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日月星辰 于 2021-4-20 21:21 编辑
“难得糊涂”的新理解 “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来历于郑板桥。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丰富的哲理,便以横联的形式挂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 今天晚上,我与一位处级朋友T哥共进晚餐,都是退休之人,聊天中谈及为官、为人之道,我们都很欣赏郑板桥的“难得糊涂”。T哥总结了自己一生的为官、为人之道,对“难得糊涂”进行了新的诠释:“难得糊涂,可以归纳为四种:一种是大事不糊涂,小事糊涂,好;二种是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糊涂,少;三种是大事糊涂,小事不糊涂,糟;四种是大事糊涂,小事也糊涂,完。”他对“难得糊涂”的四种理解和结论是精辟的:第一、二种“难得糊涂”显然是最好的,因为第一种为“好”,第二种为“少”,一般的人在为官、为人是难得做到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得到,才能攀登为官、为人的高峰。但我认为,第一种大事不糊涂,小事糊涂也有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情形:如为官开始由小事糊涂即收受小礼品、少量钱物到收取大礼品、大量钱物,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变成了小事糊涂,大事也糊涂了。所以,我们也要把握小事糊涂的“度”,即防微杜渐——防止“小时偷针,大来偷金”。第三、四种“难得糊涂”却大有人在,其结果是为官、为人是“糟”、“完”,即为官仕途、为人处事很糟糕,一辈子完了,没有前途了,没有朋友与你交往了。 我以为,“聪明难”,想要进取,做“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当然难;“糊涂难”,为官得过且过,为人“事不关己”本来并不难;但要想勤政执法、为老百姓做事的人,心中虽然不想这样做,这样“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在官场上,又不愿昧着良心去“糊涂”,这种“聪明”之后的“糊涂”更难。 我们要做第一、第二种“难得糊涂”的人,毕竟是“好”、少数人才能做得到的;如果做不到,那么,我们只能是第三、第四种“难得糊涂”的结果了!——这是大多数为官、为人的结果。因为:我并不否定“聪明”和“糊涂”的价值,也不会把聪明和糊涂对立起来,它们是互相转化的,有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有时糊涂更是聪明的表现。人世间努力使自己变得聪明的人很多,虽然并不聪明但却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的人更多,而真正意义上承认自己不聪明,老老实实为官、做人的所谓糊涂者很少。可见,聪明人难做,糊涂人也难做。 呜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