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18-8-14 15:43 编辑
百岁老红军的传奇追忆(一) 文\刘小明 老红军向多本离开我们已经14年了,但他的经历,他的传奇,他的长寿足以使湘北人异常钦佩。 向多本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生于清朝同治年间,经历了三个世纪,2004年离开人世,享年116岁。据有关部门统计,他是我国目前老红军中在世时间年龄最长的一位。 赤贫少年当脚夫 不惑之年当红军 1888年农历正月二十四,向多本生于湖南省石门县河口乡郭家坪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的家乡山高路险石头多,是一个非常贫脊的山区。父亲终日上山劳作,收获的玉米、红薯等粮食,全家还不够吃上半年。青少年时代的向多本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为全家填饱肚子而发愁。1904年,向多本已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看到父亲整日为全家生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佝偻的背影,懂事的他毅然拿起了扁担,当起了专职挑夫,和父亲一起共同担当照顾这个家庭的重任。当挑夫是一件艰苦而劳累的活计,为当地大财主挑运桐油到津市,每天挑着100多斤的担子走90多里的崎岖山路,不能溅泼一点一丝,否则就扣工钱。向多本为了多挣一个铜板,练就了“百里挑油行如风,终点不少半分毫”的绝招,也成了当地有钱人争先恐后雇请的“甲等挑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多本练就了一副能吃能喝、力大无比的钢筋铁骨。由于家贫,他娶不起媳妇,直到四十七岁还是光棍一条。 艰难的岁月,苦难的生活,养成了向多本同情穷苦人,刚正不阿的性格,他常常把全家从牙缝里节省下来的几把米或两个铜板施舍给讨饭吃的穷苦人。他经常望着天上的北斗星寻思,自已有的是力气,有的是正气,有的是义气,可一天到晚还是忍饥挨饿,全家老小穷困不堪,这究竟是什么世道。今后的希望在那里,出路在何方? 1935年8月,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进驻石门西北山区整体扩军,筹集粮饷。时年47岁的向多本听说红军开过来了,是帮助穷苦人闹翻身求解放的队伍。认为自己今后的出路就在眼前,在跟父母道别后,勇敢的丢掉了扁担,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红军。没多久,他就随红六军团的部队一道继续北上长征。到部队后,他由于年龄偏大,又有的是力气,红六军团指挥官王震就点名把他编到后勤部队给红军筹粮做饭。他对自己的这个职业很负责,部队每到一地,他就和炊事班的同志一道赶快生火做饭,等战友们吃完后他才和搞后勤的同志最后吃。别看他年近50,但背起一副百多斤的石磨行起军来一点也不亚于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人家休息时他就坐下磨麦子、谷子,准备战士下一餐的口粮。 1936年6月,向多本随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经历了长征途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程,最险恶的一段岁月。红军到达四川毛儿盖后,为了抓住战机,争取早日和陕北红军汇合,随即向松潘草地挺进。原来计划10天的行军,只带七八天粮食,结果走了两个多月。开始的时侯,向多本和他的战友们还有炒青稞吃,青稞吃完了,就爵粮袋子里的麦子吃,麦子非常粗糙,吞进肚里,肠胃都会磨穿。麦子吃完后,向多本和红军战士一起挖野菜,草根,剥树皮吃。后来这些都吃完了,就吃煮熟的皮带、羊皮袄和皮靴。最后实在没东西可吃了,一些人就把破棉袄撕下来,硬吞进肚里,吞进去后又拉不出来。他当时在连队里算是人高马大,一米八六的个子,饭量也大,每天还背着一个石磨,加上在沼泽里行军,体力消耗非常大,饿急了的时候,真恨不得吞掉一座山。可是四周除了茫茫的草地,深遂的沼泽就一无所有。他身上再也没有力气背石磨了,也没有什么东西可磨了,就把它扔在沼泽里。有的时候饿得实在没办法了,他就尝试着把沼泽下面的乌泥用手强塞进嘴里,吞下肚去。有一次他饿得昏死过去,倒在路边不省人事,最后被负责收容的部队发现,他们见他还没断气,就把他用担架抬上,用马肉汤灌醒了他。后来向多本才知道,那马是贺老总的座骑,是他将马交给后勤部队,杀掉后分给伤员的。那草原一眼望不到边,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头上是国民党的飞机盘旋轰炸,脚下时时都会遇上充满死亡恐怖的泥沼陷阱。这些沼泽陷阱分布在草地下,很难辨认,一不小心掉下去一分钟就会从头淹到脚,同伴们伸手去救,也会同样被陷进泥潭里,那路上被敌机炸死的,饿死的,掉进沼泽陷阱里淹死的不计其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天大的困难难不倒英雄的红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跋涉,向多本和他的战友们终于走出了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