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到了,空气中都是喜气洋洋的味道。大家都在安排春节计划,有的要出境游;有的要宅着,与手机电脑为伴;有的表示要好吃好喝,“每逢佳节胖三斤”……
不妨看看青年毛泽东当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他过得很充实,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游学、读书、交友、思考、锻炼、写作……
三
毛泽东在1958年的《沁园春·长沙》自注中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首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他的春节,除了游学与读书,锻炼也是少不了的。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回忆了自己青年时代进行的体育锻炼:
【“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嚷,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甚至到十一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体格锻炼’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
青年毛泽东的锻炼项目很多: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以及体操和拳术等。他最爱的还是游泳,一师毗邻湘江,这条江穿长沙城而过,江宽水深,是天然的游泳场。毛泽东时常约二三好友到湘江中流击水,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游泳的爱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
在当年一起游泳的小伙伴中,毛泽东和陈绍休泳技最高,但毛泽东仍在不断学习,听说有人游泳好,必去访求。1918年初夏,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李某因事回家,路过长沙,毛泽东知道他是游泳高手,就通过第一师范教师的介绍,邀请他到橘子洲头作游泳表演,并请他详细介绍泳姿和游泳的经验。
毛泽东一生发表了大量文字,有趣的是,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是谈体育的——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2号刊发《体育之研究》一文,全文约7000字,作者署名为“二十八画生”。这是毛泽东的笔名,“毛泽东”这3个字的繁写体总共的笔画数,为28画。
《体育之研究》中运用大量历史、哲学、心理、生理、解剖等知识,对体育本质、原理、方法、价值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研究,全面阐述了“健身救国”的体育思想。他指出,中国饱受列强欺压、民不聊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民体质不强,“国力恭(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国要强,则民必壮。民要壮必须崇尚武风,动员国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他认为,体育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人“身心并完”。他主张学校教育德、智、体并重,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还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编的一套体操,融汇了八段锦、体操、拳击、气功等各种运动之长,包括手、足、躯干、头部和打击、跳跃等动作,能使全身获得均衡的发展。
在毛泽东看来,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磨砺意志。新中国成立后,蔡和森的妹妹蔡畅曾回忆说:一个暴雨雷电大作的夏夜,毛泽东湿淋淋地闯到岳麓山下的蔡和森之家,原来他刚从山上跑下来,就是为了体会《书经》上“纳于大麓,烈风暴雨弗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