43 编辑
夜读的意境(随笔散记之十二)
大凡喜好读书或者还想做点学问的人,都追求一种境界,古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此第三境也。”“红袖添香夜读书”则是才子佳人们的浪漫意境。“青灯有味是儿时”又是南宋大诗人陆放翁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意境。吾乃凡夫俗子一个,读书的意境自然不能与他们相比,白天要为生计操劳,读书只能是晚上的事儿了。因此,久而久之,夜读便成了我的习惯,只能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体会我的读书意境了。 记得儿时,也象陆放翁老先生一样,对灯苦读。苦的是那时无书可读,几本《红旗飘飘》,不知读了多少遍。在书中,我认识了杨根思、黄继光等大名鼎鼎的战斗英雄,并被英雄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到了上中学时,时局略有松动,我有机会读到了高尔基的《母亲》、《我的大学》,以及被污蔑为三株大毒草的“三花”:《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只是白天要上学,放学后要劳动,这些名著都是在夜读的意境里进入我的精神世界的,夜读让我触摸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领略到了西方文化的另一种风景。 如果说儿时的夜读是环境的使然,那么出来求学、工作后的夜读已是一种习惯,进入一种真正的读书意境了。几十年来,工作之余,一不玩牌,二不串门聊天,只要有本喜欢的书,一个晚上的时光,在我与古人或今人的无语交流中,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林语堂说过:“在风雨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数十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我的夜读,没有林老先生的雅兴,我一不要佳茗,二不需香烟,更不需红袖添香的艳福,只要一灯一书足矣,偶尔也用一支笔,记下所思所感。 夜读的意境是那么的富有情趣,那么的亲切温馨,因此前辈文人们常常在论读书的文章中论及夜读的情景,让后人们遥想追思。随着岁月的流逝,夜读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夜读已成为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在这诱惑多多的夜晚,你搓你的麻,你唱你的歌,我读我的书,在书中与古人对话,与今人交流,在书中寻求人生的真谛,不亦乐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