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18-9-25 06:46 编辑
游览黄山
黄山旅游 七 律 携儿休假,黄山旅行,九曲路险,天梯高悬。 光明顶端,云雾纷乱,青松迎客,笑容满面。
飞腾直上光明顶,笑看浮云过岭葱。五岳峥嵘春色晓,三山碧绿映长空。 青松挺立迎宾客,索道巡游似彩虹。风景妖娆齐称赞,享誉世界九州雄。 黄山的南大门,一处名为“皖乡楼”的餐馆用过午饭,我们换乘小巴上了盘山公路。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味,抚摸着每一寸肌肤,润润的,爽爽的,心也随之舒展开来。蜿蜒蛇行的盘山公路险峻异常,在频繁的转弯中,我看到劲拔松树,还有那漫山绿竹,真是苍山如画,翠竹如海。 在一个远山如黛,意韵悠然的地方我们下了车,环顾四周,在一片片翠竹的掩映下,碧池如玉,散落在蜿蜒的山谷巨石之中。眼前就有“天下名泉”之称的黄山老温泉口了,只见一桥飞架于山间,桥下溪水潺潺,桥为双拱石桥,桥身有三字曰“名泉桥”。 名泉桥建于1960年,是来黄山旅游的客人从温泉徒步到慈光阁的必经之地。单拱石桥。原名锁泉桥,1979年邓小平游黄山为黄山温泉题名天下名泉之后,该桥也相应改名为名泉桥。由此向东不远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石像,徐霞客目光炯炯凝视远方,果断中透着刚毅,想为此像必为名家之做。徐老先生赞黄山曰“游黄山天无下山”,多年以来,好多人都在想是黄山美景成就了徐老夫子的游记,还是徐老夫子的游记成就黄山的美名呢。 沿着逶迤的山路,我们缓缓前行,前方的山上有一瀑布飞溅而下,在时隐时现的阳光下泛着若有若无的五彩光韵。两只小猴端坐于其间,大家顿时兴奋起来,有人向小猴招手,有人要给小猴投食。不料此举被导游立即喝止,原来黄山的猴子是纯野生的,这两只是出来侦察的,如果发现有食物会唤大队猴子来抢夺食物,这是很危险的。走过很长的一段石阶,我们终于到了慈光阁,这里有一块巨大的花岗石碑,上面镌刻着“世界地质公园”几个朱红大字,看来黄山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慈光阁:墨柱青瓦,其重檐式建筑更彰显出中国古建筑独有的神韵,正门的匾额题有“慈光阁”三字,字体大气而端庄,仔细一看,竟是董必武所题。立于慈光阁前向上仰望,只见其身后山峰直入云霄,而苍松翠柏更立险峰之上,宛如一副浑然天成的水墨画直铺于眼前。前面快到云谷寺了,到了云谷寺可以暂时休息片刻。 云谷寺:位于黄山钵盂峰下,罗汉峰和香炉峰之间,海拔890米。南宋右丞相程元凤曾在此读书,故又名丞相源。明代文士傅严漫游至此,应掷钵禅僧之求,手书"云谷"二字,此后禅院改名"云谷寺",久而久之,云谷寺就成了今天的地名了。 这一带山峦重叠,溪谷蜿蜒,云雾吞吐,明万历间年在此建掷钵禅院,崇帧时改名云谷寺。寺周群峰环绕,翠竹如海,苍松巧石,黄杉、茶树,处处入画。南面入口的路旁、溪岸,石刻如林。寺前有黄山灵锡泉,寺附近树林中有两株名木古树,一为异萝松,一为铁杉。今寺已不存,旧址上盖有宾馆,自东路登山者在此小憩,可远眺变幻风云奇景,品尝黄山毛峰名茶。在此建登山索道。并建有"云谷山庄"宾馆。 云谷寺周围松竹繁茂,有千年银杏、异萝奇松、狮子抢球、千古石、仙人榜、灵锡泉等景和钵盂、眉毛、罗汉、香炉诸峰。从东路上山的游客可在此乘索道去往北海景区。云谷寺是高山建筑群,只是一片建筑遗址,但气势仍让人叹为观止。 前面的这座桥叫隔尘桥,意指桥里桥外是两种不同的世界。我们跨过了这座桥,可就由凡尘步入了佛界净地,既可以沾沾佛光,暂时忘却一切烦恼,还能稍事休息,啜饮甘冽泉水,"泡泡"天然氧吧,体力会很快恢复。云谷寺因其地处东西两高峰之间的山谷中,海拔700多米,常有云气缭绕而得名。至于云谷寺创修于何年何月,因未找到创修碑刻,至今仍是一个迷。现存的百余块碑刻,都是明朝万历三年到清末民初时的重修碑刻。据清朝光绪三十三年重修碑刻记载,云谷寺原为汉武帝寻仙访道时的离宫,后来才建立了庙宇。到清朝中叶盛极一时,成为新泰莱芜一带的佛教圣地。正当我们沉醉此间时,导游唤我们出发了,我们要由此乘玉屏索道,去玉屏楼看黄山奇松之首——迎客松。(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