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毛自银 于 2015-7-24 11:27 编辑
中国毛氏大事记(一)
毛自银
1、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姬发八弟姬郑因功封卿士。 2、公元前1043 年, 武王分封71诸侯国,其中姬姓53国,首封诸弟16国,姬郑封于毛(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系毛国首任国君。同年,武王薨,成王立,姬郑系王叔,称叔郑;俄晋伯爵,亦称伯郑,为毛氏得姓始祖。 3、公元前1041年,成王登位,周公旦摄政,升毛伯郑为公,屏卫王室,命帅朝廷与诸邦国军队平定东方殷商遗族武庚与管蔡之乱,三年大靖。 4、公元前1039年,周公旦命毛叔郑为司空,为成王营建东都成周于洛邑(今洛阳)。5、公元前960年前后,周穆王命毛公监国,以造父驾八骏车西行逾天山、越葱岭,抵里海、黑海沿岸,路途三万五千里,行程543日,得四白狼四白鹿还。旋东服江淮,西伏蜀羌,南附蛮莽,“刑帅宇海”。
6、公元前约1000——前900年,周王命毛伯班、毛伯龚等亦先后作何尊、班艮、龚伯彝、毛伯敦等重器,表彰数代毛伯对周王室的贡献。公元前827——前782周宣王年间,毛公瘖作毛公鼎——鼎高 53.8厘米,口径 47.9厘米,100多斤重,铭文32行497字,在肯定毛氏为拱卫王室所起的重大作用的同时,勖勉子孙勤恳恭谨安守本分当好臣民。郭沫若谓“抵得一篇《尚书》”。
7、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宠褒姒烽火戏诸侯致西周灭亡。岐山以西毛国旧地归秦所有。前770年,毛氏等七姓大臣护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毛国部分后裔分别迁于巨鹿、荥阳、宜阳、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8、公元前660年,赤狄东下伐邢灭卫,毛国宗裔一支随卫戴公迁楚丘(今河南滑县),一支仍居巨鹿。公元前594年,晋国打败赤狄占据卫国,巨鹿为晋所并,部分毛氏复回巨鹿。
9、公元前593年,毛伯卫介入王室内争,为王孙苏指使王子捷所杀。公元前570年,晋国在鸡泽会盟。前557年,毛伯卫后裔20世毛元吉受晋国委派联吴抗楚,而后定居于吴(今江苏一带)。毛元吉一支称是鸡泽后裔。10、公元前524到前516年,卿士毛得杀毛伯过而代为毛伯,称毛伯得。毛伯得支持王子朝执政,被支持敬王姬匄的晋军和大臣召伯盈打败逐出王宫。王子朝于公元前516年率领毛伯得、尹氏固等大臣,携周王室大部档案,投奔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县北)。毛国封地被周王朝没收,毛国灭亡。叔郑及其子孙的毛国存在了530年。 11、公元前约285年,毛遂出生。约前260年,为平原君赵胜门客。前257年,自荐联楚结魏抗秦救赵,得升谏议大夫。 12、公元前257年,毛亨师荀子,先后趋齐趋楚,与师门等辑纂成《荀子》。前221年,秦统一,忽苛令“有敢言诗书者,弃市”,毛亨将诗书秘藏之。前206年,秦亡,汉朝立。毛亨授《诗》,既而注诗训诂授侄毛苌,苌持之诲人不倦,以“兴观群怨”教化风俗,开创古文“毛诗学”派,国人竞相习之,蔚成独特的中华诗词文化,中国因之称为“诗国”。 13、公元前207年,江苏丰县毛释之(《史记》中名毛泽),因助刘邦起事有功,封郎将;前195年领张地(属巨鹿郡),授张侯。子毛鹿、孙毛舜袭封。后毛舜因罪免爵。前62年,毛舜孙毛景以长安公士爵奉诏得蠲免赋役。 14、公元前48—前33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毛延寿画工艺术誉极当时。公元190—220年,东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毛弘,书法艺术“精研八分”,自成一家,擢郎中,教于秘书。南朝齐(公元479—502年)阳武人毛惠远、毛惠秀兄弟为当时一流画家;其同宗同辈毛惠素为少府卿。 15、公元前6年—前1年,泰山(今山东泰安东)人毛莫如仕朝任光禄大夫,继迁常山太守,以历官清正、精通易学著称。 16、公元147——167年,桓帝外黄令毛钦受命缉拿刚正不阿的山阳督邮张俭,张俭躲于李笃之家,闻李笃陈述张受人诬陷,感俭正义,亲送出塞得以逃命。 17、公元220—265年,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县东)人毛玠,为曹操大将及重臣,晋尚书仆射。出仕之初,即为曹操制定王霸大略,云“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地。兵夫义者胜,守住以财,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操依玠略行之,开创了“治平尚德行”“民丰岁殷”的稳定政局,为稍后晋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物资基础。史家赞玠之大略位居三国谋略之冠。其清恪廉正亦名天下。裴松之《三国志·毛玠传》载:“玠雅量公正,在官清恪。其典选举,拔贞实,斥华伪,进逊行,抑阿党,储宰官治民功绩不着而私财丰足者,皆免默停废,久不选用。于时四海翕然,莫不厉行。至乃长吏还者,垢后羸衣,常乘柴车。军内入府,人拟壶飧之洁,家象灌缨之操,贵者无秽欲之累,贱者绝奸货之求,吏挈于上,俗秽孚下。民到于今称之”。同时代明帝娶毛皇后,其父毛嘉封博平乡侯、光禄大夫,其弟毛曾为驸马都尉,迁散骑侍郎。 18、公元271年,建宁人毛炅守交趾(今越南河内),粮尽而救不及,城破被囚,不屈蒙难。 19、公元317年,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毛宝随东晋王室南迁建康(今南京),为征西将军平定苏峻、祖约叛乱,封州陵县开国侯,食邑千六百户。327年,因主帅庾亮令毛宝坚守地近后赵孤悬江北并无多大战略价值的邾城(今武汉市新洲),城破突围溺江而死。后世称之为江南毛氏之祖。遗文有《毛氏谱序》。子穆之、安之,孙珍、琚、球、璠、瑾、瑗等俱东晋大将良臣,多战场蒙难。重孙修之仕晋、宋、北魏,功勋彪炳,史籍多载。 20、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大将毛德祖入刘宋,屡建功勋,跟随刘裕、王镇恶、檀道济定江南、取洛阳、灭后秦。423年,因据守虎牢关受困北魏,力战被俘,不屈而亡。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