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30|回复: 18

大情大性毛泽东(承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5 19: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0年11月14日,黑云压城,冷雨凄寒。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的刑场上,杨开慧倒在了血泊中,时年29岁。她的牺牲,是为革命,亦是为爱情;她的爱人,是革命的毛泽东,是英雄的毛泽东。十几天后,毛泽东在报纸上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悲痛不已,沉痛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杨开慧慷慨就义,身后留下3个可怜的孩子。他们夫妻为了天下的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有家回,可是他们自己的孩子挨冻受饿、无家可归,一度流浪在上海街头。1936年,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被党组织送往国外,一去就是10年。1945年底,毛岸英自苏联归来。抱病在身的毛泽东听到儿子回国的消息,难掩兴奋之情,亲往机场迎接。这是18年后的重逢。上一次分别,毛岸英还是5岁孩童:这一次相见,他已是23岁的俊朗青年。短暂相聚后,毛泽东挥一挥手,把儿子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人民群众中间,要求他“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中国家门口,毛泽东毅然拍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新婚不久的毛岸英热血沸腾,主动请缨,要求奔赴战争前线。毛泽东慨然应允。身边工作人员反复劝说不必如此,毛泽东只是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34天后,毛泽东看着朝鲜发回的电报,沉默良久,大口地抽烟:”打仗嘛,总会有牺牲!“当时,一些同志建议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拒绝了,“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就这样,毛岸英与千千万万自愿军烈士一样,长眠于朝鲜大地,长眠于异国他乡。毛泽东17岁时写下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那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豪迈。今天这句话应验到自己最钟爱的儿子身上时,又是多么的伤痛、多么的悲壮。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5 19: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几天后,毛泽东在报纸上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悲痛不已,沉痛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5 19: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岸英的牺牲,应该说对毛主席打击很大,然而他只能把泪水往肚里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9: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寒儒老师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5 20: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领袖处处以身作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5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5 21: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5 21: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5 23: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主席大公无私的精神,是我党立党为公的具体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6 10: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就这样,毛岸英与千千万万自愿军烈士一样,长眠于朝鲜大地,长眠于异国他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7 19:12 , Processed in 0.0381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