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线 百看都不厌 ——渝、川、黔纪行之六
到渝、川、黔旅游,有一条红色和绿色交织的旅游路线。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前行,学习先烈的爱国精神,学习英雄、不忘初心,怎不叫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们第一站选泸定桥。泸定桥座落在四川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建成于(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1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总重40余吨。 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22名勇士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 接着,我们又驱车赶往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壁两层楼房。 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就驻在这橦楼房里。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这里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新修遵义会议纪念馆,建筑宏伟、高大气派,馆内运用高科技,光、电、声及实物、图片等再现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人流如潮,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尔后我们又驱车到茅台镇,它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在郁郁葱葱的河滨地带,建有“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军渡河纪念碑。”红色旅游提醒我们无论走到何处,都必须记得来路,记得那些精神财富永远不可丢弃。 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茅台镇是中国酱酒圣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茅台四渡赤水。茅台镇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 我们还到贡嘎山下康定,康定情歌故里。据说康定有艳遇,你在康定街边或经塔旁,偶遇一个心仪的美女,哪怕是看上一眼,也算是艳遇了。千里迢迢来康定的人,如果只是为了一面之缘,或许总会心有不甘,何况这是传说中的康定。“不管你来不来康定,我在康定等你。等你山高水长,等你雨雪风霜、等你海枯石烂、等你地老天荒”……读着心痛的文字,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凄婉泣血的情感故事?真正是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我们这次寻根旅游,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特别是孙子柄兆天真、活泼、可爱,为我们的行程增添了无限乐趣。本次历经四省,行程3000多公里,大饱眼福。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科技强国,富国强兵、西部大开发。高速公路,铁路、高铁密如蛛网。城市建设高楼林立。植树造林,清洁环保。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实实在在,老百姓幸福指数普遍上升…… 位卑未敢忘忧国!遗憾的是十年浩劫,名山大川,都江堰、乐山大佛……也不曾幸免。以史为鉴!“文革”造成的巨大创伤,直到今日,有的依旧在流血甚至化脓,不得不引起国人的反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西南寻根旅游,不虚此行!她将在我短暂的人生中,留下有趣的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