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国演义》
—孙策恶邪教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写“小霸王怒斩于吉”,说孙策被许贡门客刺伤后,带病与群僚共议出兵攻曹事。忽有琅邪道士于吉蛊惑百姓,被人呼为神仙,招遥过市,造成万人空巷,诸将欲往拜之,影响朝议。孙策大怒,命人缉之。张昭等数十人连名作状,乞保于神仙。策驳斥曰:“公等皆读书人,何不达理?昔交州刺史张津,听信邪教,鼓瑟焚香,常以红帕裹头,自称可助出军威,后竟为敌军所杀。此等事甚无益,诸君自未悟耳。吾正思禁邪觉迷也”。吴母说情,也不应允,终于斩了于吉。
这一事件,《三国志》本无记,作者是依据【裴注】《江表传》的记载而写的。而罗先生在写此段演义时,加了一句“禁邪觉迷”的话,精辟至极,给后人与邪教作斗争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故毛宗岗先生对孙策恶邪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孙策不信神仙,是孙策英雄处。”中国几千年没有形成如信奉上帝、真主、佛祖之类的“国教” 实在是一大幸事。虽有某些人剽窃《易经》和老子《道德经》只言片语相命八卦,忽悠人们几文小钱,或修几座寺观捞点香火钱,但尚形不成大气候。不过,谨防“邪教”惑众乱国,破坏复兴中华大业却决不可小觑,尤其是对当今某些以宗教为外衣实行恐怖活动,试图破坏安定,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更应效孙策以果决手段依法“禁邪觉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