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梵净山 养生之天堂 ——渝、川、黔纪行之五
梵净山,驰名中外,佛教胜地。人到贵州,首先朝拜梵净山。 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它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三县边境,方圆达六、七百里,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顶(焚净山老山)2494米,新金顶(新山)2336米。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对高度达二千米),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是横穿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峰。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黔金丝猴、珙洞等珍稀物种。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地方。 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 据史料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 梵净”乃“佛教净界”。 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 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了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梵净山植物类型多样,森林是梵净山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其生物资源的核心。它既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又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枢纽;同时因其特殊的层次结构,形成了动物,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地。除此之外,梵净山尚有众多低等动物,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研究还未涉及。 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山。因优良的生态环境被誉为“地球和人类之宝”,有世界上同纬度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是珍禽异兽的乐园,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区。有金顶、护国寺、承思寺、镇国寺、薄刀岭、蘑菇石、天桥、太子石等景点。 在梵净,春季的林间开满了不知名的山花。夏日雨季,梵净山的溪水变得异常活跃,蜿蜒流淌至脚边,石子静静躺在溪底,幽绿的水草随波飘荡,鱼游其中。秋天的梵净,天蓝云白,漫山的杜鹃和枫叶一遍殷红,格外好看。冬日的梵净山山顶,有时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宛如一幅空灵的水墨山水。 没有峨眉山青翠幽暗,梵净山却也有自己的静謐。在清越的山林里散步行走,和小溪轻吟,古刹诵经,会让人感到莫名的平和、自在。 国内外宗教信仰者,善男信女,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一步一叩首,历尽艰辛,有的走了几年,专程到梵净山烧香拜佛,足显对教义的信仰与虔诚。有的已超越了他们的生命。面对他们,你不仅会被深深地震撼,而且会变得超脱起来。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出台,梵净山风景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修了环山公路,增开了旅游观光车,进口了欧盟的缆车和索道,新建了一批宾馆、商店、改变了旅游设施,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游客来贵州观光旅游。诗曰:“养生天堂梵净山,游人如织感万千。风景如画看不够,胜过东瀛富士山。” 梵净山,是华美的诗一首,是雄壮的词一阙,是悠长的曲一支,是天地自然之中,最为美丽的山水画廊,是您去了还想去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