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养生 于 2018-11-26 16:10 编辑
运 动 与 健 康 ——浅谈老年人如何科学参加体育运动(三) 胡承东 一、什么是运动 二、运动对老年人健康的良好影响 三、运动处方及适宜老年人的运动项目 四、老年人运动的自我监督与保护 三、运动处方及适宜老年人的运动项目 (一)运动处方: 18世纪一位法国医生就说过:“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代替运动。”可见医生对运动重要性的认识,说明运动与药物也有联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过“运动处方”的概念,1960年,日本猪饲道夫教授首先使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使用了运动处方。从此,“运动处方”在国际上得到确认。 运动处方是指从事体育锻炼者或者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身、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性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规划地经常运动,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它的临床医生开处方的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一个是用药作为治疗手段,另一个是用运动作为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主要措施。 运动处方的内容主要包括:①运动形式;②运动强度;③运动持续时间;④运动频率;⑤运动速度。 运动处方可分为健身处方与康复处方两大类。健身处方用于基本健康的老年人,主要用于健身防病。锻炼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体力、年龄和习惯,自行掌握强度、速度和时间,制定出合适的运动方案。另一类是疾病康复运动处方,是以提高心肺功能为主,用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内脏器官疾病防治、康复或者以改善肢体功能为主,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运动器官障碍及畸形矫正等。 选择运动处方时,首先要因人而异,每个人体力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参加的项目和运动量也不能千篇一律。其次,选定运动项目后,要持之以恒,并写为运动日记。其三,要克服急躁情绪,循序渐进,不要忘记自己的年龄,更不要与人攀比,争强好胜。其四,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了解运动后身体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一)适宜老年人的运动项目 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安排好适合的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来说是个很复杂的课题。因为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健康状况、运动历史等各有所异,不能用同一种方法,相同的运动量盲目地进行锻炼。总的来说,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不宜进行对抗性较强的比赛,应避免做憋气动作(或短跑、举重、拔河等)。要选择动作简单、比较安全、轻松柔和、动静结合、节奏感较强的有氧运动。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长,对技巧要求不高,能够达到人体动与静,心理紧张与松弛,体内新陈代谢的平衡。 老年人科学安排好体育锻炼,关键是掌握好合适的运动量。运动量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运动强度。6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选择中等运动强度(心率110次/分)(高强度心率120次/分,低强度心率100次/分)刺激强度低,产生的效果小,强度大则收效大。老年人锻炼的次数,每周至少3次,最好天天锻炼,锻炼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30分钟。 当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75%就可以认定为有氧运动。运动时保持“有氧”状态是:微汗即止,不可大汗淋漓。运动产生的疲劳第二天能消除,如果疲劳第二天不能清除,则说明运动趋出了有氧运动的范围。 下面介绍几种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 1、走 走路是人们最愿意接受的锻炼方法,不受条件的限制,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其强度可根据自己的体力而定。走路特别适合刚刚开始锻炼的老年人,最好在早、晚空气新鲜,花木茂盛的场所进行。走路能使全身肌肉、关节得到活动,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等。但要达到锻炼的效果,还要做到“三定”。 ①定时:不定时的锻炼很难对身体产生记忆。科学论证表明,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下午3点到晚上9点。所以最好在这个时间段里选一个固定时间进行锻炼。人体就会记忆下这种行为模式。这对控制高血压、调节血脂、降低血糖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②定量:不能今天走了3千米,明天走1千米,这样没有规律的运动不能让付出的锻炼发挥最大效能。最好确定一个量,每天同等距离或同一个时间去走。这样给身体带来的刺激是同样的。 ③定强度:专家建议,100米的距离,男士最好用110—120步走完,女士则用140—150步走完,每天坚持500—1000步。每次大步走时,不要追求速度快,一定要讲究质量,尽量迈开步子,迈得越远,给身体带来的效果越明显。一般老年人每步之长70—80厘米。 表3 为老年人适宜的步频和速度对照表 表3 适宜的步频和速度对照表 2、跑步 老年人练习跑步,应该有一个过渡的练习,应在练习走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快走,走、跑交替,再进行跑步练习。走与跑的区别:走是双脚交换落地前进,跑则是两脚有腾空阶段。跑步是项耐力性练习项目,能提高心肺功能。慢跑的距离应逐步增加,原则上应采取延长时间,增加距离的练习,而不应要求速度快。一般跑步的心率在120—130次/分为宜。 跑步结束后一定要做整理(放松)活动,使人体各器官从运动状态逐步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3、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术,早在明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它吸收了我国古代各种导引术、拳术的精华,几百年来不但历久不衰,而且在今天还引起中外医学和体育界的重视,是一种防老保健的重要锻炼方法。全世界学习太极拳的人有一亿三千多万人我县城关地区都超过千人。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新陈代谢和运动系统的功能,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作用。 太极拳具有柔和、缓慢、轻灵的特点,它的动作要求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滑自然、协调完整,练习时要心静体松,意气结合,意动身随,以意领气,气沉丹田,呼吸自然,沉着坠肘,连绵不断,刚柔相济。练习时既要注意姿势和速度,也要掌握运动量。姿势可高可低,速度可快可慢。高而快的练法运动量小,低而慢的练法运动量大。在练习时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初学者以简化24式太极拳为宜,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学习杨式、吴式、孙式、陈式等其他各式的太极拳。简化太极拳一般4—6分钟练习一遍,慢的需8—9分钟,一般健康的人可练2—3遍。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单练一两个动作,如云手、揽雀尾楼膝拗步等。 练习太极拳要选择好的环境,最好在户外空气新鲜无嘈杂声处进行,饥饿和刚刚吃完饭时都不宜练拳,吃完饭1小时后练习较适宜,练完拳不能马上用凉水冲洗。 4、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医疗保健功法,因有8节运动,所以称“八段锦”。长期练习可增进健康,防病治病,具有延年益寿之效。八段锦的功法特点为:①柔和缓慢,圆滑连贯;②松紧结合,动静相间;③神与型合,气寓其中。 “八段锦”的8节运动分别为: ① 两手托天理三焦 ② 左右开弓似射雕 ③ 调理脾胃单举手 ④ 五劳七伤往后瞧 ⑤ 摇头摆尾去心火 ⑥ 两手攀足固贤腰 ⑦ 攒拳怒目增气力 ⑧ 背后七颠百病消 5、新“三一二”经络锻炼健身法 “三一二”经络健身法是由“三”个穴位按摩,“一”个腹式呼吸和“二”条腿为主的三种方式组成的一套经络锻炼方法。 按摩的穴位即内关、合谷和足三里。腹式呼吸,即在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注意保持胸部不动。以双腿为主的锻炼,即下蹲运动。该方法简便易学、省时有效,适合于任何人群。 6、手跑 手跑是手为中心的健身活动。这是美国健身专家设计的一种新型健身运动。手跑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手跑的热身运动,健身者可以活动指的关节,甩动手部、臂部和肋部(仿效发乒乓球的动作),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让整个手臂的所有关节都活动开。然后健身者仰卧,双臂向上伸直,模拟蹬自行车的动作开始“跑”,每次做2分钟。“拳击”运动时可假想前面有一沙包作对手,然后握拳冲击,每次挥拳100次。“抛球”运动,健身者可将一个橡皮球抛向空中,落下时稳稳接住,每次可做3分钟。手跑运动花费的时间不多,简单易行,不仅能收到与慢跑相同的健身效果,还有助于防治老年人常见的肩周炎、关节炎等疾病。 7、按摩 按摩是我国祖先在长期劳动生活以及和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卫生保健和治疗方法。它利用各种手法对人体进行不同的刺激,通过神经反射作用、神经体液作用、机械作用,达到消除疲劳、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8、爬山 爬山是一种比平时付出更大体力的运动。在爬山的过程中,呼吸、心跳加快,出汗增多,不仅促进了全身血液循环,腿脚用力、肌肉收缩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加强了能量代谢,同时排出了体内污物。不仅如此,人在登山远眺时,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令心胸开阔,紧张的精神得到放松,有效地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提高了人的均衡性与灵活性,增强了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 9、大声练发音 中医研究人员指出,人们大声喊叫,特别是清晨、傍晚,在空旷的原野或河边进行,有增强内脏功能、吐故纳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作用。 喊叫时伴随练习发音,则效果更加明显。如发“嘘”字音,能够平肝理气、清热解表、降肝火。发“啊”字音,能够温阳益气、营养心肌、提高免疫功能。发“呼”字音,能够补中益气、除寒热、健脾胃。发“吹”字音,能够益贤气、填精益髓。 10、吹口哨健身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喜欢上了吹口哨,因为吹口哨能持续进行腹式呼吸,并且锻炼面部肌肉。腹式呼吸可以比普通的呼吸方式吸入更多的空气,让身体获得更多的氧气。此外,吹口哨要用更多的面部肌肉,这相当于进行面部按摩,有抗衰老、美容的效果。有人体验吹一首有情调的曲子能够改善心情,让生活充满旋律,让气血更加畅通,自我感觉变得年轻。11、其他健身方法 ① 降压医疗保健法 ② 气功 ③ 五禽戏 ④ 易筋经 ⑤ 滚团操 ⑥“三转”健身法即转头、转腰、转腿 ⑦床上健身法:搓脸、转睛、挺腹、磕齿等 ⑧手足沙浴健身法 ⑨反常健身法:倒走、爬行、赤脚走、跪拜、交替健身(左右、上下、冷热)等等。健身的方法,你总可以选到1—3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