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09|回复: 23

转贴:看懂齐白石书法,便看懂了他的画七八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8 18: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祖宁 于 2018-9-8 18:14 编辑

文/胡佩衡 胡橐

注:本文选自《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一书

白石老人也是书法家,写得一手有独特风格的好字。白石老人从木工到书法家,也是经过非常艰辛的道路的。

白石老人最初学清末官场所用的“馆阁体”,是方方正正柔媚而无力的字体,也是官方所规定的“考场体”。当时湘潭一带的文人流行写何绍基体,白石老人厌恶做官,也不喜欢“考场体”,即练习何绍基体。

图1 白石老人给胡佩衡的信 六十岁作

图2 写《天发神碑》意(百花齐放) 八十一岁作

后来专临《爨龙颜碑》,后来又学《郑文公碑》,学得很有功夫的是魏碑,写信题款曾经都用这一体。

在五出五归后,学李北海体、金冬心体的时间最长,临李北海《麓山寺碑》和《云麾将军碑》,并学金冬心的拙意。此外还学了《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曹子建碑》与郑板桥、吴昌硕等人的字体。他写篆字最得力于《天发神谶碑》,气魄雄厚。

老人六十岁前后把所临过的碑帖融化吸收,形成“齐白石体”。我们看他六十岁给我写的信(图1),再也分不出哪笔是李北海,哪笔是金冬心,哪笔又是何绍基了。老人在书法方面也独创一格,自成一家。老人尝说:“苦临碑帖至死不变者,为死于碑下。”意思是说,临碑帖要吸收它的精神,一生只临碑帖的人是写不好字的。

老人说:“书法得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最多(图2)。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图3),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

图3 写金冬心体 五十五岁作

图4 写郑板桥体 八十一岁作

图5 李青莲《菩萨》一曲 郑板桥写

白石老人行书吸收郑板桥的笔法很多,这是一般人都不知道的。我特意请他背临郑板桥笔法,结果和郑板桥原作对照,笔意大致相同(图4、图5),可见老人对郑板桥的书法也下过很深的功夫。

老人的书法,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要一次笔到成功。若一次不成,重描一次,就成败笔。不仅重描,就连运笔稍稍停顿、稍稍迟疑,也会失去原有的精神,因为稍稍停顿就使全幅不能一气呵成。

我们看老人七十二岁时所写的行书大字条,气势雄健、苍古。“康仲伯”的“仲”字最后一笔一尺多长,多么磅、浑厚,有神韵。

图6 和平 九十三岁作

老人写字在八十岁左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写字也富有画意,用墨也有浓淡干湿,随意点写,很有趣味,不是一般书法家所了解的。

老人九十岁以后用笔丝毫不懈。他九十三岁时写的“和平”两大篆字(图6),运笔稳健而爽快,“平”字最后一笔尤为稳健老辣可佩。

书法和中国画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画要求画家一定要懂用笔法,用笔法从各家碑帖里才能体会精深。老人的书法精深,利用书法功夫到绘画上,一笔可以画出一条大鲇鱼的身躯或一条有骨有肉的螃蟹腿,三笔可以画出鹰的尾巴,又圆又硬,特别健壮。而且能写得一笔好字,题款题识才能更增加画面的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19: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19: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了功夫去钻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20: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半路出家,诗画俱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20: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白石老人的书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20: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帧应急通用.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20: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齐白石著名画家!湖南人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21: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给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22: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美图丶给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4:34 , Processed in 0.0401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