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88|回复: 17

《李如圭传略》(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1 17: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如圭传略》(二)


                   作者李德若


元惠宗帝元统元(1333)年(癸酉),乌沉沉的天紧紧扣住武陵源峰峦,南蛮荒野穷山窝早已严寒逼人,北方刮来的滾滾黑云捆着山头不肯离去。元朝蒙古贵族内部争夺帝位相互倾轧,自武宗帝(公元 1308)年至(1333 年)短短二十五年间就换了八个皇帝,明帝服毒自杀,争斗残酷,这时国家军政大权已经转移到握有实权势力的蒙古大臣手里。中央至州县,上行下效,一脉相承。行政干律,以权代法,大元法律如一纸空文,定案判罪,德诚公只能看别人眼色办事。贪官污吏强夺豪掠,腐败堕落。元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蒙古贵族已完全成为封建大地主,各自占有从农民那里夺来的大量土地,顺帝时,公主奴伦赔嫁的土地由政府拨给大臣伯顔 5000 顷。皇帝上台为了笼络蒙古王公,就把金银,田土赐给他们,开始一次不过一百顷,以后增至千顷、万顷,以前多在北方,后来转向江南膏腴之区。贵族们将土地又以苛刻的条件租给农民,武宗时“近幸”将田土 1230 顷出租,每年收租 50 万石,平均每亩要收4  石,这样的苛佃,必然陷农民于死地;淮南王及其家人在扬州广占田土,索债逼租;文宗时,大臣燕帖木儿请求皇帝把苏州一带的官田包租给他兄弟和女婿,再由他们高租给农民。江南地区汉族地主兼并土地与日俱增,福建崇安县有田税人户共 450 家,纳粮 6000 石,其中 50 家地主纳粮 5000 石,纳税户九分之一的地主竟占有六分之五的土地。同时苛捐杂役众多,税役不均,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蒙古皇室和政府把每年搜括来的民脂民膏,大部分用于无节制的岁赐和“作佛事”。武宗时政府年入钞 208 万锭,即位不到一年就花掉 820 余万锭,仁宗即位年支出高达2000 万锭纹银,元延祐四(1317)年,仅供佛饮食一项,共用面 439500 斤,油 79000 斤,蜂蜜 27300 斤,每日宰羊至万头。英宗后,诸帝更是花天酒地,掠夺无厌,财政亏空,加重农民税赋,滥发纸币,物价飞涨,人民不堪负重。贪污腐化愈演愈烈,政府官吏卖官鬻爵,贿赂公行,送礼敛财花样无奇不有,所至州县,殆同市道,到了惠宗时,贪腐现象达到极点,蒙古贵族的跋扈,官吏滥作为,地主豪强专横与日俱增,以惠宗为首的王室“丑声秽行,著闻于外”。
元朝末年,蒙古贵族内部争斗与民族歧视压迫日趋严重,一、二等人,兼并了三、四等人的大量土地,他们沦为奴隶人数惊人。由于水利失修,至使自然灾害无法抗御,从泰定元(1324)年起,各地风暴、旱涝、雹雪、蝗虫、地震等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至正四(1344)年黄河在金堤(河南兰考)白茅堤(山东曹县)决口,沿河先遭水灾,后遭瘟疫,人民死者过半,黄河决口影响运河漕运,冲坏盐场,直接影响朝延财政收入来源。至正十(1350)年,为摆脱朝廷经济危机发行《至正宝钞》,实际是贬钞。又在至正十一(1351)年强征汴梁、大名等 13 路 15 万民夫及庐州(今合肥)等 18 翼 2 万军队,在曹县修 280 里新河道,使黄河勒回故道,合汇淮河入海。时紧工迫,官吏从中舞弊,克扣工食,又受重兵监督,常遭鞭打,河工反抗情绪迅速滋长,“变钞”和“开河”,促使元末社会矛盾激化,终于暴发了多起农民起义。
饱受儒家思教育的德诚公,看到朝廷腐败,官吏胡作非为,民族、社会矛盾尖锐,无法摆脱元朝灭亡的结局。又司法腐败,常遭人唾骂和白眼,理差有违士子良心,也看到王元明隐居慈利,在人间做善事,澧州状元郝希贤遭人排挤陷害而隐山东霍家庄,便毅然于至正二(1342)年辞官归去。辞职后,先与妻子顔氏、儿子仲安,仲泰在岳父处澧阳县白塘堰落业。为传承国学文化,弘扬儒家思想,也为家庭过日子便在就地自办私塾教书。后被慈利州级清溪书院聘为主教。一双儿子随读聪睿,学业优秀,夫人顔氏居家练丝织绢,日子过得较为安稳,可好景不长,

各地反抗元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揭扞而起,如暴风骤雨,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元朝末年,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激发了白莲教,弥勒教,摩尼教,民间密秘宗教等组织以“明王出世、弥勒下生”、“推背图”、“五公符”等迷信手段被利用,鼓动农民起来造反。当时,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系统的秘密宗教组织。北方以著名农民领袖韩山童为首的宗教队伍,在河南、江淮一带,利用元朝“开河”与“变钞”,在广大河工中散布流言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又派几百名教徒去做河工,在河工中宣传“明王出世、弥勒下生”,并暗刻一个独眼石人,背面刻上“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字,埋在即将挖掘的黄陵岗的河道上,经几番舆论活动,黄河两岸人心浮动,……河工果然在河道上挖出了独眼石人,广众惊诧不已,以此相传,中原地区沸腾起来。至正十一(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等集 3000 教徒,在颖州(安徽阜阳)白鹿庄,杀黑牛白马,宣誓起义,不料败露,遭官兵镇压,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子韩林儿远逃;刘福通突围攻占颖州,起义队伍头裹红巾为标志,称红巾军,先后攻占毫州、(安徽毫县)项城(河南)等地,至正十五(1355)年,二月刘福通迎韩林儿至毫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号大宋,改元龙凤。红巾军壮大至十万人,公元 1356 年分三路北伐反元 。公元 1358 年 5 月攻占汴梁(开封),红巾军所到之处,杀官吏,开仓济民,分土地财产于民,得到广大人民拥护,并迁都汴梁。红巾军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达到极盛时期。由于北伐孤军深入,占而复失,内部分裂,被元军各个击破,力量锐减,元军击破汴梁,刘福通护韩林儿逃奔安丰。公元 1363 年张士诚攻安丰,刘福通战死,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北方红巾军失败。
南方白莲教领袖彭莹玉,徒弟邹普胜等,在湖北蕲州(蕲春)黄州一带宣传:弥勒佛下生,当为世主,公推农民领袖徐寿辉为首领,以八月十五吃月饼杀家虏为号,于公元 1351 8 月正式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一举攻占蕲州,10 月定都此城,国号天完(即意推倒大元)改元治平,徐寿辉称帝,为元末农民起义第一个农民政权。南方红巾军起义发展迅速勇猛,天完政权将领分四路出战,鄂、湘、赣、皖、闽、浙、势如破竹,对南方各地元朝统治打击很大。他们打着红巾军的旗帜,拿着天完政权的告示,宣传摧富益贫口号,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热烈欢迎。至正十三(1353)年冬,彭莹玉在瑞州遭到元江西右承火你赤的包围,城破,红巾军惨遭失败,彭莹玉阵亡。在元军追剿中,徐寿辉被迫转移沔阳湖中和黄梅山林。公元 1355 年南方红巾军在倪文俊领导下,破汉川、占武昌,挥师南入湘进赣捣浙,收复广大地区。明玉珍率军攻入蜀地,占领四川。这时南方内部争斗激烈,公元 1357 年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遂,被部将陈友谅所杀。公元 1360 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在江西九江自立为帝,改国号汉,改元大义。明玉珍闻讯不服,遂自称蜀王,拥立为帝,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建都重庆。后来南方红巾军两个政权被朱元璋所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8: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8: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8: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灾多难在以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8: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8: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给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8: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8: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为你顶帖!-1.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9: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给半个老乡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2 20:14 , Processed in 0.0446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