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一: 重心前移,顺势提起右脚,向前垫半步
,前脚掌着地(图23)。
动作二: 右脚逐渐踏实,重心后移,坐实右腿;左脚微抬起,脚跟着地,成左虚步。同时,左臂外旋向前弧形挑举于胸前,掌心向右,掌指向上,高与鼻平;名臂屈肘,由前向后收至右胸前,置于左肘内侧,掌心向下。面向正东,眼看前方(图24~26)。
要点:重心移动时,注意上体的中正不偏,下肢平稳。两臂一起一收,均应随腰转动,肩不可耸,肘也不得虚悬。
第八式 高探马穿掌 动作一: 重心不变。左脚由脚跟着地变为前脚掌着地。同时,两臂翻动,左掌外旋变掌心向上;右臂微上抬,右掌掌心向下,掌向里扣,置于左胸
前,两掌心上下相对(图27)。
动作二: 两腿原地不动。两臂同时前后拉开,左臂由前向后收至左腹侧;右臂由里向前直伸探出,掌缘向前,掌心向下,高与肩平(以掌缘向对方面部击去
,图28)。
动作三: 左脚微抬起向左迈步,脚跟先着地,然后逐渐踏实,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右臂屈肘由前向里收至左腋下,掌心朝下,掌指向左;左手由腹侧经右前臂上方向前穿出,掌心向上,掌指朝前,腕与肩平。面向正东,眼看左方(图29)。
要点:两腿的前弓后蹬一定要与两臂的前伸后收上下协调,左右配合。 第九式 砖身撇身捶 动作一: 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左脚尖内扣,然后重心移至左腿坐实;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内转。同时,两臂随转体,左臂内旋向上往里微屈,呈弧形置于头部上方,掌心向外;右掌下落,置于腹前(图30、31)
动作二: 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右脚跟先着地。同时,左臂屈肘沉落坐腕至左肋旁,掌心向前;右掌变拳由腹前向上、向右弧形撇出,拳背向前,拳心向里。面向正西,眼看右方(图32、33)
。
动作三: 右脚逐渐踏实,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前弓;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拳由前向下划弧收至右胯旁,拳心朝上;左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与鼻平。面向正西,眼看右方(图34、附图34)。
要点:迈步要轻灵平稳,上体要自然中正,左掌前推要沉肩垂肘,左臂微屈。
第十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 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右腿成虚步。同时,右臂内旋翻拳,拳心向下,随转体将拳由下向前、向上扣出;左臂外旋屈肘,收回置于胸前,掌心向上(图35)
。
动作二: 重心左移坐实,右脚稍向里收,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拳随身体左转由前向下、向左划下弧至左胸前,拳心向睛;左掌由胸前向下、向左划下弧至左侧方,掌心向外(图36)。
动作三: 右脚微抬起,在右前45°处落脚,重心前移,身体右转,从实右腿;左腿成虚步,左脚离地面。同时,两臂身体右转均划上弧,右拳翻腕外搬置于右胸前,拳背朝下;左掌相随由左侧向上、向前坐腕置于左胸前,掌心向前。两肘下垂(
图37、38)
。
动作四: 左脚向正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同时,左掌稍向前推出;右臂由前向后屈肘,将右拳收至右胯旁,拳心朝上,拳眼向右(图39)。
动作五:左脚逐渐踏实,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申直,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击出,拳眼向上,拳面朝前;左掌收回置于右前臂内侧坐腕,掌心向右,掌指向上。面向正西,眼看正前方(图40)。
要点:转体迈步要中正、平稳,动作运转轻灵圆活,弓腿、出拳、收掌要协调连贯。
第十一式 上步揽雀尾 动作一: 重心略向手移,由腰带动左脚掌向左撇开45°。同时,左臂外旋,掌心向上;右臂内旋,右拳松开变掌,掌心向下(图41)。
动作二: 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腿随之向前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同时,右掌外旋划下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左手内旋置于左前方,腕微坐,掌心向睛。两臂相合,两掌上下侧相对(图42)
。
动作三: 右脚逐渐踏实,重心前移,右腿屈膝前弓;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右臂由左向前、向上掤出,略高于胸,掌心向里,肘略坠,掌指略高于肘;左掌略向里收,置于右前臂下方,掌心向外,掌指距右前臂约一拳。面向正西,眼看右前方(图43)
要点:向外掤出时,两肩下沉,两臂均成弧形,掤臂、松腰沉胯和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
动作四: 以腰带臂,身体微右转。同时,右手内旋,左手外旋,随转体向右45°引伸;变两掌心相对,右掌心向外,左掌心向里。面向西北(图44)
。 动作五: 身体微左转以腰带动两臂,随转体由右侧经正前方捋至左侧45°。同时,逐渐将重心移至左腿坐实;变右腿为虚步。面各西南(图45)
。 要点:捋时两肩下沉,两肘下垂,身体自然中正,重心后移,屈膝、松腰、转体和两手下捋要协调一致。
动作六: 两臂随腰由左向右转体的同时,右臂向里回收,屈于胸前,掌心向里;左臂内旋,掌心向外,左手扶在右前臂近腕处,略离掌跟(图46)
。
动作七: 在转体搭臂的同时,重心逐渐前移,右腿屈膝前弓;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两臂随即以右前臂外侧为力点,向前挤出,左掌扶于右前臂内侧,高与胸平。面向正西,眼看前方(图47)
。 要点:向前挤时,肩不要耸起,臀部不要突出,挤的动作要和松腰、沉胯、弓腿协调一致。 动作八: 左掌沿右掌背弧形向前、向左平抹;右掌向前伸出,随即翻转掌心向下。两臂与胸同高(图48)。
动作九: 重心逐渐后移,坐实于左腿上;右腿微直。同时,两臂屈肘,两手收至胸前坐腕,掌心向前(图49)。
动作十: 重心逐渐前移,右腿屈膝前弓;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向前按出;掌心向前,掌指向上,两臂微屈,两肘下垂。面向正西,眼看前方(图50)
。 相噗:向前按出时,两手应随着松腰、沉髂、弓腿向前徐徐按出,沉肩垂肘。 揽雀尾的整个动作均以腰为轴,两臂的运行须圆活自然,腿部的前弓后坐要稳健。 第十二式 十字手 动作一: 两掌微向里合成弧形,重心略向后移,身体微向左转(图51)
。
动作二: 重心后移至左腿,以腰带动,身体左转;右脚尖内扣90°,脚向正南。同时,左掌由右向上、向左弧形运转至身体左侧,掌心斜向外。面向东南方,眼看左前方(图52)
。
动作三: 重心右移,右腿坐实;左脚跟微离地面,左腿成虚步。同时,两手向下划弧,掌心向里(图53)。
动作四: 右腿坐稳,左脚提起,收至右脚左侧,脚尖朝前,两脚成小开立步,与肩同宽。同时,两臂随同腰腿之转变,由下往里交叉抱于胸前,右掌在外,左掌在内,掌心均向里。面向正南,眼看前方(图54)。
要点:两掌分开和合抱均须圆满舒适,沉肩垂肘,上体不要前俯。
第十三式 收势 动作一: 两掌向外翻转,向左右两侧分开,与肩同宽,掌心向下,掌指向前。两腿微伸直。眼看前方(图55)。
动作二: 两腿起立站直,两臂随即下落于两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面向正南,眼看前方(图56)
动作三: 两掌掌指下垂,眼看前方。恢复起势之状态(图57)
。 说明:简化太极拳十三式,由于动作少,套路短,难度小,演练一遍仅用一分多钟,是广大爱好杨式太极拳者的入门教材。但此套路时间短、运动量小,不能满足锻炼身体的需要,因此,可在演练此套路时增加演练次数,以提高锻炼之效果和劲力技击之修炼。 练拳的时间应为早6:00—8:00或下午4:00—5:30为相宜。忌吹烈风与有阴浊霉气的场所。练习的服装,以宽大中服和软底布鞋、胶鞋为相宜。习练拳时,如遇出汗,切忌脱衣裸体,或冷水揩抹,否则易患感冒。【待续】
|