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将建成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本网站从常德召开的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会议明确要用3年时间建成一座真正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今年3月,常德成功入选16座“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会议强调,常德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结合常德水城的优势和个性,按照“水安、水净、水亲、水流、水游、水城”的思路,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基本建成、三年形成示范的目标,在江北36平方公里内的所有建设项目按照海绵城市技术规范实施,以此辐射全城,带动县市。 未来3年,常德将获得超过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量化考核的制度和经验。自2009年以来,常德市城区已启动了110多个涉及水系治理、防洪、排水、供水、污水处理、绿地、绿色建筑等项目,带动投资预计达到250亿元。 目前,常德市中心城区已启动79个项目,其中重点推进十大工程:⑴穿紫河综合治理工程,明年9月全面完成;⑵护城河西段、屈原公园海绵城市改造工程,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⑶新河渠、龙港连通改造工程,明年9月底全面完成;⑷花山湿地环境科学园区建设工程,明年底基本建成,2017年全面完成;⑸“芙蓉王”新厂区、万达广场等工商企业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明后年相继完成;⑹恒大、德景园等住宅小区海绵城市集中改造工程,明年全面完成;⑺市委机关、高职院等院落海绵城市改造工程,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⑻紫缘路、柳叶大道等道路海绵城市改造工程,明年9月全面完成;⑼北部新城低碳生态示范区海绵城市新建样板工程,3年完成;⑽机埠建设、水系截污、屋顶绿化和水生态修复工程,3年完成。 示范成效:⑴水安全方面,城市内涝防控达到30年一遇标准,日降暴雨150毫米时城市道路、桥涵不发生淹渍;搞好城市防洪安全,把城市二次供水检测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作为重点。⑵水环境方面,城市河流、湖泊、堰塘全面截污,实行雨污分流,城市水面水质达到地表水四类以上,消灭五类及劣五类水体,柳叶湖、穿紫河和城市公园水体水质争取达到三类标准,做到可以下河(湖)游泳。⑶水生态方面,径流在21毫米以内的雨水全渗透、积存、不从雨水管网排放;水体水草丰富,具有自净功能,水生动物投放合理,水体动植物种群自然循环,让水自然呼吸起来。⑷水资源方面,做好雨水收集、吸存和再利用工作,减少景观、花卉浇灌对自来水的过度依赖。⑸水文化方面,搞好江河湖连通工程,3年内完成柳叶湖、新河、穿紫河全城连通通航,让城市水系成为观光游览的精品旅游线;完成各种亲水设施,让临水而居的市民因水而自豪。 海绵城市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的时候再把吸收的水“吐”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